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襲擊5歲以下兒童,咽痛、厭食、發熱,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小皰疹或皮疹是主要的癥狀。病毒主要通過密切接觸、飛沫傳播,以及交叉感染等。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是表親,來自同一個大家族,二者癥狀與傳播途徑極為相似,但又有所區別。皰疹性咽峽炎也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A組柯薩奇病毒。與手足口病不同的是,患病寶寶的皰疹一般僅局限在口腔黏膜上,手足和臀部沒有皰疹,同時也會伴有發熱、咽痛、厭食、流涎等癥狀,部分孩子也有可能會發展成為手足口病,從并發癥來說,手足口病要更重些、危險些。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一年四季都會有,但是高發期在每年的4至7月份。
目前手足口病是按照傳染病來嚴格管理的,而皰疹性咽峽炎暫時沒有按傳染病上報管理,但并不是說它就沒有傳染性了,建議寶寶們如果是先得了咽峽炎,還是不要上學為好,需要觀察幾天看看,到底手腳還長不長皰疹了,是不是手足口病再作決定,這樣對大家都是個保護!
接種疫苗
有效減少重癥發生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很多種,但通常引起重癥和死亡的主要是EV-71型病毒。對于6月齡至5歲的小朋友,可以考慮接種EV-71疫苗,對由于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保護效率可達90%以上。
注意:接種疫苗不是一勞永逸!由于腸道病毒種類較多,孩子感染后只能對其中的一種病毒型獲得免疫力,所以還有可能再患此病,但是患重癥的風險降低。
一旦發現孩子患病,家長不必太慌張,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同時注意休息,輕癥的居家隔離,重癥的需住院治療,并適當補充液體及維生素等,大部分寶寶會在一周左右治愈。手足口病的隔離期為兩周。
專家提醒,孩子患病期間,家長要隨時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當孩子出現體溫持續高于39℃,常規退熱效果不佳,精神差、嗜睡、易驚、嘔吐等癥狀時要立即就醫。做好預防最關鍵,勤洗手。住所經常通風,勤曬衣被。注意食品衛生,盡量給孩子吃熟食,喝開水。流行病的高發季節盡量避免帶孩子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