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毅斌
那天,我無意中感慨了一句:“現在的人真是越來越懶了,寧愿在家里對著手機大吼,也懶得去KTV唱歌;寧愿在網上買日用品,也不去逛超市;寧愿用手機軟件看電影,也不去電影院,走出家門玩玩有那么難嗎?”我的話音剛落,女兒就說:“在家多舒服自在,去外面多麻煩啊,還得洗頭,還得搭配好衣服,還要背個好看的包。回家之后還得洗澡換衣服,太麻煩了。”我心想,難怪我的寶貝女兒天天把“沒勁”“隨便”“愛誰誰”掛在嘴邊,對一切都很冷淡,小小年齡就非常“佛系”,還總是嫌麻煩。這不,她連出去玩兒都不愿意。
有一次,我在書房里寫策劃案,突然接到一墻之隔的女兒的電話,問我中午是出去吃,還是點外賣。那一瞬間,我非常生氣,來到她的房間,問窩在床上玩手機的她為什么在家里還要打電話,就不能走兩步當面問我嗎?女兒頭也不抬,一邊玩手機一邊說,打電話就能解決的事,還走過去問干什么?我說了她一頓,事后想起女兒的話,我自己也不禁樂了,這不是早年宋丹丹和趙本山演的那個小品中臺詞的再現嗎?“現在日子好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到了吃飯點兒,就打電話:飯已OK了,下來‘米西吧……”
記得那是一個周末,我讓女兒別老悶在家里,出去玩玩。結果,她死活不愿意,說外面沒意思,還不如看看手機,上會兒網呢。
我不禁感慨萬千,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怎么不愿意出去玩呢?我小時候,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匱乏,但是住在家附近的孩子經常聚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玩的也無非是非常簡單質樸的游戲,捉迷藏、丟沙包、拔老根兒、彈玻璃球……但我們仍然玩得熱火朝天。
當天色漸漸黑下來,陸續傳來家長們在陽臺上的呼喚聲,被喊到的孩子便乖乖地回家去了,也有貪玩裝聽不見的熊孩子,過了一會兒便會被渾身散發著油煙味的媽媽揪著耳朵回家了。有時候玩得太投入了,有的孩子真的沒聽見,其他孩子也會過去傳話:“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
后來,生活漸漸好起來。游戲機成了我們這些孩子的“鎮宅之寶”。每個周二下午沒課時,我們或一人獨享,或呼朋喚友,在游戲機上插好黃顏色的游戲卡帶,津津有味地玩《坦克大戰》《魂斗羅》《街頭霸王》等熱門游戲。課余的時候,我們也經常聚在一起交流玩游戲的經驗,研究《超級瑪麗》的哪一關能通過哪塊磚頭“一步登天”、哪種顏色的磚頭能頂出“加人蘑菇”等等。不僅是我們男生,女生們也湊在一起,研究《小蜜蜂》《瘋狂馬戲團》《甜蜜小屋》的玩法。除了交流玩游戲的心得,我們還會互相交換游戲卡帶,力爭用最少的錢,玩最多的游戲。我們過去玩的那些游戲,和現在熱門的手機、電腦游戲相比,無論畫質還是玩法,都要簡單多了,但我們那時很少聽說哪個孩子因為玩游戲輟學、為了給游戲充值盜用家長的銀行卡或因為玩游戲過度而使健康受損。
想想現在的孩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周末基本宅在家里,手捧手機,天天嚷著“沒意思”。每當我跟女兒“憶苦思甜”的時候,她都對我口中的那些過去的游戲很不理解,覺得難以想象,甚至話里話外覺得我“out”了。而我卻很想帶女兒穿越回過去,帶她看看我和小伙伴們結伴穿過的街巷,樂此不疲一起玩過的游戲,讓她看看我小時候那些樸實無華但其樂無窮的玩具。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