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嘉宜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如果教師遇事情緒急躁,不尊重學生,不傾聽其心聲,不了解其真情實感,反而用過激的言語批評學生,不僅會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還會阻礙師生的交流,影響學生的發展,這樣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青少年的反抗、叛逆與沖動,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當學生處于這身心巨變的時期,我們更應該平靜的去對待他們,多一點包容,多一點關愛,多一點指導。
關鍵詞:情緒;尊重;傾聽;關系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9-0297-01
小鈞在某重點高中念書,她邀約我某晚到她家吃飯,說要感謝我。一進門,小鈞的爸媽還沒來得及歡迎我,她就迫不及待地把我拉到書房。
書房的墻上貼滿了小鈞從小學到高中的獎狀,除了“三好學生”“標兵”“學霸”,還有一些參加省市才藝比賽的獎狀,滿滿一面墻。初中時,她不僅學習優秀,還是得力的班干部,不過唯一遺憾的就是她性格倔強,脾氣暴躁,這也是我沒敢讓她當班長的緣由。她笑著問我“老師,你還記得這張獎狀嗎?”順著她的指尖,一張粘滿膠帶、印著“優秀”兩字的獎狀進入了我的視線,使我想起了那件事……
那是一次年級頒獎會上,班長跑到隊伍后面向我報告“老師,小鈞把她‘優秀的獎狀撕掉了!”撕獎狀?!無論是誰都渴望得到嘉獎,尤其是當眾被表彰,更是一種榮耀。怎么會有學生撕獎狀呢?這是無法理喻的,當了那么多年班主任,聞所未聞。我邊走邊向班長確認“她是撕她自己的獎狀嗎?看清楚了嗎?”“是的!”我猜她肯定是故意的,她鐵定是不服這次年級獎狀“降級”——她之前每次不是“學霸”,就是“標兵”,而這次考試首次參考生物地理成績,她只達到了優秀線,之前她好幾次向我抱怨獎狀“降級”不公平,毫無疑問,撕獎狀肯定是這個原因,我必須嚴厲批評她。
我快步到她身邊,正如我想的那樣,鮮艷的獎狀被撕得四分五裂,顯得格外刺眼。我的怒火一下子竄了上來,我正準備喊她到一旁罵她個狗血淋頭時,碰巧頒獎會也宣布結束了,體育老師組織著學生起身列隊有序退場。我只好把準備了幾遍的狠話咽回肚子,周圍的學生在竊竊私語,她則低著頭默不作聲,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吧嗒吧嗒地奔涌而出。
我把她單獨留了下來,等隊伍走了再說。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忽然想起了之前心理學教授的分享,他說在教育學生前,老師最好把三句話在大腦里過一遍,再來處理學生的問題:
一、“別在喜悅時許諾,別在憂傷時回答,別在憤怒時做決定”,人在憤怒時做出的決定往往不是最好的決定,我為什么一定要罵她呢,難道不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解決嗎?
二、“不管你對現實存在什么想法,也不要輕易發揮你的想象去主觀臆斷”,我還沒了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能想當然的去處理。小鈞故然脾氣沖,但有時候是事出有因的,比如她曾因跑操跟男體委發生過激烈地爭吵,甚至還發生肢體沖突,開始大家還以為是小鈞不服從男體委的命令做訓練,經調查,才知道小鈞是在沒犯錯的情況下,男體委借機擠兌她,對她說一些難聽的話,甚至做一些欺負人的動作,小鈞是在勸他停止無效后才還手的。因此,她撕獎狀可能是有別的原因;
三、“信任和坦誠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師生關系好了,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小鈞撕了獎狀后,可能會出現各種復雜的負性情緒體驗,如擔心老師的批評、害怕別人的指責、后悔自己的沖動等,因此我運用心理學同理心陪伴的技術幫助她處理情緒,讓其把負性情緒釋放出來,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實現師生雙向溝通。
我平靜地問小鈞“發生了什么事?可以跟老師說說嗎?”小鈞只顧著哭,絲毫沒有回我話的意思。估計我倆之間信任的關系還沒建立好,又或者她的情緒還沒宣泄完,她需要時間冷靜下來,“這樣子吧,我在旁邊陪著你,等你情緒平靜之后再跟我說。有什么委屈都可以跟我說,我會認真聽你說,好嗎?”小鈞貌似放下了心理防衛,向我點了點頭——她感受到了老師對她最大的尊重和誠意。
后來,小鈞跟我說,當時有個男同學借她的獎狀欣賞,誰知那個男同學把獎狀折成飛機,她頓時感到自尊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和傷害,就一把將獎狀奪回來,腦子一熱,就把獎狀給撕了,把所有的氣都發泄在獎狀上。整個過程中我也沒說什么,反而是開始一句話都不說的小鈞,像打開話閘子,滔滔不絕,估計是同理心、陪伴、尊重起的作用。她還向我承認撕獎狀是不理智的行為,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非常后悔。我肯定了她的態度與表現,能坦然地說明事情的緣由,主動向老師承認錯誤。
從撕獎狀這種行為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不容易控制自身的情緒情感,這種失控的背后折射出我們教育導向的偏差。全社會重視教育,發展教育事業是應當的,但我們的社會包括從上而下的教育工作者是否過多的把目光聚焦在學生成績上了,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加趨于功利化,如用升學人數來評價學校水平,用學生成績評價教師工作,用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素質,只要學生成績好就行了,而忽略了學生的人格心智、情緒情感、思想道德的發展,以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束縛,甚至是畸形發展,最終導致社會上學生自殘自虐自殺的例子比比皆是。教育家章開沅先生說過,教育首先是要培養好公民,人的素質是最為重要的。從小就應該抓德育,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個性與情操,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不抓好這個起跑線,就有可能讓年輕人走上邪路,輕則斷送一生,重則至禍國害民。應使我們的受教育者在個性發展和人格情操方面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把更多像“小鈞”這樣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引回到正確的成長方向,使之成為既有“才”,更有“德”的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