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
五月的某天中午,陽光正好,溫度適宜,尤其適合打瞌睡。當我正借著一本古詩詞書助眠時,隔壁的熊孩子一爪子拍過來,硬是把我從周公家門口給拍了回來。
“阿姨,不用謝!”熊孩子活力四射,“每次我犯困,媽媽就是這樣把我拍醒的,百試百靈。”
我嘴角抽了抽,把注意力挪到書本上,期待他趕緊回家。
誰知他更來勁了:“阿姨,你在看古詩詞啊?那你還記得在我們抗擊疫情時,從日本捐贈過來的抗疫物資上,貼著的古詩詞嗎?”
“有點印象……”我想了想。
熊孩子驕傲地抬頭:“我記得可清楚了!我喜歡他們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好聽!也喜歡我們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好酷!”他搖頭晃腦地說,竟然也有幾分可愛。
“你記得這么清楚?”我饒有興趣地問道,“今年3月份,我們給很多國家提供戰‘疫物資,上面也寫了很多詩詞,這事你記得嗎?”
“當然記得!這叫‘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老師都跟我們說了。”熊孩子歡快地說,“我們在捐贈給日本的物資上貼‘天臺立本情無隔,一樹花開兩地芳,在捐贈給韓國的物資上貼‘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在捐贈給法國的物資上貼‘千里同好,堅于金石。”
“我全會背!”最后,他得意洋洋地說。
“哦……可你有沒有想過:每個國家的文化、語言都不一樣,為什么大家還能通過中國的古詩詞,通過漢字打破地域隔閡、文化隔閡、語言隔閡,讓所有人都產生情感共鳴,互相鼓勁呢?”我故意用一些復雜的名詞,好加深理解難度,“不知道吧?你可以先回去查查資料,或者問老師。”總之,現在趕緊回家!
誰知他瞪大眼睛,驚訝地說:“這還需要問嗎?因為我們都是住在地球村的人吶!大家一個挨著一個,就跟鄰居一樣,能有情感共鳴,不是很正常嗎?阿姨,你可真笨。”
除了最后一句,他說得竟然都挺有道理。一時間,我有些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