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媽
吃飯這個事兒可以說是千年難題。
對于一位媽媽而言,比“今天吃什么”這一靈魂拷問更難的,是“孩子不吃飯怎么辦”!
有娃一族里,很多媽媽都是“談吃飯色變”,今天三招帶你家孩子一起來“吃”,保你不再為孩子吃飯發愁!
主治人群:“微有小恙患者”
病因:不吃是因為不夠餓
在咱們大中華,向來有一種“神標準”,叫“別人家孩子”“別人家老公”“別人家媽媽”……
我們深知這“標準”的坑太深,可還是心甘情愿地去入!吃飯這件事也不例外。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怎么吃得毫不費力,自家的孩子吃飯就跟喂藥一樣?
但你不能光看人家吃得多,還得看人家媽媽是怎么安排的。
餓不餓跑兩圈就知道了。別光盯著人家孩子的飯量,咱也看看人家的運動量。都說運動和饑餓感才是最好的助餐劑。因為疫情,前段時間CC吃飯也成了老大難,去姥姥家住了幾天,又恢復了往日“風一樣女子”的運動量,飯量自然也大增!
所以,如果你總覺得寶寶吃得少了,不妨多拉出去跑跑,把洪荒之力釋放完了,保準回家大口吃飯。
奶制品、餅干、面包、水果、堅果……
如果你家孩子每頓之間都加餐,那不愛吃飯就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孩子的胃真的小啊。我們常常因為孩子正餐吃得少而給他加餐,卻忘了正是因為我們加餐,他才吃得少,如果不切斷循環鏈,恐怕得一直焦慮下去。
所以,一定要少零食,少加餐,尤其是正餐吃得不好的,更不能用零食來湊!
只有孩子知道了什么是“餓”,才能知道什么是“飽”,才能主動吃、好好吃!
有時候孩子不愛吃飯,是真的因為飯不好吃!所以,看到隔壁家娃胡吃海塞時,也順便了解下隔壁家媽媽的廚藝!

真別覺得孩子小就好打發,其實他比大人要求還高,色、香、味一個都不能少!
主治人群:“病入膏肓患者”
病因:不吃是因為跟大人較勁
經過第一招的調整,大部分因為生理原因不愛吃飯的娃,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如果排除了第一步的所有問題,你確定了孩子是真的需要吃,但他依然不吃,無論是軟硬兼施還是威逼利誘,孩子都穩如泰山,逼得你暴揍一頓,到最后,“魚死網破”,餐桌變戰場……
那么,你需要第二招:放棄治療!
因為,此時吃飯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吃不吃的問題,而是孩子為了跟你較勁、為了戰勝你而不吃。孩子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求得安全感和存在感,會通過各種行為來“戰勝”父母,以證明自己的力量。
這就是為什么一些孩子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引起大人的不愉快還會去做,甚至寧可選擇挨餓也不吃飯。逼孩子吃飯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是他們“贏”大人的方式——寧愿犧牲自己的身體,也要感受自己“說了算”的力量。
許多家長都在“騙、逼孩子吃飯”,讓吃飯變成了一場較量,重點不再是飽或餓,而是在“多吃一口”的這場爭執中,誰贏了。
如果你也有一種“我覺得他沒吃飽或者我覺得他餓”的執念,C媽勸你放一放。因為它不僅不能讓孩子愛上吃飯,還會破壞你們的親子關系,再逼下去的結果就是得不償失、本末倒置了!
你越不喜歡孩子的某個行為,孩子越要追求控制感,他的行為就會越惹人煩。
CC三歲前后也出現過一段厭食期。
各種方法試過無效后,我也不淡定了,一碗飯減到3/4又減到半碗,還是偏要剩。幾天下來,CC是越吃越慢,我是越催越上火,最后還是C爸勸我:“算了吧,跟吃飯較什么勁啊,你歇歇,我來管。”
說得好聽他來管,結果就是“愛吃不吃”,我也知道這事兒逼起來肯定適得其反,干脆自己吃飽就出門遛個彎,眼不見心不煩。
當我不把吃飯當回事的時候,CC卻在不知不覺中恢復了常規飯量。所以,很多娃不愛吃飯,可能本質上是“被逼得”不愛吃。
或許最開始僅僅是因為一兩次的不餓、不好吃而不吃,但最后卻因為家長的焦慮而變得徹底不愛吃……
如果一定要在“吃飯”和“親子關系”之間做出選擇的話,毫無疑問應當選后者。
如果在吃飯這個過程中你使盡了渾身解數讓娃各種不痛快,比如硬喂、嫌棄、娃不吃給娃擺臉色等等,那不出意外,他一定會討厭吃飯這件事。
主治人群:“無藥可救患者”
病因:不吃是因為天生骨骼驚奇
還有些媽媽說,娃也不愛吃零食,也運動很多,我也沒逼過孩子,但他就是吃得太少怎么辦?
C媽想說,孩子真的不用每頓都吃得一樣多,甚至不用跟其他同齡小朋友吃得一樣多。即使是一樣的年紀、一樣的個頭的雙胞胎飯量都會不一樣。因為個體差異營養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同,所以造成食量的不同。
很多媽媽都問我,不想強迫孩子,怎么在不施壓的情況下,讓孩子吃下“更多”食物?答案是:沒有辦法。如果他的身體就需要那么多,你額外是塞不進去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孩子吃進肚子里的做到最精!
“治療”不愛吃飯的第三招:膳食營養均衡!
如果吃得不多,那就請吃好,當然,這里的好并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膳食營養均衡。只要能保證質量,就算分量少一點,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整體發育!
啥?娃不僅吃得少,還挑食?
沒事兒,再給你支個招,明修棧道不成,可以暗度陳倉:
只吃肉的,在肉丸子里放點蔬菜;不愛吃肉的,那就將各種肉或肝臟剁成肉末、肝泥,給寶寶做肉末粥、肝泥粥、餃子、餛飩、包子;
不愛喝牛奶的,那就準備酸奶、奶酪,酸奶可以拌個水果沙拉,奶酪可以做個芝士焗飯。不愛吃青菜的,可以用小白菜的營養來補充;不愛吃蔬菜的,擦絲做成蔬菜餅,剁爛包成小餛飩;只吃白米飯的在飯里混點肉沫。
總之就是把不愛吃的東西偷偷混進愛吃的東西里,努力做到保證孩子的營養均衡。麻煩是麻煩了些,誰讓你趕上這么個骨骼驚奇的孩子呢?
想想孩子長大了吃不胖的體質,別人還會反過來羨慕呢,是不是就心理平衡了?
C媽說: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整天發愁孩子不愛吃飯的媽媽們,眼光放長遠一點,心態放輕松一點。吃飯這件事真的是和年齡成正比的,成年前,年齡越大吃得越多,吃得也越好。
你會發現,5歲之前不愛吃飯的孩子一抓一大把,到7歲的時候就經常放學喊餓,10歲以后不愛吃飯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跟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關系來講,眼下吃飯這件事兒,反而是小事兒。真的不要逼孩子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