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
現在網上流傳的那些治蝗秘方,除了支油鍋這一條太不靠譜,別的手段民國時期都出現過,包括出動鴨子抗擊蝗蟲,在北洋時期和國民黨統治時期也曾積極推廣。
比如說,1920年秋天,天津東部各鄉鬧蝗災,蝗蟲吃掉一半莊稼,隨后飛往別處,當地鄉民趕緊養鴨,中小地主則養至幾千只,為的就是讓鴨子捕食蝗蝻,以免第二代蝗蟲大量繁殖,引發下一輪蝗災。
再比如說,1932年初春,蘇北大旱,官方預計會鬧蝗災,派治蝗專員分赴各縣,給農民發放鴨苗。一旦蝗災來臨,億萬母蝗在田地產卵,老百姓可以將蝗卵翻出地面,讓鴨子捕食。集體出擊的成年蝗蟲是有毒的,鴨子絕對不會吃,但是蝗蟲的幼蟲卻能成為家禽的美食,不僅鴨子愛吃,雞也愛吃。
如今短視頻平臺上被瘋狂點擊的那些用雞鴨大軍出擊蝗蟲的鏡頭,實際上只有可能出現在成年蝗蟲過境以后、幼年蝗蟲長成以前。也就是說,第一輪蝗災已經暴發過了,該損失的都已經損失了,人們痛定思痛、亡羊補牢,放出雞鴨捕食蝗蝻。蝗蝻不會飛,跑不遠,相對容易對付。如果是遮天蔽日的飛蝗,雞鴨是不敢吃的,也根本來不及吃。
(選自《北京青年報》2020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