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當前,學生體育鍛煉如何開展
對于學生群體來說,疫情防控期間居家生活、學習,活動空間受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增多,加之對疫情的擔心,容易出現肥胖、免疫力下降、視力不良及心理問題等。為避免上述情況,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多次發文,聚焦學生居家體育鍛煉。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汪曉贊提出建議:首先,體育課不能讓孩子一直盯著視頻看,一定要讓孩子動;第二,家里缺少同伴,鼓勵全家總動員,借這個機會營造家庭運動氛圍;第三,體育鍛煉要適合不同孩子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對于3到7歲的低齡兒童,不要進行專項化鍛煉;第四,每天除了安排整塊時間的體育鍛煉,家長還要提醒孩子不久坐,坐50分鐘,要督促他們至少運動3到5分鐘。
重慶市珊瑚魯能小學自建校以來,就開始推行體育家庭作業制度。除了為全體學生布置包括跳繩、戶外運動、親子短足的體育寒暑假作業外,還為身體質量指數或腰臀比超標的學生安排每日專項作業。“體育家庭作業只是手段之一,它實際上還是學校的事,家庭只是被動配合。”汪曉贊期待,疫情過后,社會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能有新的提升,體育鍛煉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
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面對新冠肺炎,孩子們會問:“為什么會有人得這種肺炎?”家長不要回避孩子們的問題,不要用偽科學、封建迷信來搪塞孩子,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他們解釋肺炎產生的真正原因。已有研究認為,引發這次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于野生動物。主流媒體對這一問題有詳細闡述,也有適合孩子們閱讀的繪本、漫畫或圖片,家長可以據此向孩子進行解讀。我們并不要求孩子記住多少自然知識或科學概念,而是希望他們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萌發敬畏自然的情感,樹立人類與自然和平相處、和諧共生的意識。
我們鼓勵孩子們拿起手中的紙和筆,記錄他們頭腦中的新型冠狀病毒,記錄疫情下孩子和大人的生活,記錄疫情中那些讓他們感動的人和事,記錄他們想對大人說的話。我們更希望家長能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通過行動呵護自然。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宣傳海報,告訴大家不要屠殺野生動物,不要買賣或食用野生動物;告訴大家,海嘯、颶風、沙塵暴等都是大自然對人類錯誤行為提出的抗議;告訴人們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讓大家學會珍惜自然、呵護自然。
家校合力讓在家上學效果最大化
疫情期間在家上學和在校上學一樣,學校仍然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和評價者。除了教育教學的方向把握、內容選擇、方法應用和跟蹤評價外,教師還要及時和家長、學生溝通課程教學的有關安排,指導家長為學生準備好在家學習必需的硬件和環境,并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及時提供有效的咨詢和幫助,切實發揮好指導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家長要認真履行孩子學習監護人和參與者的職責。居家上學,家長的作用尤為重要。由于許多學生尚屬于未成年人,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相對較弱,學校有組織地系統學習,許多需要在家長的監護下才能完成;家長也要監督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做好視力保護和推動全面發展。同時,相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家長在信息技術處理上占有一定優勢,能夠幫助孩子處理學習中遇到的條件保障問題。此外,疫情背景下生命教育、公共衛生和健康教育、社會責任教育,以及對英雄人物和先進典型事跡的學習,家長的積極參與和言傳身教,往往能夠起到潤物無聲、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均摘自《中國教育報》)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