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星

2019年9月12日,年度“搞笑諾貝爾獎”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舉行,本屆主題是“習慣”,2019年已是第29個年頭,但是每一次都冠以“第一屆”,評選宗旨是“讓人們大笑,之后又能讓人們思考”,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會蒞臨現場頒獎。
得獎者需自費前往頒獎現場,獎金為10萬億津巴布韋鈔票——該國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換算之后僅值幾元人民幣,他們的國家銀行行長也曾因此得到搞笑諾貝爾數學獎。
2019年的獲獎結果如下:物理學獎頒給美國工程師團隊,他們研究出樹袋熊排出方塊形糞便的生理機制和原因;化學獎頒給日本科學家,他們計算了5歲兒童一天產生的唾液量;生物學獎頒給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跨國團隊,他們用量子傳感器發現死亡和活體蟑螂的磁化能力不同;工程學獎頒給一位伊朗工程師,他設計出人類嬰兒的自動換尿布機器;經濟學獎頒給荷蘭的研究人員,他們發現羅馬尼亞列伊的紙幣最容易傳播危險病菌;醫學獎頒給意大利科學家,他們發現在意大利食用意大利披薩有助于預防疾病;和平獎頒給英國的研究團隊,他們確定了撓癢癢最令人愉快的部位是腳踝和背部……
1991年,畢業于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的馬可·亞伯拉罕發起了搞笑諾貝爾獎,他現已78歲,是科學幽默雜志《奇異研究年鑒》的編輯,“我們尊重那些讓人們捧腹大笑,然后又能讓人們思考的成果。”
2000年,英國科學家安德烈·海姆獲得搞笑諾貝爾獎,因為他用磁懸浮技術讓活青蛙浮了起來。10年后,他因為石墨烯研究獲得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坦白說,我對搞笑諾貝爾獎和諾貝爾獎的價值評價是一樣的?!?/p>
“當我得知獲獎的時候,我像登上月球一樣高興,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好處,這是一項榮譽,”搞笑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說,“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為撓癢癢著迷?!鲍C奇與有趣背后,讓人思考的地方在哪?這位和平獎得主認為,他們的研究也有嚴肅的方面,“人們總是笑著撓癢癢,但是慢性瘙癢卻可以是毀滅性的,因為有慢性瘙癢問題的人會一直撓到皮膚流血?!蓖ㄟ^確定身體最容易緩解的撓癢部位,科學家可能可以給一些皮膚問題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再如2019年的經濟學獎得主發現,羅馬尼亞列伊紙幣最容易傳播危險病菌,因為它使用了聚合物材料,所以制作紙幣時可避免使用這種材料,抑或推廣無現金支付來代替。
2014年,馬可·亞伯拉罕在公開演講中回顧歷屆的搞笑諾貝爾獎,希望給人們看待科學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比如30多年前,加拿大的巴爾斯醫生發表了一篇名為“墜落的椰子造成的傷害”的論文,這名醫生在頒獎典禮上解釋,年輕時他探索世界,曾在新幾內亞島的醫院工作,翻閱醫療記錄后發現,很多人都是因為被椰子砸中而來醫院,典型情況是,一些人過來海邊拜訪親戚,以為椰子樹下是適合站立或躺下的地方。
還有一位治療過切爾諾貝利核災受害者的醫生,因為發明了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分成兩個口罩的胸罩而獲獎,很多醫療事件是因為人吸入了危險氣體,她經常在想,若是有意外發生,有什么簡單又隨手可得的口罩?在頒獎現場,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沃爾夫岡·克特勒給她頒獎,笑道:“我自己也有一個緊急用的胸罩,如果真的有緊急情況,我會很樂意和你們任何一個人分享。”
(蘇昕月薦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