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慧
摘要:疫情當前,信息技術教育化對當前幼教一線教師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如何發揮新媒體方便靈活、立體直觀、互動性強等優勢,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使之與幼兒園教育深度結合是每一個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從破除技術與心理障礙、打造高效的教研互動、彰顯高質的教學效果三個方面闡述了運用釘釘、之江匯、微信等互聯網媒介,有效地提升教師信息化教育技術水平,優化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教育
面臨嚴峻的新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幼兒園延期開學,國家教育部發出了開展“線上教學”的號召。同時《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指出:“教學過程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龍山幼兒園一直重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期里,危機中必定有“機”,“機”就是機會,借此機會利用線上平臺,因地制宜、因師制宜,為教師提高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打造多維空間。
一、“兩請”化解內憂外患,內外互動夯實教學基礎
受到疫情影響,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在即,而在教育技術操作方面仍存在著困難,幼兒園內的技術力量難以解決教師的迫切需求,這可能會導致教學效果收效甚微以及教師個人進步欲望被打擊。同時幼兒與家長面對疫情難免焦慮,也可能對線上教學產生抵觸心理。
(一)邀請專家坐鎮網絡,化解技術障礙
學校通過網絡專家遠程指導、答疑解惑的方式快速解決問題,激發教師提升自我內驅力。這一方式的成功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統籌和支持,縣教育局以釘釘為平臺建設答疑專家庫,聘請專家坐鎮網絡,隨時隨地與教師互動,通過直播、視頻會議等方式解決教師連線失敗、網絡卡頓、同屏無效、錄播剪輯等線上教學的疑難雜癥。比如一名教師在開學第一課的釘釘直播測試過程中遇到了“直播模塊啟動失敗”的提示,后在連線釘釘部署專家后,通過專家遠程控制教師電腦桌面清理直播進程后,成功進行了直播測試,為莊嚴的開學第一課順利開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邀請園長親啟學期,化解消極心理
面臨疫情的嚴峻挑戰,幼兒以及家長難免呈現不同情況的焦慮,對疫情焦慮,對線上學習有抵觸等。于是在原定的開學第一天,教師用紅紅火火的燈籠、福字把幼兒園裝點得喜氣洋洋,并精心準備,錄制“開學第一課”,讓園長媽媽出馬化解焦慮。各班教師學習摸索“釘釘”APP的直播板塊的操作方法,通過班級直播的形式,園長媽媽準時在開學第一天和小朋友們、家長們在視頻里見面,送上了滿滿的想念和新年的祝福,并鼓勵孩子們在新的學期要繼續爭做“好動、好言、好奇、好善、好悅”的“五好”兒童,介紹接下來將推送“智慧小講堂”的豐富和有趣,同時鼓勵孩子們一起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為接下來的線上教育教學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二、“兩交”助力教學研究,師師互動打造課程質量
在往常開學前,幼兒園教研組會進行第一個主題活動的研討、審議活動,從而預設目標、架構實施脈絡,為教學開展做準備。而疫情期間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面對面研討顯然無法開展的情況下,我們利用之江匯、釘釘進行了教研互動,研討課程。
(一)以“社區”交流想法
依托之江匯平臺以小班、中班、大班三個教研組長牽頭建立了三個互動社區,將主題審議由線下搬至線上。如中班教研組在互動社區平臺開展《我的家鄉》主題審議,以教研組長發布研討話題,組內教師群策群力互動交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初步預設主題目標,面對有爭議的活動內容的增加、刪減,以發起投票的方式綜合考量后決定去留。同時利用之江匯的名師工作室、同步課程等應用尋找家鄉相關的課程資源,如名師微課《美術活動百葉龍》《語言活動外婆橋》等,豐富主題內容,凸顯課程生活化的張力。
(二)以“直播”交換做法
在“智慧小課堂”開設初期,教研組長借助“釘釘”APP中的直播板塊,組織組員展開線上研討,對每一期的“智慧小課堂”內容進行審議,共同梳理、歸納、運用可用資源,制定每一期的方案框架與子內容。在大體框架確定后,教師發揮所長,分工合作,分別對各個活動的內容、目標、開展形式等方面進行研磨,同時互相指導,對語言進行潤色,對肢體動作、面部表情進行練習,使每一個活動都能近乎完美。此后,再通過各個軟件進行音頻和視頻的錄制,以及后期制作,如:Camta-sia、Inshot、剪映……最后以微信推送的形式將高質量的課程傳遞給千家萬戶。
三、“三巧”成就微信推送,家園互動彰顯教學效果
在疫情肆虐期間,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者地位出現了轉換,家長代替教師成了主要教育者,而部分家長對學前教育的理念與經驗顯然是有所欠缺的,這時候如何指導家庭教育,助推幼兒健康成長,成了我們的首要任務。
(一)巧設“智慧游戲”為載體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幼兒是天生的游戲創造者。所以,我們的微信智慧課堂用了大篇幅呈現親子游戲,幫助父母和孩子享受這難得的時光。比如利用家中的材料給玩偶排排隊找中間戴帽子培養空間思維、利用皮球進行拋接球游戲鍛煉肌肉等。同時也可以根據家庭結構、環境特征進行改進,與藝術結合、與勞動結合等。比如在智慧小游戲中推薦的居家“職業體驗”,通過親子扮演醫生與病患職業,一方面豐富孩子們的居家生活,起到科學解壓、心理疏導的作用,還能讓孩子們了解新冠病毒的防控知識,科學防疫,凸顯幼兒園特色的教育智慧。
(二)巧借“主題系統”為延伸
在線上教學推廣的同時,我們應該兼具學前教育的系統性和主題性。龍山幼兒園以快樂生態為教育特色,隨著本次疫情的發展,教師立足兒童視角尋找孩子們的興趣點,探索生態課程。在線上為幼兒提供《小種子》《動物科普》等人與自然的一些繪本、書籍、影視資料,供孩子與父母一起體會生命的活力,感受疫情的影響,由此延伸到生命主題、動植物主題等,同時讓家長把健康的教育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助力孩子的快樂成長。
疫情的挑戰,加速了新媒體教育時代的到來,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要利用新媒體帶來的便利和優質資源,全面提升幼兒園教師的能力水平,優化教育教學的效果,讓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從中受益,獲得成長,同時也讓學前教育的發展更加蓬勃而充滿生機。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