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婷,肖洋
(陜西省中醫醫院 米氏內科內分泌二科,陜西 西安 710003)
干燥綜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種侵犯機體外分泌腺體,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淚腺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主要特征為口、眼干燥,同時伴發多器官、多系統損害[1]。受累器官中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血清中多種自身抗體陽性,常與其他風濕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疊[2]。本病治療一直是風濕免疫病研究的難點,目前臨床尚無特效藥物,西醫治療主要以免疫抑制劑和對癥支持治療為主,但由于療效不確定、毒副作用較大、臨床易反復等,是造成干燥綜合征“無藥可治”現象主要原因[3]。本文通過臨床應用米氏滋腎清肝飲治療干燥綜合征臨床療效觀察,進一步探討米氏特色方藥治療燥痹用藥特色,及“滋腎、補腎、清肝、疏肝”診療思想。
1.1 臨床資料。本文研究病歷均來自我院米氏內科內分泌二科2017 年至2018 年門診及住院干燥綜合癥患者34 例(包括脫落4 例),符合1992 年干燥綜合癥歐洲聯盟標準及2016年ACR/EULAR 干燥綜合征分類標準;均有服用西藥治療史,癥狀無明顯改善;臨床檢查除外其他結締組織病、淋巴瘤及艾滋病等。
1.2 納入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16 年ACR/EULAR干燥綜合征分類標準:

注:★常規服用抗膽堿能藥物的患者評估唾液腺能力不全和眼干的客觀體征前需停藥時間足夠長。上述項目得分≥4 診斷為原發性干燥綜合征(pSS)。
1.3 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3 個月內有抗風濕藥物或糖皮質激素使用史者;視網膜病變者;罹患其他免疫系統疾病者。
1.4 治療方法。患者每日1 劑,所有藥物在煎煮前浸泡0.5 h,加水小火煎至400 mL,早、晚餐前半小時溫服,1 個月為一療程。
1.5 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1.5.1 觀察指標:①本次研究主要觀察指標有;②性別、年齡與本病發病關系;治療前后臨床療效對比;③治療前后相關實驗室指標(血沉、超敏C 反應蛋白、IgG)對比;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抽取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分離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以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紅細胞沉降率(ESR)采用魏氏法測定。
1.5.2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經研究,所納入病例在性別、體重等方面無顯著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

表1 年齡、性別與本病發病關系
該小樣本臨床研究中,男性6 例,女性24 例;年齡在30-59 歲之間者患者26 例,≥60 歲患者4 例,考慮干燥綜合征以中年女性多見,但不乏老年患者罹患。
2.2 治療前后臨床療效對比。該研究病例中,應用滋腎清肝飲治療前后進行臨床癥狀積分對比,結果顯示:中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明顯低于中藥治療前,有統計學差異,具有臨床意義,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臨床療效對比

表2 治療前后臨床療效對比
注:所研究病例在應用中藥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01,DP<0.05,有顯著差異。
臨床癥狀積分 治療前 治療后35.83±9.96 27.27±8.54D
2.3 實驗室檢查指標變化。該研究病例中,應用滋腎清肝飲治療前后進行紅細胞沉降率對比,結果顯示:中藥治療后,患者血清紅細胞沉降率明顯低于中藥治療前,有統計學差異,具有臨床意義,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紅細胞沉降率(ESR)對比

表3 治療前后紅細胞沉降率(ESR)對比
注:所研究病例在應用中藥治療后,紅細胞沉降率明顯低于治療前,有明顯差異。P=0.001,DP<0.05,有顯著差異。
紅細胞沉降率(ESR) 治療前 治療后8.33±4.25 5.23±2.62D
該研究病例中,應用滋腎清肝飲治療前后進行超敏C 反應蛋白對比,結果顯示:中藥治療后,患者血清超敏C 反應蛋白明顯低于中藥治療前,有統計學差異,具有臨床意義,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超敏C 反應蛋白(CRP)對比

表4 治療前后超敏C 反應蛋白(CRP)對比
注:所研究病例在應用中藥治療后,超敏C 反應蛋白明顯低于治療前,有明顯差異。P=0.036,D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超敏C 反應蛋白(CRP)治療前 治療后2.56±2.03 1.53±1.67D
該研究病例中,應用滋腎清肝飲治療前后進行免疫球蛋白G 對比,結果顯示:中藥治療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明顯低于中藥治療前,有統計學差異,具有臨床意義,見表5。
表5 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對比

表5 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對比
注:所研究病例在應用中藥治療后,免疫球蛋白G 明顯低于治療前,有明顯差異。P=0.029,D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免疫球蛋白G(IgG) 治療前 治療后9.26±6.22 6.20±4.12D
通過應用特色方藥-米氏滋腎清肝飲治療干燥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觀察,結果顯示,在應用中藥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血沉、超敏C 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G 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具有統計學意義,總有效率約為96.0%,證實米氏滋腎清肝飲治療干燥綜合征具有明顯臨床療效。
長安米氏內科流派代表性傳承人米烈漢教授結合自身多年臨床實踐,分析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以四時之法成”,機體五臟六腑各司其能,升降出入、氣血運化、陰陽平調,生生不息。“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肝木藏血行血,肝藏血不能,精血暗耗,后天無以充養先天,疾病日久,腎精虧虛,肝腎陰液虧虛,遂生口咽干燥、耳鳴眩暈、煩躁易怒、神疲體倦、月經不調等辨證;“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陰陽本為互根互用,若陰虛日久,陰不潛納于陽,虛陽浮動,上越于外。本文筆者通過應用滋腎清肝飲治療干燥綜合征臨床療效觀察,進一步探討滋腎清肝飲方藥特色,及米氏流派“滋腎、補腎、清肝、疏肝” 診療學術思想,為臨床治療干燥綜合征提供有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