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玫
摘要:融合課堂是將游戲教學和幼兒的高效課堂高度整合的一種課堂。在教師創設各種方式下,在不同領域深化幼兒的學習體驗,從而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幼兒生命成長,是新課標賦予幼兒教學的使命。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融合教學來夯實幼兒的基礎,通過整合學科來拓展幼兒的學習時空,讓幼兒在生活中張開學習的翅膀,促進幼兒素養更好地提升,從而在多元融合下,實現課堂中的自然高效和多元并進。
關鍵詞:幼兒;課堂融合;游戲
在幼兒園中,影同形隨的游戲,是伴隨幼兒成長的重要過程,可以更好地讓幼兒懂得生活中需要游戲帶來的益智作用、游戲帶來的健康效應。圍繞游戲,有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課程突破的誕生,更容易讓幼兒感悟到生活的美、生活的趣、生活的樂。
一、因情施策,語言游戲開花
在語言活動中,通過一定的游戲活動可以實現一種情感化的游戲體驗,更好地幫助幼兒獲得語言能力的習得。幼兒園大班散文詩欣賞活動:《夢姐姐的花籃》通過讓幼兒聽搖籃曲,走進夢鄉,設計了優美的導語:“小朋友,夢是一個美麗的小島,其中有金色的海,銀色的沙,還有動人的歌唱?你都夢到過什么呢?”我指導幼兒用“一二三,編花籃,我的花籃最可愛。夢姐姐的花籃,更是帶著很多的小禮物。可不,她飛了出來,像天使安琪兒一樣。到了夜晚,夢姐姐就會提著花籃,從林中輕輕地飛出來,她會去做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在多樣的游戲體驗中,用“我做夢姑娘”來激發幼兒學會來感悟一種詩意的語言情境。在讓幼兒做游戲“愛夢的色彩,自己小涂鴉”環節,指導幼兒學會指認圖中的夢,然后請小朋友聽教師來朗讀,你們看彩圖,說一說,小黃雞、小青蛙、小甲蟲夢到了什么?這里的夢鄉是迷人的,更是綺麗的,更是帶有自己的特點的,誰來說一說呢?它們的夢各有什么特點?在環節中提示:幼兒可以觀察彩圖“金黃的太陽”“碧綠的湖水”“火紅的楓葉”來形成自己的觀察理解,學會不斷感悟美麗的夢。
二、豐富融合,體育游戲克難
體育游戲,可以在多樣的競爭中,幫助幼兒懂得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實現一種自我身心的舒展。在打破自己搶凳子的節奏中,教師組合成團隊,讓幼兒在一個團隊中感悟到自己需要進行一定的集體跑,從而帶來隊形的變化,在隊形中,“蛇形跑”實現了搶凳子中的節奏變化。伴隨音樂的變化,更可以帶來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捕捉和對搶凳子的敏捷度考驗,搶凳子要力氣,更要智慧。在將幼兒整個身體在一張椅子上的方法進行了多次的嘗試后,教師再來指導幼兒自己進行整個過程的體驗,幼兒感到了單腳搶凳子的吃力,雖然有點累但是很開心。在蛇形跑中,更需要將隊形整理到位,實現隊伍的跟進,自己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來搶到自己的小凳子。眼力和腦力的共同參與,提高自己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社會參與,生活游戲表演
創設情境來體驗社會生活,也是游戲教學的主題,從中去感知、學習,并且獲得快樂的體驗,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從“課堂中學習”到“社會情景中學習”,絕不是簡單的否定或者替代,而是更進一步的資源整合。
我舉行了“銀行在教室”的游戲,在現代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學會在銀行存、取款,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辦理一張銀行卡,并且存入100元錢,組織孩子到銀行學習自動存款、取款;與成人一樣取號,學習在柜臺存款、取款。同時開展“我是小小郵遞員”“我是植樹造林小標兵”等游戲活動,讓孩子穿上郵遞員的服裝,帶上郵遞員的帽子,到郵局當郵遞員,從給信蓋章,到檢信、分信……,體驗當郵遞員的樂趣。在“我是植樹造林小標兵”游戲活動中,可以給孩子帶上美麗的小袖套,讓孩子們自己來體驗不同的樹木該怎樣栽種,在實際體驗中,學會自己走進植樹造林活動,體驗到自己需要在合作中和同伴及家長一起來參與植樹造林。
四、關注弱點,音樂游戲寄情
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用集體教學來教學音樂,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有不一樣想法的孩子或跟不上節奏、有困難的孩子。音樂活動需要師生互動,需要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刺激孩子發揮想象力,同時要求教師主動積極地發現有不一樣孩子的存在。需要對有困難的孩子進行有力引導,對有想象力的孩子給予及時鼓勵和認可。而在觀察中發現,不論是教師提問或是示范都是一種有意識的暗示,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按照教師的腳步,若出現不一樣的步調教師就會選擇忽略,久而久之,孩子的創造力沒有得到培養,而這部分有不一樣“想法”的孩子也會變得不再積極了。
所以,我設計了音樂游戲《叮咚小門鈴》,提供了很多小樂器,讓孩子在操作體驗中感受音色的統一,有兩位小朋友拿起了木魚,用力地敲打,我連忙上去問他們小木魚發出的聲音和門鈴聲像嗎?他們一個勁地點頭,一邊用力敲打,顯得異常興奮。于是我制止了孩子的行為,讓他們重新選擇適合門鈴聲的小樂器。他倆放下木魚,又重新去尋找小樂器,拿了串鈴在手上搖晃起來,搖了一會就沒興趣了,通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對木魚的音色非常感興趣,那么門鈴聲為什么不可以是木魚聲呢?于是我調整了我的游戲方案,把清脆聲的樂器放一組(小鈴、串鈴、搖鈴),把渾厚音放一組(木魚、響板、雙響簡),讓孩子感受兩組樂器音色之間的不同。于是我在游戲中讓幼兒找門鈴,清脆門鈴可以是哪些小樂器?悶悶的渾厚音色可以選擇哪些小樂器?這兩個娃也沒選錯,還是選擇了渾厚音色的樂器,有了對比,孩子也能正確地選擇清脆音色的樂器了。
五、結語
在游戲和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多樣的形式,把握不同課的類型和特征,從更科學的層面來走進幼兒的世界,最終幫助幼兒懂得自己感悟和成長,理解生活,獲得嶄新的思考和啟迪。參考文獻: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