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寒晗 李永波 何川 李晶 尚昱錕 胡濤 于新鈺


摘? 要:隨著我國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電力零售市場正在逐漸擴大。在電力零售市場發展初期,監管、運營以及交易機制不完善,影響電力用戶利益,以及供電安全和市場穩定運行。售電公司信息披露,是零售市場開放和監管的必要條件之一,在此基礎上用戶比較和選擇電力零售公司。文章從監管機構和售電公司兩個層面出發,提出了電力零售市場信息披露框架,包括售電公司對外披露信息、售電公司提交監管部門信息、監管部門對外披露信息。研究結果可作為對售電公司信用評級的依據,有助于電力零售市場的平穩健康運行。
關鍵詞:電力零售市場;電力零售公司;信息披露;監管機構
中圖分類號:TM7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18-0060-04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the electricity retail market grows rapid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etail market, the benefit of the customers, the power supply security, and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retail market are vulnerable to the incomplete regulation, operating, and trading mechanism.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one of the critical precondition of opening and supervisory of the retail market. Based on it, the consumers can compare and choose the retail compan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retail market from two levels, i.e. supervision agencies and electricity retail companies.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the electricity retail companies, the information submitted to the supervision agencies by the retail companies, an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the supervision agencies. The research may be applied as the accordance to credit rating to the retail companies, and is helpful to the smooth and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retail markets.
Keywords: electricity retail market; electricity retail compan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upervision agency
引言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售電業務市場化的壓力越來越大。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方案》(5號文)和2015年《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1](9號文),要求積極推進電價改革,允許符合要求的多種社會主體進入售電領域,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推進以售電市場競爭為核心的電力市場改革。在最近幾年內,市場主體數量和交易規模大幅增加[2]。未來幾年內,將加快放開無議價能力以外的電力用戶參與交易,構建多方參與的電力市場。
