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磊
摘 要 市政基礎設施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由于市政基礎設施的承載力有限的,其對城市的發展又起著制約的作用。合理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可有效地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確保城市的開發建設是生態、低碳、可持續及與自然相和諧的。本文以東莞市國際商務區新一輪規劃設計為例,探討城市高強度區域綜合管廊系統規劃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 東莞;國際商務區;市政基礎設施;地下空間;綜合管廊
1項目概述
東莞國際商務區位于東莞市南城街道,是由東莞大道、環城西路、三元路、宏圖路所圍合形成的黃金區域,占地2.14平方公里,是東莞市中心城區7平方公里中央活力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莞市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的核心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東莞市定位為先進制造業中心。隨著東莞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東莞國際商務區將成為東莞的核心門戶、市級CBD、城市前廳、經濟新引擎以及展示東莞城市形象的名片[1]。
2規劃原則
系統性原則。綜合管廊專項規劃中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市政管線在各自系統中承擔的任務和作用,通過合理布置保證其作用的充分發揮,同時充分考慮各種市政管線彼此之間的影響,通過對彼此之間相互關系的正確處理以達到共同發揮其功能,努力將其相互之間的不利影響降低到最小。
可操作性原則。在滿足遠期各項功能的同時應結合東莞市城市發展和建設現狀,注重規劃各項設施建設的可操作性,避免各項設施缺乏控制、不能落實、無法操作,成為一紙空文[2]。
分期實施原則。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效益顯著、作用明顯,但投入巨大、難于施工,是一項長期建設和管養工程,規劃應結合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方向,將建設工程合理分期,保證已建工程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功效,待建工程不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地下空間需求評估規劃技術路線近期對已有各類規劃進行系統梳理,分格用地布局、重大設施、主干市政管網、城市軌道建設、地下空間開發等與綜合管廊建設密切相關的因素。
3規劃技術路線
摸清建設現狀,重點清理道路建設情況、已建主干市政管網及市政場站情況;對國內外綜合管廊建設運行案例進行分析,借鑒其在建設區域、布局形態、管廊密度、入廊管線等方面的經驗。在此基礎進行綜合管廊方案布局,含平面布局、管廊斷面選型、入廊管線比選、附屬及配套設施,并結合首開區進行建設分期及投資估算,最后針對近期管廊給出相關運營保障的措施。
4綜合管廊規劃
4.1 總體布局原則
因地制宜。綜合管廊的布局應綜合考慮城市建設開發密度、資源條件等相關因素進行開發。遠近結合。在考慮近期建設管廊需求外,應兼顧遠景,預留遠景發展空間。統一規劃。綜合考慮各種需求因素,應與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工程管線專項規劃及管線綜合規劃相銜接[3]。依托時機。充分依托地下空間開發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時機建設綜合管廊,如高壓電纜通道、道路新建改建、地鐵建設、地下空間開發等。統籌建設。綜合管廊布局應集約利用地下空間,統籌規劃綜合管廊內部空間,協調綜合管廊與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關系。
4.2 整體布局思路
結合南城國際商務區集聚都心、復核多元、立體城市、宜人街區的建設特點,同時考慮空間深層挖潛發展需要,在區域內滿足地下空間重要功能發展不沖突的前提下,考慮建設支、纜型淺層綜合管廊,有效解決電力、通信管線落地問題,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并與國際發展趨勢相契合,滿足南城國際商務區遠期發展需要。
4.3 管線入廊分析
據現有國家規范的要求,天然氣管線可以納入綜合管廊,但必須采用無縫鋼管且獨立艙室布置,綜合技術條件、安全要求和綜合造價的因素綜合考慮,燃氣管線不納入綜合管廊。
重力流管道受到充滿度、坡度和上下游高程的制約。結合實際情況,為降低管溝斷面尺寸、避免埋深過大,造成工程投資激增,一般情況下設計排水管線建議單獨建設,不納入綜合管廊內。嚴格要求入溝管材采用不燃級材料,電纜采用阻燃電纜。嚴格要求入溝管材質量和安裝施工質量,最大限度減少因管道泄漏造成管廊運行成本增加。采取措施,嚴格控制因某專業管道對其他專業管道的不良影響。綜合管廊內需保證人員通行或最大管徑管材運輸中最大寬度條件,布置專業管道。據此,南城商務區入廊管線建議為電力、電信、給水、再生水(預留)。暫不建議入廊管線為雨水、污水、燃氣。
4.4 管廊規劃布局
由于區域內規劃的220kv變電站選址未定,目前有兩個方案在比選中,因此對應管廊的布局也有兩個方案,方案一對應的選址位于CBD地塊中,因此進線的路由需要為220kv電力管線預留足夠的位置,因為確定220kv規劃變電站的進線段為三艙綜合管廊。方案一共新建管廊約15.938km,其中近期規劃建設規模為6.899;遠期:規劃建設規模為9.049km。方案二共新建管廊約15.938km,其中近期規劃建設規模為6.889;遠期:規劃建設規模為9.049km。
5運營保障措施
綜合管廊單位應保障管廊的安全運行,與入廊管線單位根據綜合管廊的結構形式、入廊管線種類共同協商,制定統一的年度運行計劃,并嚴格執行。
綜合管廊管理單位應配合入廊管線單位實施日常運行維護、定期檢修的工作、應急搶險的工作,入廊管線單位應按照統一的制定的運行維護計劃展開工作,如遇突發狀況,應與其他受影響單位協同處理[4]。
6結束語
目前為我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因此,前期階段的科學規劃將決定其納入到未來城市建設中的可行性。即先著重考慮綜合管廊的收益,是否會實現土地、換乘關系、空間品質以及基礎設施自身的提升。進而思考綜合管廊如何讓發揮效益,構建建管并重的體系,以保障規劃未來實事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王英.廣州知識城綜合管廊規劃建設與思考[J].中國工程咨詢,2016,
191(8):65-68.
[2] 李慶麗,張興凱.城市綜合管廊規劃淺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5,413(28):21.
[3] 董倩倩,鄧耀章,韋彬濱.城市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設計研究[J].中華建設,2018,155(4):91-92.
[4] 陳曦寒,韋梓春.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綜合管廊與軌道交通協同建設——以南通市為例[C].2017城市發展與規劃.2017城市發展與規劃論文集.南京: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17:11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