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瓷兔子
陶瓷兔子:
專欄作者、書評人,著有《姑娘,愿你溫柔又美好》等。
前段時間,朋友圈被一篇名為《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辛酸》刷了屏,但仔細觀察一下蠻有趣的,我身邊轉發文章的大多都是25歲左右的年輕人,而那些身經百戰的職場精英卻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
我跟兩個朋友聊天,略煽情地問:“你們見過凌晨3點的上海嗎?”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見過,現在很少了。”一個創業的朋友回答道,“如果一個人創業創了5年還要靠自己每天苦熬才能維持,那就真是糟糕透頂了。要么是規模太小沒實力招募團隊,要么是疑心太重不肯放權給別人,無論哪樣都不是什么值得感動的事。”
“我已經過了那個需要炫耀自己很忙很累的年齡了。不需要靠壓縮休息時間來表忠心做業績。”另一個做人力資源的朋友說得更是一針見血,“一個PPT做80頁,邏輯能力一定有問題,做了80頁都還說不清楚問題,工作能力更是堪憂。這種拎不清重點、辦不好事的員工,哪個公司的老板會留?”
有的人以為賣命工作就是優秀員工,可現在早就不是拼勤奮、拼加班時長的年代了,老板才不在乎你有沒有苦勞,公司要的是高效。
一個朋友的哥哥,前年被公司辭退了,逢人便抱怨:“我一畢業就進公司,給公司打了15年的工,我兢兢業業,老板交代的所有事我都毫無怨言,加班加點做完,15年我沒有遲到過一次。”他說得悲憤不已,可我除了有點兒為他難過之外,更多的卻是疑惑。
做完老板交代的任務,那只是最低限度地完成工作,根本無法當作加分項,更別說還要屢屢加班加點拖延時間。而15年的工作,是有多平淡無奇,才需要拿“我從沒遲到過”來說事?
有句話這樣說:30歲以后還在加班的,跟30歲以前沒加過班的人一樣失敗。
我實習時的美國老板曾經跟我講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人生的進階,不是靠努力努力更努力,而是學會更聰明的努力。
他的電腦桌面上永遠開著一個計時軟件,做一件事花多長時間,今年做和明年做分別花多長時間,自己都要心里有數,如果同樣的一份報告,你剛畢業那年做了一個小時,畢業5年還是一個小時,那一定是你的問題。對時間的記錄可以強迫一個人不斷反思: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人的體力、精力、注意力是一定會隨年齡增長而不斷下滑的,而年齡漸長還意味著你需要應付更復雜的關系,戀愛、婚姻、親子等。這時再去跟剛畢業的年輕人拼熬夜加班,根本占不到便宜。
退一萬步來講,如果你的工作真的枯燥又艱巨,老板每天給你布置超量的任務,只能靠簡單重復來完成,才不得不加班到凌晨3點,而你有沒有離開的能力,又是另一個問題。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小算盤,轉身走開或是忍氣吞聲,都是計算之后的結果。
職場上沒有單方面的壓榨,只有雙方默認的茍且。人的職業生涯,一開始拼的是勤奮和聽話,然后是經驗和資源,最后是視野和洞見。
你要很努力,但別只努力,比苦熬更重要的,是效率、能力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