國內電力零售公司主要銷售電力,很少同時提供燃氣、供熱服務。并且國內售電公司只是向用戶售電,少數售電公司擁有增量配網或者提供抄表服務。我國現有售電公司普遍規模不大,在發電側話語權較弱,其業務對象主要是小型電力用戶,與電力用戶協商電量采購價格。目前我國已經放開用戶范圍,后期參與市場的用戶將包括大、中、小型電力用戶。與現有供電公司相似,電力零售公司根據用戶實際消費電能,向用戶收取費用,并不要求用戶給出明確的負荷曲線。現階段電力零售公司的監管部門一般是能源局和省級電力交易中心。現階段國內電力零售公司,有別于傳統供電公司[3],與國外售電公司也存在較大差異,如表1所示。
考慮到我國電力行業規模和社會影響力,售電市場改革需要謹慎進行,在堅定改革方向的同時,需要敏銳觀察、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同時也要多學習其他國家/地區的成熟經驗,改善運行管理規則,提高服務質量[4]。國際經驗已經證實:通過電力市場化改革,以此來引入競爭機制,實現電網商業化運營,對于提高電力工業總體效率和經濟效益有明顯促進作用[5-7]。
但是電力行業具有潛在的封閉壟斷特性,在零售公司和用戶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因此電力市場健康運營與發展需要保持透明性,以利于監管機構、市場成員發現市場中投機行為、以及市場規則、技術標準的缺陷或市場不公平、低效率等問題。為維護市場交易公平、市場開放,監管部門需要強制要求售電公司公開披露一些必要信息,不僅便于用戶選擇電力供應商、維護自身利益提供制度保障,而且可以改進市場規則或技術標準缺陷、避免市場中投機、權力尋租與暗箱操作等問題。研究電力市場中信息披露的范圍、披露方式,對我國電力市場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電力零售市場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電力用戶、電力零售公司和監管部門。監管部門負責組織、管理電力零售市場,因此有義務和權力要求各市場成員公開披露必要信息,并保證其他市場參與者可以獲取這些信息[8]。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討論售電市場信息披露:售電公司官網披露信息、售電公司提交監管機構信息、監管機構披露售電公司信息,最后結合我國電力零售市場發展現狀,提出一些可行建議。
1 售電公司披露信息
售電公司信息披露通過官網和一些媒體宣傳平臺實現,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地址、服務區域、聯系方式、業務對象(住宅用戶、企業,和/或商業用戶等)、許可證號、信用評級等。
電價/用電套餐是信息披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電價包括固定費率和可變費率[9]。除非受發電、輸電、財務等特殊情況制約,售電企業總是希望增加業務量,因此在設定電價和設計用戶套餐時,用戶在單位時間用電量越多,電價越便宜[10-12]。固定費率一般維持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不變,這種費率結構能夠提供確定性價格以規避批發市場電價的不確定性。客戶選擇固定費率時,合同時間越長,用電單價先升高后降低,在12個月固定費率時用電單價達到峰值。固定費率的用戶若提前結束供電合同,一般需繳納額外的違約費用,可變費率則沒有取消費用。可變費率機制的電價一般每隔一段時間(如1個月)變化一次,由服務商自行制定或根據某個特定的市場價格指數確定。對于用電量極小用戶,有的售電公司還設置了每月最低使用費,如果電力用戶在一個月內未達到指定用電量(如500kWh),則按照最低使用費收費。當用戶采用智能電表時,電價比使用普通電表要高,但這也取決于智能電表投資回收情況。對于大用戶,售電公司可以制定無功價格,以鼓勵用戶減少無功需求、降低輸電網或配電網載荷壓力。
當采用峰谷電價或者分時電價時,峰荷時段電價最高,腰荷時段電價其次、谷荷截斷電價最低。因此總體而言,夜間電價比白天低[13]。售電公司可以制定針對用電福利(如周末免費用電、推薦客戶獎勵等)、綠色能源等的政策。綠色電力產品,是指出售的電力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電站生產。目前綠色電力是很多售電公司的主打產品。其生產和自由交易也逐漸形成了綠色電力市場,由市場決定來源和價格[14,15]。
用戶與售電公司簽訂合同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用電條款、服務條款和客戶權利,如圖1所示。用電條款包括輸配電價格、用電單價、基礎費用、最低使用費用、費率變化情況、服務持續時間、如何終止服務、電費變化原因、可能的其他費用、可再生能源占比等信息。
