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1975年6月9日這一天,時任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訪華,中國與菲律賓正式建交,中菲建交聯合公報在北京簽署,同一天,還簽署了中菲貿易協定。此后,每年這一天便成為“中菲友誼日”。
從1975年到2020年,中菲建交走過了45載春秋。45年來,中菲關系可以說是國際上最受關注的雙邊關系之一。從最初延續歷史友好往來,到早些年因南海議題而陷入低谷,再到2016年杜特爾特上任后中菲友好關系迅速升溫,2018年升格為全面戰略合作關系,歷經風雨后,中菲關系進入到惠及兩國人民的黃金時代。
中菲友好往來越千年
中菲關系年輕又古老,兩國的友好往來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與中國隔海相望的菲律賓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早在1000多年前兩國往來“舟舶相繼,商使交屬”,傳下了諸多友好往來的歷史佳話。
這其中,中菲友好往來“壓艙石”的故事廣為人知。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時期,許多中國商人渡海前往菲律賓做生意,在乘船出發時都會裝上幾塊大石頭壓艙,滿載返航時則將這些壓艙石留在菲律賓。日久天長,這些“中國石頭”被當地人用來建造房屋、鋪設道路,成為兩國友好交往的寶貴歷史印記。
到了明朝時期,中菲兩國的往來更加密切。600多年前,中國航海家鄭和七次遠航,多次到訪菲律賓馬尼拉海灣及維薩亞、蘇祿等地,傳播了友誼和合作。明朝永樂年間,蘇祿國王帶著菲律賓人民的美好祝愿踏上通往中國的友誼之路,因病喪于山東德州。其長子回國繼承王位,王妃和另兩個兒子就留在德州守墓并定居,其后裔在清朝獲得中國國籍,取安、溫姓氏。至今,蘇祿王在中菲兩國的后裔每年還會互訪走親戚,延續著這千百年來的交好。
在近代,菲律賓成為中國人下南洋最早的落腳點,也是華僑最早的聚集地,如今在菲生活的華僑華人已超過200萬。中國著名抗日將領葉飛出生于菲律賓奎松省,菲律賓的“國父”黎剎也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被視為中菲兩國人民共同的驕傲。
越過這片深邃的海洋,我們看到了中菲兩國人民的密切往來、友好合作。追溯歷史,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中菲有世代友好的基礎,而沒有任何敵視對抗的理由。”
3年8次會晤,傳遞政治互信最強音
中菲關系能夠從早些年的南海議題低谷中走出來,得益于杜特爾特出任菲律賓總統后,兩國領導人的頻繁會晤互動。
自2016年6月上任菲律賓總統以來,杜特爾特共訪華5次,加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訪菲,以及在其他國際會議上的會晤,中菲兩國領導人在近4年的時間里,進行了8次會晤。這與杜特爾特的前任政府期間,兩國領導人的鮮有互動有著明顯不同。罕見的高層頻繁會晤,傳遞著兩國政治互信的最強音。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菲關系進入新的“黃金時代”。
說到中菲關系的轉圜,不得不提的是杜特爾特上任之后的“破冰之旅”。2016年10月,杜特爾特上臺后首次訪華,中國是杜特爾特上任后除東盟之外,首個訪問的國家,那次訪華之行,堪稱中菲關系的破冰之旅。
對于那次杜特爾特的首訪,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當時是這么說的,3個月前,中國和菲律賓還因為南海主權爭議鬧得不可開交,劍拔弩張,但如今這已成歷史。杜特爾特開始了訪問行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此舉顯示菲律賓的外交實現了戲劇性的轉變,與傳統的盟友美國說再見,開始與一海相隔的近鄰中國建立友好關系。
菲律賓媒體在杜特爾特首次訪華后稱,杜特爾特在與習近平會晤時以“溫暖如春”來形容兩國的新關系。報道稱,杜特爾特在會談前的致辭中表示:“雖然我們到達北京時已經接近冬天,但是對于我們兩國的關系,卻是一個溫暖如春的季節。”杜特爾特還補充道:“中國一直是菲律賓的朋友。兩國關系深厚,是無法被輕易割斷的。”
杜特爾特訪華的“破冰之旅”,讓中菲關系迅速升溫。在東博智庫高級研究員、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葛紅亮看來,“從矛盾重重到重返正軌,中菲關系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內得到實質性改觀,顯然得益于兩國友好務實的政治對話關系重建。”
2018年11月20日,習近平對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出訪菲律賓之前,習近平在當地媒體發表題為《共同開辟中菲關系新未來》的署名文章。他用9個字描述杜特爾特總統上任后兩國關系的轉變,“經歷風雨后,又見彩虹”。
習近平的訪菲,將兩國關系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兩國元首一致決定在相互尊重、坦誠相待、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基礎上建立中菲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從“中菲友好”到“中菲全面戰略合作”,雖然只是幾字之差,但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文字表述的升級,更是親密關系升格。
中菲的和平、合作、友誼之海
中菲兩國隔海相望,這片深邃的海洋,一直是中菲友好往來的見證。一衣帶水的中菲鄰邦,坦誠相對、親善友好始終是主流。但眾所周知,在早幾年,西方一些國家和勢力挑起的“南海議題”,曾經一度讓中菲關系蒙上陰影。
南海爭議雖然不是中菲關系的全部,但是妥善地處理好南海問題,必將更加筑牢新時代中菲關系的根基,讓中菲關系行穩致遠。東博智庫高級研究員、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葛紅亮也表示,中菲關系的“又見彩虹”,離不開雙方積極主動地排除南海議題的雜音。
2016年11月19日在秘魯利馬會晤時,習近平提出,“將南海問題變為促進兩國友誼和合作的利好”。2018年4月10日在博鰲會晤時,習近平提出,“使南海成為中菲兩國間一個合作領域”“適時探討聯合勘探、共同開發合作,使南海成為合作之海、友誼之海”。
2018年11月,習近平訪菲,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其中至少有兩份文件是重量級的,它們是《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和《關于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時隔不到一年,2019年8月29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訪問中國。根據《中菲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關于建立政府間聯合指導委員會和企業間工作組的職責范圍》,中菲雙方宣布成立油氣合作政府間聯合指導委員會和企業間工作組,推動共同開發,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些凝聚著兩國人民福祉的合作規劃,蘊藏著中菲關系發展的新動力,必將助力雙方共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菲律賓有句諺語,“抓住今天,才能不丟失明天。”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短短4年間,中國已成為菲律賓第一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二大游客來源國。中菲關系的春天,在兩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下正如約而至。
·聯系編輯:381428648@qq.com
兩國領導人3年8次會晤,傳遞政治互信最強音
2016年10月20日
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應邀訪華的杜特爾特舉行會談。這是杜特爾特2016年6月上任后首次訪華。
2016年11月19日
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在秘魯利馬舉行。會議期間,習近平與杜特爾特進行了會晤。
2017年5月15日
杜特爾特來華出席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杜特爾特。
2017年11月11日
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越南峴港舉行。會議期間,習近平與杜特爾特進行了會晤。
2018年4月10日
博鰲論壇期間,習近平在海南省博鰲國賓館會見杜特爾特。
2018年11月20日
習近平對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一致決定,中菲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
2019年4月25日
杜特爾特來華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杜特爾特。
2019年8月28日
杜特爾特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杜特爾特強調,中國對菲律賓很重要,菲中關系是百年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