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宋生
如其來的全球性新冠疫情嚴重威脅了“地球村”的產業鏈,多個國家的人財物、產供銷一度幾乎陷
于停滯,急需整個流程再造。面對來勢洶洶且尚未停止擴散的疫情,您是否感到手足無措?是否讓您認為身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我們在這場人與自然的戰爭中獲勝的希望渺茫?西方諺語有言:“The more things change, the more they stay the same”,意同我國的“萬變不離其宗”。可見,總有一些共識值得內審人虔誠堅守:沒有過不去的坎!
制度優勢是內審人堅守的基石。在我國危難時刻,美國等西方國家卻傲慢地認為只有黃種人會染病并極盡嘲諷之能事。但當他們自己國家真正成為疫情重災區時,他們卻瘋狂上演“甩鍋”鬧劇。先是聲稱“中國病毒(China Virus)”以此煽動地方政府在美國起訴中國,后是怪罪WHO未及時提醒要起訴并調查其總干事,再到斥責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福奇抗疫不力。這些舉措與我國高效抗疫,兩個月內控制住疫情,還向世界各國伸出援助之手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截然不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國經濟已緩慢復蘇,重新走上正軌,一幕幕動人的抗疫故事彰顯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源遠流長。
風險警示值得我們堅守。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企業風險管理研究機構與甫瀚咨詢發布的“企業高管之2018年首要風險觀”,曾明確說明“頻發的災難性自然災害會引發企業巨大的風險”,成為早期風險的“吹哨人”!
“生于憂患”意識值得我們堅守。2008年金融危機后,內審價值確定為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風險管理并要求滲透進每一個經營領域和流程。2013年《Internal Auditor》雜志一篇展望2020年內審發展文章中提到,預測風險將是內部審計關注的焦點,各組織應當在董事會之下成立風險委員會來管理內部審計。本次疫情證實風險無處不在,相信疫情過后,風險委員會的成立會成為大概率事件。Visa前董事長Cranston說,內部審計用來評估整體風險,它不僅是企業的第二雙眼睛,也將成為整個公司創新發展的一分子。對風險的持續關注,將使內部審計對未來風險的敏銳預測得以延續傳承。
內控理念先行值得我們堅守。內部控制概念從18世紀末產業革命最開始的“內部牽制”一要素,擴展至二要素(1953)、三要素(1988)、五要素(1992)、八要素(2004),及至2017年的“企業風險管理——與戰略和績效協同”,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的認識也經歷了逐步發展過程。內控制度先行這一信念,仍應深深植根在內審人的心中。
價值增值理念值得我們堅守。IIA的CEO Chambers認為,內審人的關注點應當從控制轉到風險管理和治理,告知企業未來將發生什么,未來的風險在何處,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挖掘出企業管理層未能發現的問題。2017年Hayes女士認為,內審人應當展示出更多的高管能力,做企業的好警察,成為企業的顧問與助手。美國Deltennium集團公司審計委員會主任Czarnnecki認為,內部審計代表董事會可以以一種更清楚的視角觀察企業正在發生什么,從而最終實現為企業增加價值的目標。
未來的內審人理當“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