服務條款包括停電報告和其他服務請求,包括到期續訂、故障維修服務、更改售電公司、合同到期、提前終止合同。在用戶合同到期后,售電公司繼續供電,直到用戶取消合作,與其他售電公司再簽署合同。作為用戶,無論合同到期還是提前終止合同,都需要付清電費,有時還需要支付提前終止合同費用。在每個結算周期(例如每月),售電公司向用戶發出結算和付款通知,并有權利要求用戶按期支付。如果用戶暫時不能支付賬單,可以申請延期,前提是以前沒有多次出現延遲支付,且個人信用良好。如果用戶不能證明個人信用,需要先付訂金,然后才會得到售電服務。在輸電路徑不安全、服務數據被盜用等特殊情況下,售電公司可以獲取在不事先通知用戶的情況下停止供電服務的權利。
客戶權利包括服務投訴、電表測試等。如果用戶覺得電表計量不準確,可申請進行電表測試。用戶是否需要支付測試費,與電表測試結果、用戶申請測試次數有關。當電費賬單中包括零售電力服務以外的任何產品或服務費用時,售電公司必須提前通知用戶,并獲得用戶的同意。用戶可以拒絕這些額外費用,或對其提出異議甚至投訴。售電公司不能因此停止供電服務,也不能因為有爭議的未支付費用而提交用戶不利的信用報告。從用戶隱私權考慮,除非用戶同意,或者法律規定場景,否則售電公司禁止披露或出售任何客戶保密信息,如姓名、地址、賬號、類型或分類服務、歷史用電量、預期的使用模式、用于提供服務類型的設施、個別合同條款和條件、價格、目前收費或收費記錄等。如果售電公司違約或者服務未達到預期標準,用戶有權利要求額外補償。如果用戶對調查結果不滿意,可要求進行監督復核。如果仍不滿意,可以向消費者權益保障部門提出投訴。售電工司有義務公布每年、每季度甚至每月的投訴數據和處理結果。
為取得客戶信任,售電公司往往在每年(每季度)末公布財務信息,如總收入、總運營成本、息稅折舊和攤銷前利潤、凈損失量、每兆瓦時的直接燃料成本、客戶量,其中總運營成本包括直接燃料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運輸成本、環境和社會義務成本等。
2 售電公司提交監管機構信息
監管機構要求售電公司定期按照信息目錄向其提供信息,稱為監管數據目錄[16],以便評估售電公司資質、完成售電合同能力以及在嚴重情況下判斷是否有必要限制甚至停止其售電業務。售電公司應按照監管數據目錄定期向監管機構提供信息。在售電公司提供信息基礎上,監管部門整合比較,可以給用戶提供售電市場的整體發展狀況。
為申請資質許可證,備選售電公司需提供資質申請表,內容包含申請者聯系信息、授權代表聯系信息、監管代表聯系信息、投訴代表聯系信息、緊急聯系人信息、所申請公司信息、董事及高級職員資料、申請服務區域、公司啟動資金、客戶存款保護協議、客戶服務協議、第三方技術資格認證、具有電氣或天然氣行業的競爭經驗證明、風險管理經驗證明、承諾提供足夠的人員來滿足所有服務水平、投訴歷史、調查、處罰和違反欺騙性貿易或消費者保護法的行為、因欺詐/偷盜/欺騙違反證券法/客戶保護法/欺騙交易法之定罪責任、終止服務時間等。
當售電業務包括輸電和測量時,還需要申請輸電業務許可證和智能電表通信許可證。能源公司可能還需要申請燃氣許可證和供暖許可證。售電公司申請許可證的同時,需要提供一定信用額度,以滿足電力交易支付和信用違約金。交易方可更改信用額度實現方式,但是不允許減少信用保證金額。申請許可證時采用分級流程。從第1級開始,如果通過則發放許可證,否則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并且申請可能轉至第2級或第3級處理,或者被拒絕。申請被拒絕后,申請人有權利提出上述并獲得回復解釋。
售電公司每季度/每年,需要向監管部門提交財務報告和運營報告,包括年度收入、總收入、股權變更、出售財產/購買股票或貸款、支付/補償/其他支出、公用事業賬戶信息、市場績效評估、負荷資源、電力設施維護等,一般不允許遺漏或者刪除上述信息。此外,售電公司每年還需要向監管部門提交服務質量報告,內容包括客戶數量、各級別客戶數量(居民/小型商業/商業/工業)、拒絕服務數量、營銷和客戶服務質量、未經授權的收費、計費服務準確性、服務終止、投訴數量等。對涉及發電和輸電業務的售電公司,提交信息還應包括燃料成本、輸電施工等。為保證售電市場公平競爭,提交信息中還應包括可能的關聯交易,以及員工在不同競爭性公司間的流動。售電公司與監管機構信息關系如圖2所示。
3 監管機構公開售電公司信息
關于售電公司電價及用電套餐,各售電公司可以將相關信息在某一統一網絡平臺上公布。用戶輸入基本信息、預計用電量、個人選擇(固定利率、可變利率、市場利率、合約時長、預付計劃、存款、可再生/綠色能源)等信息后,即可得到選擇合適的售電公司。
