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山榮,邵振江,魯睿為
(江西樂平市人民醫院 MRl 室,江西 景德鎮 333300)
肝臟占位性病變影像學表現多樣,常規磁共振(MR)檢查時很難對病灶形態、大小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進行鑒別。目前,在進行MR 診斷時,主要通過釓類藥物強化掃描反應,幫助鑒別血流動力學表現,但仍有部分患者強化曲線不典型,可能出現誤診。近年來,隨著彌散加權成像(DWI)技術的出現以及MR 設備的改進,其臨床診斷效能明顯提升。DWI 可反映細胞水分子擴散情況、細胞膜完整性以及腫瘤細胞構成,與增強掃描聯合應用效果更佳。本文將對肝臟疾病患者進行MR 檢查,并應用增強掃描+ DWI,分析其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在我院治療的50 例肝臟疾病患者(共72 個病灶)。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學檢查得到明確診斷;②為初次檢查,圖像質量符合診斷需求;③術前MR 掃描序列完整,且進行DWI 序列掃描、增強掃描。排除標準:①佩戴MR 檢查禁忌器械患者,例如人工耳蝸、人工心臟起搏器;②有胸腰椎手術、腹部手術史,并植入金屬患者;③幽閉恐懼癥患者等。其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齡42-71 歲,平均(59.74±11.49)歲。
1.2 方法。使用GE 1.5T 超導型全身磁共振掃描儀,患者采取仰臥位,雙手上伸抱頭,對膈頂至髂嵴部位進行掃描。首先進行常規序列掃描,T1WI 軸位:TR196 ms,TE5ms,FOV40×30,矩陣320×256,層厚0.5 cm,層距0 cm;T2WI 軸位、冠狀位:TR668ms,TE95ms,FOV40×30,矩陣320×256,層厚0.5 cm,層距0cm。隨后進行DWI 序列掃描,利用SENSE 技術,取得EPI 序列 DWI 成像,b 分別取 500、1000、1500 s/mm2,FOV、矩陣、層厚、層距與平掃一致。進行強化掃描:T1WI 軸位與平掃一致,注射對比劑釓噴酸葡胺,流速3 mL/s,劑量0.1 mmol/L,動脈期、門靜脈期、平衡期分別為17-20 s、4550 s、3-5 min 掃描。由兩名以上MR 診斷醫師進行雙盲分析,查看常規序列平掃、增強掃描情況,分析病灶位置 、形態、大小、血流動力學指標、周圍毗鄰關系等,手動繪制 ROI,測量擴散系數(ADC)值。當意見不統一時,進行全科討論得到最終結果。
1.3 評價標準。以術后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強化掃描、強化掃描+ DWI 序列掃描的診斷效能。并分析肝臟良惡性病變增強掃描表現及ADC 值。
1.4 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 21.0 進行數據處理,使用(%)表示計數資料,(±s)表示計量資料,采取χ2或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增強掃描表現分析。本組50 例患者(72 個病灶),病理結果證實惡性病灶為58.33%,良性病灶為41.67%,不同良惡性病變的增強掃描表現差異較大,見表1。

表1 良惡性病變的增強掃描表現分析[n(%)]
2.2 ADC 值分析。原發性肝癌、轉移瘤、FNH 的b 值明顯低于血管瘤(P<0.05),原發性肝癌、FNH 的b 值明顯低于肝膿腫(P<0.05),見表2。
2.3 診斷效能分析。強化掃描診斷鑒別肝臟良惡性病變的敏感度為78.57%,特異度為86.67%,準確度為81.94%;強化掃描+ DWI 序列掃描診斷鑒別的敏感度為97.62%,特異度為100%,準確度為98.61%,差異明顯(χ2=7.26、4.29、11.39,P<0.05),見表3。
表2 良惡性病變的ADC值分析(,500s/mm2)

表2 良惡性病變的ADC值分析(,500s/mm2)
注:與血管瘤對比:a P<0.05;與肝膿腫相比:b P<0.05
病變類型 疾病類型 例數 低 b 值 中 b 值 高 b 值惡性病變 原發性肝癌 32 2.40±0.37ab 2.02±0.30ab 1.77±0.29ab轉移瘤 10 2.47±0.42a 2.21±0.25a 1.84±0.24a良性病變血管瘤 21 2.72±0.40 2.50±0.32 2.19±0.33肝膿腫 6 2.71±0.36 2.38±0.22 2.20±0.23 FNH 3 2.33±0.41ab 2.08±0.34ab 1.81±0.26ab

表3 兩種診斷方式的診斷效能分析
近年來,隨著磁共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肝臟占位性疾病診斷中也應用越來越多,但研究發現[1],常規序列掃描在良惡性病變診斷鑒別中靈敏度、特異度不足,因此,DWI 序列、強化掃描技術出現,為臨床診斷及鑒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與常規序列掃描相比,DWI 序列掃描可獲得水分子運動相關信息,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組織及細胞微觀結構,反映腫瘤細胞構成、細胞膜完整性、水分子交換運動等情況,作為臨床明確診斷的依據。有研究顯示[2],中高b 值時,肝癌、肝轉移瘤患者的擴散系數(ADC)值明顯低于肝血管瘤、肝囊腫,但高于正常肝組織。有報道顯示[3],DWI 序列診斷肝臟惡性腫瘤的靈敏度為70.83%,特異度為77.78%,準確率為73.81%,表明單純 DWI 序列掃描靈敏度及特異度不足,可能出現誤診、漏診,因此需要結合增強掃描。強化掃描是指利用順磁性物質作為對比劑,縮短T1、T2 的弛豫時間,強化不同組織MR 圖像信號對比度,從而了解各種病變血供差異,為占位性病變新生血管化程度的評價提供依據。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不同類型肝臟良惡性病變的增強掃描表現差異較大,且ADC 值也存在明顯差異,強化掃描+ DWI 序列掃描的診斷效能均明顯高于單純強化掃描(P<0.05),證實了其在肝臟良惡性病變診斷鑒別中的價值。
綜上所述,對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進行1.5T 超導型全身MR DWI 及增強掃描可提高診斷鑒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