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戰勝”——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出自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很難想象在自己的作品中一向表達正能量的他,會在某一天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1952年,海明威發表了作品《老人與海》。當年,《老人與?!肪瞳@得了普利策文學獎,1954年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并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對此,海明威自認:“這是我這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就連我自己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的,尤其是書中那句‘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戰勝,已經成為我人生的座右銘?!?/p>
然而,他并沒有完全履行自己的諾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7年后,就用獵槍結束了自己62歲的生命。海明威死后,他的墓碑上只刻著簡單的一句話:“厄內斯特·米勒·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死于1961年7月2日?!?/p>
2002年1月13日,《老人與?!分魅斯L醽喐绲脑汀?04歲的格雷戈里奧·富·恩斯特去世。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全球共有30多家網站發布了這樣一張問卷——厄內斯特·米勒·海明威,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一個令世人非常敬慕的男人,竟莫名其妙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的那位朋友——一個靠出海打魚為生的漁夫卻悠然自得地頤養天年。請問,一個幾乎擁有全世界的人,為什么選擇了怯懦地死亡?而那個幾乎一無所有的捕魚老人,卻選擇了勇敢地活下去?請把你心中的最佳答案告訴我們,因為,海明威的墓碑上寫墓志銘的地方至今還令人心酸地空著。
這樣一張問卷,立刻引起無數人的極大興趣。究竟哪種墓志銘更適合海明威,一時間眾說紛紜。
這時,格雷戈里奧的兒子突然公布了海明威去世前一天寫給他父親的信:“人生最大的滿足不是對自己地位、收入、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滿足,而是對自己的滿足。現在,我所有的希望已經破滅,那些意味著一切的天賦如今已經拋棄了我。我輝煌的歷程已經走完,為維護完美的自我,必須毫不猶豫地消滅自己?!?/p>
讀完海明威這封看似大徹大悟的信件,人們仿佛明白了他的死因:作為公眾人物,他已不堪來自各方的非議和重壓,而且很難突破自我,創作出比《老人與?!犯鼉炐愕淖髌贰_@種失敗,足以摧毀他。于是,在巨大的挫敗感和抑郁中,海明威走上絕路。
也曾有人提議,把海明威的“遺言”作為他的墓志銘很貼切,但馬上便有人提出,這樣一個消極的“遺言”,難以真正體現海明威的一生,只會褻瀆他的輝煌。
直至今日,海明威的墓碑上除了那簡單的一句話外,依然一片空白。也許,愈發空蕩寂寥的墓碑,才能留給后人無窮的惋惜與遐想。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