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洋雷 河南林業職業學院
本研究主要針對的是洛陽農村公共體育組織的管理狀況(體育基礎設施、資金來源、維護管理狀況等)。
本研究借助大型圖書館和互聯網對有關鄉村振興的實施、農村體育的發展,農民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及農村公共體育的現狀等書籍、報告、論文等進行查閱。
本次回收的有效調查問卷共136份,其男84人,女52人,鄉鎮領導7人,村(社區)干部20人,村民代表109人,占調查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這些調查的對象還包括了不同年齡、學歷的人。
回收問卷后,運用Spss和Excel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數理運算,然后進行統計分析。
如圖表1所示:通過以上數據說明:這些年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農村的公共體育設施投入是可觀的,成效是明顯的,基本上涉及每一個村莊,各級各類政府執行落實國家政策也是比較徹底,洛陽市農村基本的體育設施都已具備,這為農村農民健身鍛煉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但相對高端的體育設施與城市還是具有一定差距的例如:室內外游泳池等。
如圖表2所示: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在洛陽市廣大農村地區基本的體育項目設施場地都已具備,滿足廣大農民日常鍛煉應該問題不大,但其基本體育項目設施的種類比較單一,相對較少、不豐富,不能滿足其差異性需要。

圖表1 村莊具有公共體育設施狀況

圖表2 村(小區)具有的具體項目的體育設施狀況

圖表3 村(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經費來源
如圖表3所示:上級體育局撥款在村(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經費來源中占到了51.47%,這充分體現了農村的體育事業是公共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村里建設的體育場地設施占到43.38%,這從側面說明我國最基層的領導者也開始注重體育事業的投入,鄉里或村辦企業贊助體育場地設施占到31.62%,有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有經濟條件相對較弱的(例如貧困村、偏遠山區等),這就決定了每個村莊體育設施的差異比較大,但從圖表3反映的問題來看(鄉鎮或村辦企業贊助、村民集資、個人捐款)加起來一共才占到40%左右,從這數據來看,村里經濟的發達程度在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的發展上不是決定因素,只是起輔助作用,各級各類政府的撥款在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的發展上起決定作用。
如圖表4所示:在調查的136份樣本中,只有不到4%的村莊(小區)的體育設施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95%以上的農村公共體育事業是不收取任何費用。這充分體現了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公益性特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民閑暇之余進行有關的體育鍛煉活動提供了物質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特點,讓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全部成果惠及全國人民。不到4%收費的體育設施,應該屬于經濟相對較發達的村莊(社區)私人進行投資建設,這一方面滿足了人民對體育鍛煉、體育設施的個性化需求,各級各類政府應該鼓勵這些投資,這是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補充;另一方面說明體育產業的觸角已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這也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
圖表5所示:健身器材的使用說明完好、非常清晰占到了50%以上,完好,但字跡模糊接近20%,此兩者加起來超過了70%以上,這可能是農村的公共體育事業的維修管理服務很到位,但是通過進一步訪談了解到村莊(社區)沒有專人管理健身器材,這些健身器材都是近五年剛安裝調試完好的。這也反映了國家把農村的公共體育事業當成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建設。在國家層面也認識到了只有健康的農民,才有健康的中國,只有健康的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如圖表6所示:有超過60%的人認為體育場地及健身器材有損壞現象,通過進一步走訪調查,這些器材大部分都是近五年進行援建和更新,自然損壞應該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人為損壞的,經過進一步了解這些損壞大多不是大人進行的,大部分是小孩貪玩,無意或其他原因損壞的,這也從側面暴露了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管理的薄弱環節,應該加強宣傳、強化保護,讓大人小孩意識到公共產品是為大家服務,尤其成年人要有意識無意識給自家孩子灌輸這種觀念。讓其從小都有“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

圖表4 公共體育設施的收費情況

圖表5 健身器材上的使用說明

圖表6 體育場地及健身器材有無損壞現象

圖表7 健身器材及體育場地的維修狀況
如圖表7所示:認為偶爾進行維修和保養、沒有任何維修和保養加起來占到了接近60%,說明國家和政府在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投資和援建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提高,但是后續的維修、保養等還是處于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探討機制、措施加強其維修和保養。
總之,洛陽市的各級政府對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的投入較大、且覆蓋較廣,基本覆蓋到每一個村,為農民的日常鍛煉、健身提供了物質保障,但種類相對單一、很難滿足農民的個性化需求。村集體、個人在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的發展上有所投入,但是整體不大,60%的村(社區)的公共體育器材及場地設施都出現了損壞現象,其情況比較嚴重,同時農村的公共體育器材及場地設施的管理維修情況與國家建設投入的公共體育事業政策措施不相符,維修管理情況不容樂觀,需要不同層面的資金、政策支持其農村公共體育器材及場地的維修和保護。讓其真正修成“建有所用、壞有所修、修有所管”良好循環局面。
1.要堅持創新驅動路徑、強化行政服務,下放管理權限,讓真正了解農村的人解放思想、敢于創新、勇于作為,才能把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發展好,這從本質上也有利于鄉村振興“治理有效”這一維度的實現。治理有效達到效果后,“鄉風文明”自然而然都體現出來了。
2.要“一元治理”或“一元包辦”到“多元共治”勢在必行,同時也要注重鄉賢精英的示范引領作用,并在洛陽市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發展中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型,企業、組織參與型、捐贈自建共享型、志愿服務型等多種參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