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地球最像的系外行星
科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開普勒1649c。它距離地球300光年,是一顆巖石星球,體積是地球的1.06倍,運行軌道位于母恒星的宜居區域內,也就是說,這顆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并且估計溫度也與地球類似。不同的是它的母恒星是一顆經常拋撒致命恒星耀斑的紅矮星,而耀斑充滿了輻射,這可能會影響它的可居住性。
由于溫度不同,恒星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我們的太陽光度中等,表面溫度5000K-6500K左右,屬于黃矮星。紅矮星的表面溫度在2500K-5000K。除太陽外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天狼星則是藍矮星。
史上最小的恐龍
古生物學家在一顆琥珀化石中發現了史上最小的恐龍。它的體形和蜂鳥差不多,體重大約有2克,頭骨長度為1.425厘米,長著細長的喙,看起來像一只小鳥,被命名為“寬婭眼齒鳥”。雖然名字叫鳥,外形也像鳥類,但它卻是實實在在生活在9900萬年前白堊紀的一種小恐龍。它的喙可以大幅度開合,里面長著約100顆尖牙,能輕易將獵物咬住并嚼碎。寬婭眼齒鳥的眼睛很大,這是爬行動物擁有的特征,但它的瞳孔很小,因此推測這種小恐龍應該是白天活動的日行動物。
全球最深海溝里的“塑料鉤蝦”
科學家在馬里亞納海溝里發現一種此前從未見過的生物。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小家伙體內充滿了塑料垃圾,經過鑒定,科學家將它命名為“塑料鉤蝦”。目前全球多個海溝已淪為“終極垃圾槽”,生活在其中的深海動物身體中普遍含有微塑料。科學家說: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相當于每分鐘1卡車。無法回收的塑料廢物,會分解成微塑料,散布到整個海洋,被海洋生物吸收。這次發現的塑料鉤蝦,再次證明人類活動對深海的污染。
新概念太空服手套
太空服手套必須足夠堅固,要能保持內部和外部空間壓力的平衡,要保證手指盡可能靈活,還須保溫……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日前歐洲航天局宣布一款概念太空服手套的設計方案,除了常規功能外,這款概念手套新增三項功能:第一,手勢控制,宇航員可以通過揮手遠程控制無人機或其他設備;
第二,添加了用于瞄準和測距的內置激光器;第三,添加了一個顯示器,可以顯示宇航服狀態及所攜消耗品的存量。研究人員期望未來的太空服能夠實現自我修復,并自動收集能量以提高宇航員的工作效率。
世界上第一塊3D打印的牛排
西班牙一家公司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塊3D 打印的植物牛排,這種牛排的質地和外觀與真正的牛肉肌理一樣。公司的目標是創造一種看起來、摸起來、嘗起來都和真肉一樣,有營養價值的植物牛排。他們計劃今年年底在市場上銷售這種牛排,3D打印機每小時可以生產10千克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