在法律要求或售電公司允許前提下,監管部門公布售電公司基本信息、電費組成部分和各公司電價。例如電費組成可能包括基本費用、電能收費、儀表收費、費率變化、新產品/服務費用、逾期罰款、稅費、競爭過渡費、能效成本回收系數、輸電費用(如必要)、福利基金(用于支付能源效率和客戶教育計劃)、環境成本、核電退役基金(如必要)、社會義務、管理成本和傭金等。
為增加用戶對售電公司及其業務的了解和信任,監管機構需要將能源價格、供應商利潤、供應商面臨的行業成本趨勢等信息公開。為了保證用戶權利,監管部門會向客戶公布對售電公司的投訴流程,并且根據信息統計各公司總投訴量、投訴原因以及處理情況等,定期(如每季度)公開披露。
調查問卷是反映售電公司服務質量的另一個主要渠道。在每年年末,監管部門針對各售電公司投訴處理情況進行調查,通過問卷方式直接詢問各售電公司用戶,詳細分析投訴過程中用戶滿意度,比較用戶方和售電公司方對于投訴處理結果的最終反饋,提出改進建議。調查對象樣本應盡可能多元化,涵蓋售電公司不同規模、投訴人年齡、種族、網絡使用頻率、所用能源、支付方式,以保證調查結果真實可信。
調查報告中還包括售電公司登記投訴的難易程度、難以登記投訴的原因、確認/承認投訴的百分比、售電公司是否告知預期解決時間表、投訴后續聯系情況、投訴升級原因、供應商認為投訴已解決而投訴人不認同的原因、投訴最終解決時間、投訴人對投訴結果及解決時間的滿意度、投訴人對售電公司客服的評價、投訴人更換供應商想法等多個方面。
監管部門可以披露一些常見問題及其解答,例如合同快到期如何處理、售電公司是否可以撤回賬單或重新開票、誰授權智能電表計量和收費、何種情況下售電公司可以停止供電、如果無法支付賬單怎么辦、是否可以更改賬單到期時間、預付賬單如何操作、是否允許第三方共享用戶信息等。這些問題可以方便用戶了解電力供應流程,大幅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投訴和矛盾。
4 結束語
我國目前電力市場運行時間不長,市場規則不完善,售電公司資質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有必要規范售電公司信息披露。本文分析了售電公司對用戶和對監管部門、監管部門對外披露信息,得到以下結論:
(1)電力零售公司需要建立官網向電力用戶披露信息,內容包括公司基本信息、用電套餐、合同模板、賬單模板、投訴渠道和常見問題解答等。售電合同應接受監管機構審查并符合相關法律條款。考慮電力零售市場進程差異較大,必要時可暫由監管部門制定合同模板。
(2)監管部門需要在財務、技術、管理等方面,明確并嚴格執行售電公司準入條件。售電公司需要定期要向監管機構提供報告,內容包括業務量、財務、服務質量、法人/股份變更情況等。服務質量報告應包括對售電公司投訴內容及處理結果等。
(3)監管部門網站應該連接所監管售電公司官網,公開售電公司資質、業務規模、財務情況、用戶投訴情況,監督售電公司及時處理用戶投訴。監管部門還應負責統計并定期披露售電市場整體運行情況。對于資質或服務質量較差的售電公司,必要時監管部門可以限制其業務量,直至依據市場準入條件取消其售電資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R].2015.
[2]肖丹萍.中國電力行業的市場化改革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6.
[3]關麗,張粒子,任鑫芳.國外電力改革對我國零售市場建設的啟示[C].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學術交流年會,2007.
[4]黃會,唐捷,周海浪,等.國外電力市場化改革發展以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市場,2019,996(5):69-71.
[5]曾鳴,程蕓,丁聲高,等.我國電力市場的實施方案和相關問題研究[J].電網技術,2000,24(2):69-73.
[6]LITTLECHILD S. Retail competition in electricity markets-expectations, outcomes and economics[J]. Energy Policy, 2009,37(2):759-763.
[7]BAE M, KIM H, KIM E, et al. Toward electricity retail competition: Survey and case study on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for advanced electricity market system[J]. Applied Energy, 2014,133:25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