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淋升
會計和財務管理是兩兄弟
很多人弄不清楚會計和財務管理這兩個專業到底有什么區別,簡單來說,會計是做賬(處理賬務)的,財務管理是看賬(分析賬務)的。高考填報志愿時,你會發現財經院校的會計學專業錄取分數往往比財務管理專業高上幾分,但比較兩個專業的課程設置,你會發現其實這“兩兄弟”都差不多。
以學習的直觀感受來說,會計學要記的東西多,分錄(一種記賬方式)比較復雜,而且要懂稅法、經濟法,多和稅收學專業的同學交流很重要;財務管理偏向于模型分析,跟數學關系比較大,更適合對數字敏感的同學。會計學應用性強,不讀研也適合就業;財務管理、金融學等則建議深造。總體而言,財務管理的就業范圍比較廣,企業、事務所、銀行、證券、投行等都比較歡迎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
當然,想在這一行吃得開,“證書+經驗”必不可少。建議本科生階段多利用學校資源去實習,積累會計的基層經驗,利用空余時間把初級會計證考下來;研究生階段根據需要拓展人脈,考CPA(注冊會計師)證書、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或者其他一些有含金量的證書。目前財務底層人才過于飽和,不久后將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而高級人才缺口較大,所以向高精尖發展才是你的最佳選擇。
學術有成還能炒股?
如果你是股票愛好者,看財務報表是你做出投資決策的必要工作,因為股票的實際價值是綜合其企業的運營情況而決定的。估值高時,它往往會在未來某天踩空下跌到實際價值附近,這時不利于購入,應等待它的低估。某企業需要融資“圈錢”時,會召開股東大會,企圖粉飾報表,虛報利潤,投資者(股民)看到這家企業利潤這么高,感覺前景很好,紛紛購買該企業的股票。許多人會有一種跟風的心理,看到一直有人購進股票,自己也盲目買,這時該企業的股價噌噌地往上升,短期內給股民一種“穩賺了”的心理;但時間一長,慢慢地后勁不足了,股價上升的趨勢顯弱,人們不耐煩了,紛紛拋股,這時股價便會一落千丈。
專業的炒股高手,是精通財務報表的。如果你做足了準備,研究該企業的投資方案、管理機制、商品的毛利率、訂單量、是否有政策支持、競爭者的對峙壓力、產品的優勢等,綜合這些因素,研究近幾年的運營情況,即使企業有粉飾報表的可能,那也只能粉飾當期的利潤,騙不過你的火眼金睛。只要自己專業知識學到家,說不定還能做個“小股神”呢!
看賬人需不斷努力
除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還有一種共享方式很少人知道,那就是財務共享。財務共享中心相當于一個加工賬務的大工廠,每一個財務崗員坐在封閉式的圓桌前看著三臺電腦,處理重復的財務工作,為企業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在財務共享中心里,前端錄入原始憑證,經過共享中心流水線式的處理,最終形成會計憑證、賬簿。以前老一輩人總說:“會計越老越吃香。”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會計行業也許會面對嚴峻的挑戰,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的學生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會做簡單的賬面,或許有一天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面臨失業的風險。
那些要“考考考”的證書
財務管理方面,CMA(管理會計師)和CIMA(特許管理會計師)證書不可或缺;會計、審計方面,CPA(注冊會計師)和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證書很重要;金融方面,偏好于FRM(金融風險管理師)、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等。CPA考試需本科畢業后才可以考,共六個科目,分為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難度很大,通關率大約為10%。
其中,CPA執證人主要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會計咨詢、會計服務業務,還有其他法定審計業務等,可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給需要外包財務工作的企業進行編繪財務報表,根據其利潤比例給企業提供財務建議。注冊會計師給企業做審計報告時,其最后的簽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這些要“考考考”的證書都是對財務管理專業能力的肯定,可幫助你進入五百強企業、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