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瀅綺
摘 要 當前,我國房屋建筑工程使用的預應力混凝土技術處于初始階段,雖說此種技術具有廣泛的使用面,但因牽涉的施工技術層次較多,具體的使用方法繁雜,并對施工流程的要求很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對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的實踐應用,以期為房屋建筑的質量提供保障。
關鍵詞 房屋建筑工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伴隨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隨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因房地產行業盛行,各區域的房屋建筑工程日漸加強,規模也逐漸擴大,怎樣保障房建工程質量成為社會高度重視的主要問題。房建工程的施工重點技術,通過使用預應力混凝土技術,不僅可以改善建筑的使用性能及其工程的施工流程,還能實現工程投資收益的進一步升高。下面具體談談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應用。
1先張法
1.1 混凝土澆筑
先張法中澆筑混凝土施工可在完成預應力筋的張拉后落實。在臺座上灌溉混凝土時,需根據次序由臺座的一端澆灌向另外一端。按照模板結構的形態及其澆筑的速率決策單次同時對生產線進行澆筑,對每個生產線上的原件提出以一次性持續澆灌的要求。
在實際澆灌混凝土的流程中,嚴格掌控水和灰的比例,對其提出充分振搗的要求,為促進振搗密度的進一步提升,可將振搗時間適當地增長。因預應力原件節點及其鋼筋端部的設置較為密切,因此在放松預應力筋的流程中,端部會形成非常集中的情況,所以,對于這些混凝土部位,在實際振搗中需高度重視。在對混凝土原件進行振搗時,為規避預應力筋外漏受到踩踏性損傷,要采取措施避免預應力筋和混凝土間出現被黏結力損壞。
在生產疊成原件的過程中,下層原件混凝土的強度>5.0N/mm2的時候才能澆搗上層混凝土原件,在一般情況下,若本地的溫度大約超過20℃時,每層疊澆時間為2d。每次在進行疊澆的流程中,需要在下層原件表層涂刷隔離劑,以防原件的各層間出現黏結情況[1]。
1.2 混凝土養護
若是預應力混凝土原件的制作部分為臺座法,養護方法一般會使用天然養護方案。另外,還能利用使用早強劑及其養護蒸汽的方法實施養護工作,促進臺座的周轉速度提升,并增強生產量,進而減少養護混凝土的時間。
使用槽式臺座進行原件生產并應用蒸汽養護的過程中,受臺座與鋼筋受拉溫度差距的影響,預應力很容易損失,究其原因,完成混凝土的振搗后,其溫度的升高速度很快,雖說混凝土與鋼筋具有相似的膨脹系數,但因鋼筋與混凝土并未形成一個主體,而且鋼筋在臺座上使用錨進行固定的,臺座的升高溫度必須比鋼筋小,因此鋼筋遇熱后難以伸長,只會出現膨脹現象,使得鋼筋的張拉應力越來越小以及變松,為規避此種狀況的再次出現,減少損失率,一般企業會選擇再次升溫,對首次升溫的溫度提出<20℃的要求,待混凝土的強度>10N/mm2,然后按照有關法規落實升溫養護工作。因為混凝土與鋼筋已然形成一個整體,二者間具有很強的黏結力,因此二次升溫不會降低鋼筋的應力,溫度也不會產生伸縮影響。
若預應力混凝土原件的制作成為鋼模,可以將鋼筋在鋼模上直接進行錨固,待溫度增長的同時,鋼筋和模板會出現相同的變形情況,在此基礎下,應力不會被損失,因此,可運用常規的加熱性養護方案[2]。
1.3 放松預應力鋼筋
建立預應力的關鍵步驟,放松預應力鋼筋的順序及其放松方式的明確性,直接影響著建立質量,因此,在放松預應力鋼筋前階段,需保證放松方式的穩定性及順序的精準性,使用科學性施工工藝保障工程的施工質量。
唯有保證混凝土強度與設計強度相符后,方可進行放松預應力鋼筋的工作,若是設計的強度并未符合具體的要求,那么需要將混凝土的立方體承壓強度的標準值75%當成放松預應力鋼筋最低的強度標準底限。對于中型及小型的混凝土鋼筋原件,一般很少配筋,可選用鋸割、熔斷、剪切等方式放松鋼絲。針對臺座上端的長線鋼絲,可將生產之間的原件當成剪鋼筋的出發點,可以降低回彈。待第一原件進行剪筋之后,與原件和底模間摩擦的阻力相較,預應力鋼筋會明顯收縮,因此原件和底模會出現分離現象,有益于原件脫模。對于預應力原件,為避過度扭轉造成的原件端部發生裂隙狀況,需由外而內的對稱擺放[3]。
2后張法
后張法首先就是進行原件的生產,然后施加預應力,主要包括預應力鋼筋、張拉預應力鋼筋的制作及其孔道的灌漿操作等。
后張法屬于在混凝土澆筑結構或制作原件中預留的孔道。待混凝土的強度符合相關要求后在預留的孔道中穿入預應力鋼筋,在按照相關的設計規范進行張拉,將預應力鋼筋錨固在原件的端部,然后灌漿。后張法當中,預應力鋼筋可以在原件上直接張拉,在預應力影響下,混凝土的彈性也會出現壓縮現象,不會影響到預應力筋的值。在制作屋架大型原件的施工中適合使用后張法,此種方法可規避運輸中造成不必要的投入。可分開預制跨度較大的拼裝式屋架等大型原件,先進行小型塊體的制作,將一些小型塊體運送至施工現場后,再拼裝成整體。或利用預加應力的方法,等完成各原件的裝置環節后,在將其拼裝成整體。在后張法當中,具體利用兩側錨具對預應力進行傳遞,在預應力筋中其屬于關鍵構成部分,錨具需永久的留置在原件中,需要耗費大量鋼材,需投入大量資金,還因加工錨具的限制要求較高,需要鋼筋張拉、穿筋、預留孔道等順序,因此施工技術非常復雜[4]。
3結束語
總之,比較預應力混凝土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前者可以減少模板、鋼筋以及混凝土的用量,可以合理控制房建工程的成本。此外,在進行預應力混凝土的施工流程中,張拉工藝與灌漿并非主工期,不會使施工周期延長,因而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鄒曉建.淺談新時期預應力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9):105.
[2] 周賢濤.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應用探討[J].農家參謀,2020,(8):155.
[3] 郭軍英.房屋建筑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應用[J].中華建設,2019,(3):122-123.
[4] 孫信龍.房屋建筑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應用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