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眼睛,回憶年少時的閑暇時光,您會想到什么畫面呢?是騎著自行車一路灑下的歡歌笑語,是籃球場上的颯爽英姿,是草地上席地而坐的促膝而談,還是與同伴們一起設計和嗨玩的各種有趣游戲?再看看我們身邊的這些孩子吧,他們的生活似乎有些地方變得不一樣了。
那些本該朝氣蓬勃的少年們往往更習慣、也更愿意待在家中。中國兒童中心發布的《中國城市兒童戶外活動藍皮書》顯示,平時放學后,27.7%的孩子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足1小時;12.45%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的時間超過2小時,到寒暑假這一比例激增到61.4%。而深圳市某基金會發布的一項調研報告稱,深圳目前有近75%的孩子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低于60分鐘,12.85%的孩子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幾乎為零,其中電子產品和興趣輔導班占據了他們絕大多數課余時光。
這種現象不是中國孩子特有的現象,而是全世界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在一項研究中,65%的美國受訪家長都認為孩子們宅在家里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愿與人交流、不愛出門活動或沒時間出門,缺乏對大自然的探索,是“宅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
我們不禁要問:孩子們為什么變得越來越宅呢?首先,城市化的腳步縮小了孩子的游戲空間,封閉式的建筑可能阻礙了孩子們玩耍。其次,電子信息時代的來臨,更容易使孩子癡迷于電子產品而不愿外出。再次,現在孩子們的學業壓力普遍比較大,完成作業及參加各種補習班擠占了孩子們大量的課余時間。最后,一部分家長出于內心的不安全感,因不放心孩子而限制其進行戶外活動。此外,很多父母自身就是宅男宅女,不喜歡進行戶外活動,因此也影響了孩子的生活方式。
心理專家表示,久宅不出是一種“病”,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會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在家里宅久了,孩子會變得情緒煩躁、思想封閉、社交能力弱化,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暴躁、孤僻,長此以往,容易形成人際交流障礙。
怎樣才能讓孩子樂于走出家門,去體驗外面大干世界的精彩呢?今年春節,為了防控新冠肺炎,許多家庭響應國家號召,選擇了宅在家。孩子們沒有走街串門、出外玩耍,孩子們在家里又可以做些什么呢?本期《家長》調查將聚焦相關話題。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