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這個春節(jié),為了防控新型冠狀肺炎,許多家庭響應國家號召,選擇了宅在家。孩子們沒辦法走街串門、出外玩耍,每天悶在家里,手機、電視、平板成為了“解悶神器”。其實,這段時間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也是增進父母子女感情的好時機。孩子們在家里可以做些什么?家長如何解決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的問題呢?
學生:玩耍擾亂正常作息怎么辦?
在這漫長的假期里,不少孩子沉迷在游戲、短視頻的海洋里,一玩就是大半天,正常的作息被擾亂,對眼睛也不好。這樣的安排可要不得!我們應該給孩子安排些什么日常生活?
專家支招:
宅在家里,同學們應該按照作業(yè)量合理安排每日計劃,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一定要靜下心來,將作業(yè)中的習題與老師上課教授的知識、概念緊密聯(lián)系,多動腦、多思考,這樣才能讓作業(yè)發(fā)揮它的價值。
為了安全起見,這個假期同學們沒有走家串門,也沒有戶外活動。家里空間雖小,但也可以舒展筋骨動起來。瑜伽、健身操、太極、啞鈴、平板支撐……堅持每日運動一小時,這樣新學期開始時,才能保持活力滿滿。
宅在家里這么長時間同學們可能有點難受,這時候不妨翻開一本有趣的書,在里面探尋大千世界之美,既可以緩解壓力,轉移注意力,又可以增長知識見聞。習慣需要養(yǎng)成,平時上課期間可能學業(yè)任務繁重,閱讀時間不連貫不充分,那么利用假期每日堅持閱讀一小時,是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好機會。
假期既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預習期”,也是對于學過知識進行查缺補漏的“鞏固期”。同學們在上一個學期,有沒有哪一個知識點還模糊不清?認真查找平時學習中遺漏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知識點,利用這個假期將其補齊。錯題本的作用可是很大的,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好好整理、總結錯題本,將錯誤的原因、其中并不清晰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記憶。同時,除了查缺補漏外,同學們還可以提早了解一下新學期的學習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制訂學習計劃。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大人圍著孩子轉,孩子除了學習,什么都不用操心,往往導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更沒有做家務的習慣。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家務勞動內容,如整理自己的衣物、學習用品,幫父母打掃衛(wèi)生、洗碗、洗衣服等。做家務時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也可以經過爸爸媽媽的同意之后,按自己的方法去做,大膽嘗試。當同學們做完一件工作,就要有一個總結,也可以請爸爸媽媽給自己做個講評,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過了這幾天密集的“科普”,大家都知道預防新型冠狀肺炎要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是健康的基礎,同學們這幾天在家里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例如:餐前便后、觸碰寵物或禽類后、接觸呼吸道分泌物或眼睛后、從外面回家后、戴或摘口罩后都要認真洗手!還要教會家里人如何用酒精、含氯消毒劑等進行家庭消毒。
如果同學們喜歡電影,那就找?guī)撞拷浀涞暮秒娪霸诩液煤眯蕾p一番;如果同學們喜歡攝影,那就在家里幫父母家人拍一輯特寫,拍拍花草美食;如果同學們喜歡烹飪,就按照菜譜做一桌好菜,烤一個蛋糕;如果同學們喜歡書法,那就在家里靜心練字,寫寫對聯(lián),抄抄詩句等等。
只要合理安排時間,在有質量地完成每日任務后,做點同學們自己喜歡的事情,你們便是幸福、開心的。
父母:感覺陪伴孩子比上班還累
疫情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會給大眾帶來心理壓力。有些人還在疫情期間出現了焦慮、緊張、恐慌等情緒反應,尤其是在家“待學”的中小學生,更是糾結。這時電子產品就成為了陪伴者,用玩游戲的方式逃避現實的空虛。很多家長開始為“神獸”頭痛,感覺陪伴孩子比上班還累。其實,如果不把陪伴當做形式,而是真正用心做好陪伴,假期實際是一個家庭溝通感情的良好時期。
專家支招:
因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里,而且這樣長時間的親子相守很可能是空前絕后的。所以,建議家長不妨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規(guī)劃一下,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換位思考,與孩子談學習、談生活、談人生觀和價值觀,減少甚至消除親子間的誤解、隔閡、爭執(zhí)和冷戰(zhàn)。當然也可以講自己的工作狀況、人生經歷和青少年時期的故事,讓孩子了解父母,拉近彼此距離,讓孩子了解父母持家的不易,學會尊重父母。同時,有時間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一起在家里看看書、聽音樂、做運動、做家務、做游戲,既培養(yǎng)孩子熱愛閱讀、熱愛運動、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又可以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大人做好榜樣,對孩子合理引導。有句話說得好:你離手機有多遠,就離孩子有多近。家長的一舉一動往往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每天手機不離手,孩子怎么可能不受影響,所以在你抱怨孩子沉迷手機時,請先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壞的榜樣。
家長不自律,很難幫孩子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對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讓孩子接觸是不現實的。盡量避免過早地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能不讓他玩,就盡量不讓他玩。6歲后的孩子,需要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定好規(guī)則。
如何為孩子設立規(guī)則呢?玩游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guī)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通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沖突解決辦法,而且還可以運用到約束孩子的很多情況中。
總之,非常時期有非常之舉。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我們因為疫情而帶來了不便,但是在父母的協(xié)助下,孩子的學習照樣可以不耽誤。而且,這樣的假期客觀上為我們親子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充裕的機會,就看父母有沒有想到去做,或者說,愿不愿意去珍惜這樣的機會了。
(摘編自《青海日報》)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