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劉文超, 葛彩霞, 王雅男
(山東化工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00)
2018年7月,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提出重點發展六大產業、實施七大工程,力爭實現四大目標,通過做大做強高端化工產業,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山東作為全國化工強省的優勢地位。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召喚下,高端化工成為拯救傳統化工行業的新方向,主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差別化、高端化發展,由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中高端轉變,如煉化一體化方向,實現“油頭化尾”發展。具體體現在高端化學品、高端化工新材料、全產業鏈等。對于濰坊市而言,石化產業是其重要的支柱產業,濰坊市現有省級認定化工園區9個,其中首批省級化工園區3個,第二批認定0個,第三批認定4個,第四批認定2個,具體見表1。縱觀濰坊市化工產業,以石油化工和鹽化工為主體,其中石化產業占有重要地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830萬噸/年,共獲國家進口原油指標1500多萬噸,其中壽光、濱海、昌邑、青州四縣市石化產業規模相對較大。

表1 濰坊市化工產業園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傳統化工行業正朝著大型化、一體化、智能化和清潔化等方向發展,催生了大批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化工從業人員卻呈現遞減趨勢,特別是化工類專業的學生。以山東化工職業學院為例,2017級化工類專業學生約300人,而來招聘的化工企業可提供近2000個崗位,存在嚴重的人才需求缺口。
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從濰坊市高端化工產業經濟發展定位和產業結構的布局可以看出,人才的需求在質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新上的一些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自動化水平較高,對化工類專業學生的技能操作熟練度、專業知識覆蓋面提高了標準。
人才需求的“即用化”。高端化工產業的快速轉型升級,要求化工類專業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要和化工企業崗位所需做到接軌,做到“入校即入廠”。
人才需求的“終身教育”理念。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伴隨著濰坊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部分企業也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同時也有部分企業面臨淘汰的可能,這就對企業員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這就需要人才具有“憂患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并認真踐行,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目前,濰坊市域內共有各類高職院校12所,全日制專科層次以上在校生18.12萬人,教職工1.26萬人。其中開設化工的高職院校有6所,共開設28個化工專業,涉及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醫藥化工、化工材料、環保檢測、海洋化工等多個行業,詳見表2。

表2 濰坊市高職院校開設化工類專業情況
通過表2可知,由于應用化工、精細化工、工業分析、食品加工或生產幾個專業知識的覆蓋面廣,化工安全技術隨著國家對化工企業監管力度的加大,因此開設的院校相對來說較多,生源數量較大。濰坊市是以石油化工和鹽化工為主題,海洋化工為重點方面,然而高職院校設置石油化工類專業僅有2所,其中一所山東化工職業學院的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專業近幾年的招生數量還不足60人。這說明院校的部分專業設置和產業發展脫節。
濰坊市地方經濟中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鹽化工具有獨特優勢,生物醫藥化工發展迅速,高端化工和綠色化工的發展是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濰坊市提出實施化工產業三年提升計劃,推進石化、鹽化一體化發展的目標。從表2可知,濰坊市高職院校的化工專業,主要對應的是石油化工為主的行業,而對于當地行業急需的其它化工類領域還沒有覆蓋,例如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環保環境、醫藥農藥、污水處理、土壤修復、大氣治理等專業都基本沒有涉及。現有的化工專業已不能滿足濰坊當地的石化、鹽化、海洋化工、新材料化工、生物化工五大產業體系一體化的社會和行業需求。尤其是現有的專業設置與高端化工也有些脫節,遠遠跟不上社會和行業需求的變化,已不能滿足服務地方經濟的需求。
現有高職院校的大多數化工類實訓基地建設并不是完全不以市場需求和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為導向。因此針對化工實習實訓方面,其化工實驗、化工設計和化工仿真實踐基地,無論是專業性還是針對性都不是很強。實訓基地建設的滯后,影響了學生實訓質量及技能提升,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培養與提升。導致部分化工類高職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無法滿足企業乃至社會的創新需求,無法滿足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2017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文件,規定了深化產教融合的三十條指導思想和具體措施,指明了高校辦學的方向。該意見要求企業要在育人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采取“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完善、健全學生的實習實訓的制度,鼓勵企業、職業學校、高校共同組建產教融合集團,以產業的發展促學科的發展,進一步深化校企融合。但多數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無論是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有待提高。
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決定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的高低。高職院校是專門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教師們既要具備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更重要的是要有過硬的專業實踐經驗。目前大多數高職化工類學院師資力量配備方面,教師來源渠道單一,教師基本上都屬于專職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驗。雙師型教師較少,尤其是企業一線工程師、高級技師等兼職教師嚴重缺乏。課程和教材內容也相對陳舊不實用,內容不能及時調整滿足行業的發展的需求,與工廠實際情況脫節,與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職業崗位不匹配。由此造成學生技術技能水平低,不能更好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針對高職院校化工專業的培養規模與高端化工產業需求適應度問題,院校應進一步轉變觀念,不光從自身需要出發,走出“象牙塔”,將為高端化工產業服務作為化工專業發展的重要職能,主動融入高端化工產業發展環節中去,與政府、高端化工產業、社會公眾積極建立共生系統。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高端化工產業母基金是高端化工產業發展的保證金。高職化工專業要對接高端化工產業發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條件支撐下,政府、高校、產業企業、中介機構等多個主體參與的多要素組合都對高職化工專業發展有影響。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高校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實訓基地建設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素質為主旨,以行業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先進水平為標準,以學校發展規劃目標所設專業的實際需要為依據。對于高職化工專業學生而言,實訓基地能使學生提前融入化工崗位角色,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進入高端化工產業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
高職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應圍繞“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而這一目標人才也是高端石化工產業需要的人才,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應在基礎知識之上加強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技能教育。
產學結合之路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之路,產學結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如山東化工職業學院牽頭籌建山東化工職教集團,共有140家企業和院校參與,并于2019年7月完成籌建工作,正式成立山東化工職教集團,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化工高素質技能人才,為高端化工產業的人才輸出明確發展方向。
高端石化產業是化工發展方向,推動高端石化產業的發展需要高質量化工專業人才的輸出。針對山東化工職業學院高端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文章對促進濰坊市高端化工產業發展的高職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對策與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化化工專業結構設置、加大政府和企業對院校的投資力度、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加強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推動產學結合和校企合作。高端石化產業發展任重道遠,化工專業人才培養需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