王紅星


【摘 要】 目的:研究對腦炎繼發癲癇患者實施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藥物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腦炎繼發癲癇患者56例,分為對照組28例與觀察組2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單一丙戊酸鈉藥物治療,觀察組則給予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三種藥物進行聯合治療,將兩組間的治療后的效果以及治療前、后患者發病次數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達96.43%,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則為78.57%,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疾病發作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疾病發作次數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對腦炎繼發癲癇患者進行治療時,應首先考慮實施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聯合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疾病發作次數,具有臨床參考價值。
【關鍵詞】 腦炎;癲癇;卡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鈉
臨床資料顯示,引發癲癇發作的主要因素為腦炎[1],而腦炎繼發癲癇主要是指在腦炎恢復早期,患者發生未因發熱以及顱內高壓等癥狀而引起的癲癇癥狀,但經腦電圖檢查后,發現存在癲癇波。因癲癇疾病伴有反復發作,且臨床致殘率、致死率高的特點[2],因此,如不采取及時有效治療,很有可能使患者生命發生嚴重威脅。目前,臨床上對于腦炎繼發癲癇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為進一步探討對腦炎繼發癲癇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對本院56例腦炎繼發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皆在探討對腦炎繼發癲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開始時間為2016年6月,研究樣本結束時間為2019年6月,研究對象為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共計56例。經確診后,均診斷為腦炎繼發癲癇。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n=28)與觀察組(n=28)。對照組28例患者中男13例,女15例,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54.5±1.6)歲;觀察組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最大年齡為73歲,最小年齡為38歲,平均年齡為(55.5±1.6)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開展臨床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單一丙戊酸鈉藥物治療,給予患者靜脈滴注丙戊酸鈉(生產廠家: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35)進行治療,將本品與0.9%的氯化鈉溶液相溶后,根據患者體質量給予相應劑量進行治療。
觀察組則給予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三種藥物進行聯合治療,方法如下:1)丙戊酸鈉藥物與對照組用法相同。2)給予患者卡馬西平(生產廠家: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2279)藥物治療,每次200mg,每天2次,持續服用1周后將劑量調整為每次400mg。3)給予患者由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托吡酯(國藥準字:H20020557)進行治療,每次100mg,每天1次,持續治療1周后,將劑量調整為每次200mg。以上兩組患者治療周期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間的治療有效率。治療有效率評判標準:以治療后半年內該病無一次復發為顯效;以治療后半年內該病發作次數以及發作癥狀好轉90%以上為有效;以治療后該病仍反復發作,且發作時癥狀無明顯改善為無效。治療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兩組間治療前、后患者疾病發作次數。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核實無誤后將其輸入SPSS 14.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治療有效率)應用n(%)描述,組間經χ2檢驗,計量資料(年齡、疾病發作次數)應用(±s)描述,組間經t檢驗,P<0.05時,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達96.43%,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則為78.57%,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發作次數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疾病發作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疾病發作次數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癲癇為神經內科常見病[3],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遺傳因素、全身或系統性疾病以及肺部疾病、病毒性腦炎等因素[4],而病毒性腦炎則為引起患者發生癲癇的常見因素。如患者發生癲癇,則會表現出自主神經障礙、感覺障礙以及精神障礙和運動障礙等發作性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本次研究經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聯合治療發現,在對患者實施卡馬西平藥物治療時,其能阻斷鈉的通道,并改善異常的神經元放電現象,從而控制患者疾病發作[5];托吡酯作用于人體時吸收較快,且能保護患者腦神經,且對患者的副作用小;丙戊酸鈉可活化患者體內的谷氨酸脫氫酶,同時,還能起到抑制丁醛脫氫酶和提高卡馬西平血藥濃度的作用[6],因此,將三種藥物聯合作用于腦炎繼發癲癇患者的治療中,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控制患者發病次數,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
綜合以上分析,對腦炎繼發癲癇患者進行治療時,應首先考慮實施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聯合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疾病發作次數,具有臨床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文巖.托吡酯、丙戊酸鈉、卡馬西平治療腦炎后癲癇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1):85-86.
[2] 賈尚英,李文忠.托吡酯、丙戊酸鈉、卡馬西平治療腦炎后癲癇的有效性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91):44-45.
[3] 楊秀瓊,楊蕤.卡馬西平、托吡酯與丙戊酸鈉治療腦炎繼發癲癇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9):136-137.
[4] 胡會婷.比較托吡酯、卡馬西平與丙戊酸鈉對治療腦炎繼發癲癇臨床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2018,(10):31.
[5] 梁搏納.托吡酯、卡馬西平與丙戊酸鈉治療腦炎繼發癲癇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6):173-174.
[6] 張付安.托吡酯、卡馬西平與丙戊酸鈉治療腦炎繼發癲癇的臨床效果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9):3572-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