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紅 何蒼勁 者巧彥
【摘 要】 目的:探析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治療效果。方法:將160例患兒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僅使用西藥治療,干預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結合中藥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和疾病復發率。結果:中西藥結合治療的干預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單獨使用西藥的照組(P<0.05),干預組患兒的復發率明顯遠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治療效果顯著,能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降低疾病復發率。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小兒過敏性紫癜;治療效果
小兒過敏性紫癜屬于免疫性疾病,是毛細血管發生變態反應而引起的疾病。在兒童疾病中,小兒過敏性紫癜是極為常見的,會造成皮膚、關節、腸胃、腎臟和黏膜等部位因毛細血管的脆性壁和滲透性加大而發生出血,主要癥狀表現為皮膚紫癜、關節腫脹、消化道的黏膜出血、血尿和腹痛等[1]。隨著該病的發病率不斷地升高,該病的治療方法成為醫院和社會的關注重點,本文作者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160例過敏性紫癜患兒,選取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隨機均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80例。
對照組男性有44例,女性有36例;年齡在3~13歲,平均年齡為(7.25±2.53)歲;病程在1~20d,平均病程為(8.24±2.38)d;單純型有39例、關節型有10例、腹型有11例、腎型有4例,混合型有16例。
干預組男性有47例,女性有33例;年齡在3~12歲,平均年齡為(6.98±2.47)歲;病程在1~19d,平均病程為(8.11±2.63)d;單純型有40例、關節型有9例、腹型有12例、腎型有4例,混合型有15例。
兩組患兒和患兒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且簽署同意書。對比兩組上述基線資料(病程、類型、年齡、性別等),P>0.05,差異不顯著,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使用西藥進行治療。祛除病因,比如可以使用青霉素進行治療發病前的細菌感染,連續治療10d;選擇賽庚啶抗過敏,劑量為0.07mg/kg/次,每天3次,或選擇撲爾敏,劑量為0.1mg/kg/次,每天3次;選擇止血敏進行止血,劑量為每次0.25~0.5g,每天3次,或者選擇安絡血進行肌注止血,劑量為5mg/kg/次,每天3次,若出血嚴重可改成靜脈滴注;對于腹痛型可以選擇維生素K1進行治療,每次劑量為5~10mg,每天1次;對于消化道出血者,還可以選擇凝血酶進行口服止血[2]。總療程為2~3周。
干預組患兒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之上結合中藥治療。中藥處方為赤小豆(20g)、丹參(10g)、丹皮(10g)、生地黃(10g)、連翹(10g)、白茅根(15g)、黃連(10g)、金銀花(15g)、紫草(10g)。每天1劑,用水煎汁300mL,分兩次使用,可灌腸或者溫服連續治療2周至3周。若是患兒為腹型可加甘草(5g)、沒藥(5g)、延胡(15g)、白芍(10g)、赤芍(10g);若患兒便血可加槐花(5g)、烏梅(10g)、地榆炭(10g);若患兒尿血可加大薊(10g)和小薊(10g);若患兒紫癜嚴重可加紫草(5g)和蟬蛻(10g);若患兒處于恢復期可加阿膠(5g)和大棗(3枚)[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復發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是所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是所有癥狀經治療后發生了明顯的好轉;無效是所有癥狀無明顯改善。其中顯效和有效納入總有效率的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的研究數據均選用SPSS 22.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兩組患兒的臨床相關指標),用t進行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復發率),以χ2進行檢驗。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可表示兩組患兒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治療,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2.50%,干預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25%,兩組對比,干預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在復發率方面,對照組患兒的復發率為56.25%,干預組患兒的復發率為7.50%,兩組對比,干預組患兒的復發率明顯遠低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中醫認為,小兒過敏性紫癜屬于“肌衄”和“發斑”等范疇,癥狀屬于熱毒內伏、外感風熱和溢出血道,所以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和涼血止血為主[4]。
赤小豆具有消腫散瘀和清熱利水的作用;丹參有提高免疫力、抗炎效果;丹皮有通經、降壓和抗菌作用;生地黃具有強心利尿和加強凝血效果;金銀花、黃連和連翹具有抗菌功能,可抑制各種桿菌和球菌;白茅根有顯著的利尿效果;紫草的作用是抗病毒、抗真菌、強心退燒和促進血液循環等;延胡富含多種生物堿,提高疼痛閥值的效果顯著,能起到很好的鎮靜、鎮痛和催眠作用;白芍可抑制腸胃收縮,達到解痙鎮痛效果;赤芍具有鎮靜和解痙鎮痛的功能,甘草可抑制組胺減少分泌胃酸[5]。
從文中結果數據可以看出,中西藥結合治療的干預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單獨使用西藥的照組(P<0.05),干預組患兒的復發率明顯遠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不僅能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還能極大地降低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吳康君.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45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07(18):136.137,138.
[2] 陳國華,陳書遠,張旸,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7):102.104.
[3] 李曉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21):178.
[4] 劉新強.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6):55.56.
[5] 劉素云,袁海紅,王喜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76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8,27(2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