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莉婷 編譯

第三次中東戰爭后,心理學家丹尼爾開始幫以色列空軍培訓戰斗機飛行員。
他注意到,教官教學員駕駛噴氣式飛機的過程中,總是認為批評比表揚管用。他們對丹尼爾說,只需看看飛行員因為動作標準而被表揚,或者因為動作不到位而被批評之后的表現,就能明白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被表揚的飛行員下一次必定不如上一次出色,而被批評的飛行員下一次卻一定會做得更好。
觀察一段時間后,丹尼爾向他們解釋了這一現象的根源:不管是因為飛得完美而被表揚的飛行員,還是因為飛得差勁而被批評的飛行員,他們都只是在向自己的平均值回歸。就算教官什么都沒說,他們的表現也會出現浮動,有時更好,有時更糟。
思維產生的錯覺致使教官——可能還包括很多人——以為批評比贊美更有利于產生良好的成效。統計學并不僅僅意味著干巴巴的數字,還蘊含著能讓你洞悉人之真相的一些深層啟示。
丹尼爾后來在文章中寫道:“由于我們很容易在別人表現出色時給予表揚,并在別人表現差勁時予以批評,又由于人們的表現總是趨于向平均值回歸,因此,當我們贊揚他們時,他們就會退步;而當我們批評他們時,他們就會進步。”
(小小摘自《思維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