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港珠澳大橋連接粵港澳“一國兩制”區域,建設質量壽命標準高,國際關注程度高,景觀文化要求高,施工安全條件嚴峻,為了應對和解決項目建設面臨的“工程技術挑戰、施工安全挑戰、環境保護挑戰和建設管理挑戰”,必須研究和探索科學合理、適應復雜建設條件、實現高品質建設目標要求的創新建設理念、方法與技術。“海上裝配化橋梁建設成套技術”應需而生。
“海上裝配化橋梁建設成套技術”項目屬于交通技術領域,由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海上裝配化橋梁建設關鍵技術”及多項專題研究成果組成。項目研究緊緊圍繞跨海長大橋梁建設難題,首次實施了系統創新的“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建設理念,實現了“高品質、長壽命”“綠色、安全、環保”的建設目標,針對海上裝配化橋梁建設難題,開展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研究。
港珠澳大橋深水區非通航孔橋承臺及墩身采用全預制裝配化施工,承臺與樁基礎均采用埋床法技術,為我國在外海條件下首次采用。鋼管復合樁的高精度施沉、預制墩臺精確定位與安裝、預制承臺與鋼管復合樁間止水、預制墩身節段連接等均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因此該項目系統開展了埋床式全預制海上橋梁墩臺建設關鍵技術的研究。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鋼梁全長22.9公里、鋼材用量達42萬噸,為實現其高效、健康、安全、環保制造的目標要求,并確保120年設計使用壽命,對鋼箱梁正交異性鋼橋面板開展了抗疲勞性能關鍵技術的研究。
港珠澳大橋超大型鋼箱梁與鋼索塔均采用在工廠內整體(整跨)制造,現場整體安裝,其中鋼箱梁梁段最大長度134.5米、最大吊重3580噸,鋼塔高105米、吊重3000噸,在國內外尚屬首次,有必要對其設計制造及安裝技術展開研究。
港珠澳大橋鋼橋面鋪裝面積達50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跨海鋼橋面鋪裝工程,因此項目開展了GMA鋼橋面鋪裝試驗、設計及施工關鍵技術的研究。

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鳥瞰

港珠澳大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鳥瞰

全預制墩臺存儲

超大型鋼塔海上整體安裝

正交異形鋼橋面板板單元自動化焊接

鋼橋面鋪裝施工

“中國結”節段吊裝

港珠澳大橋非通航孔橋鳥瞰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如何確保大橋設計使用壽命及優質運營至關重要,必須系統開展長壽命保障與新材料應用技術的研究。
對于上述關鍵技術難題,項目研究采用理論分析、數值模擬、模型試驗及現場測試多種方法對技術難題展開攻關,最終形成具有突破性的成套技術創新成果。同時,項目創新成果已推廣應用于楊泗港大橋、滬通長江大橋、虎門二橋、廈門第二東通道、舟岱大橋、富翅門大橋等50余個大型工程,產生的直接經濟收入約40億元。
港珠澳大橋高質量成功建成,標志我國已由橋梁大國邁向橋梁強國。該項目創新成果直接支撐了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的高質量與安全環保建成,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梁”,為我國跨海長大橋梁建設完成了充分的技術儲備,開啟了我國裝配化橋梁建設的新時代。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公規院”)成立于1954年,原為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1999年改制并入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現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鋼橋聯盟簡介

裝配化鋼橋系列通用圖簡介
成立66年來,經過幾代人不懈探索和持續創新,中交公規院實現了從單一產業到全產業鏈(規劃策劃、可行性研究、投融資、勘察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維護、資產處置)、從國內到國外、從公路到大土木行業的基礎設施全壽命周期、全過程一體化咨詢服務產業格局。
公司擁有對外承包工程資格,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工程咨詢甲級資質、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資質、城鄉規劃甲級資質、國土規劃甲級資質、公路總承包壹級資質、公路行業甲級資質、市政行業甲級資質、建筑行業建筑專業甲級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國家CMA認證、公路工程試驗檢測綜合甲級資質、公路工程橋梁隧道工程專項甲級資質、公路及橋梁工程施工監理甲級資質、園林景觀綠化設計資質,同時是代政府部門審查評估單位和商務部對外援助項目咨詢單位。
公司現有員工1800余人,培養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5名,中國青年科技獎1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8名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人才。
改革開放以來,中交公規院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優秀設計獎300余項,曾先后榮獲1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榮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在國際上獲得了國際橋梁大會頒發的喬治·理查德森獎、尤金·菲戈獎、古斯塔夫·林德塔爾獎等,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頒發的“菲迪克百年杰出土木工程獎”“菲迪克杰出工程項目獎”、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頒發的杰出工程成就獎等。公司連續9年入圍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2019年位列第14位,居中國交建14家設計單位之首。
作為我國公路交通領域的領軍企業,中交公規院深入實施“科技強企”戰略,始終堅持面向需求和面向世界的創新觀,通過不懈的探索和持續的創新支撐了我國公路交通史上大量開創性工作,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公路交通事業的技術發展。近年來,公司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技項目300余項,承擔各類標準規范制修訂項目100余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50余項。
2016年11月,中交公規院發起的我國首家裝配化鋼結構橋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北京成立,旨在引領我國裝配化鋼結構橋梁全產業鏈技術與建設機制邁向國際高端,目前已策劃并完成6種系列共計69套圖冊的裝配化鋼結構橋梁系列通用圖,即將開啟我國公路行業裝配化鋼結構橋梁建設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