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東盟國家中,新加坡的新冠疫情發展情況最受關注。2020年2月底至3月初的時候,“佛系抗疫”的新加坡還是抗疫“模范生”,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不過寥寥幾例,確診總數僅100多例。而短短一個多月里,確診人數卻暴增至3萬多名,截至5月22日,新加坡本地新增614起病例,總病例達30426起。
在確診病例當中,有一個特殊的現象,高達90%的病例來自于一個群體:外籍勞工(新加坡人稱為“客工”),客工的聚集地成為新加坡抗疫的主戰場。與此同時,疫情也將新加坡客工這一特殊群體帶到了大眾視線之下。
“客工”宿舍緣何成為“定時炸彈”
《環球時報》報道稱,疫情之初,新加坡有效的防控手段曾被世衛組織多次點名表揚,一些國際機構還稱新加坡的檢測水平達到“黃金標準”。而從4月上旬開始,新加坡確診病例開始激增,連續每日增幾百例,外籍客工成為確診病例的主要來源。路透社曾經把新加坡的客工宿舍稱為一顆定時炸彈,這顆定時炸彈終于在4月中旬開始被引爆。
新加坡客工宿舍為何被稱為“定時炸彈”,客工宿舍感染率為何比普通社區的感染率高出40倍,成為新冠確診病例的主要人群?這些外籍客工的居住環境和條件是造成確診病例絕大部分來源于此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本地目前一共有 120 萬名勞工,其中 20 萬名居住在專門修建的勞工宿舍。勞工宿舍共有 43 個,由政府官員和宿舍經營者共同管理。還有些勞工居住在工廠改造的宿舍或工地上的臨時住房,由雇主公司經營管理。
據當地媒體報道,客工所住的一間宿舍一般需要容納12~20 個人,再加上各自的生活用品以及懸掛著的潮濕的衣服,整個宿舍擁擠不堪,保持一米的社交距離根本不可能。除了擁擠,更可怕的是宿舍衛生狀況非常糟糕。100 多位勞工需要共用一個廚房、廁所和浴室,已經不難猜測衛生狀況。
有客工在接受《海峽時報》采訪時表示,宿舍里都是蟑螂和蚊子,廁所里也都是水。“廚房以及我們的房間里有許多蟑螂。廁所里的小便池里滿是尿液,工人踩著尿液走到他們的房間。”同時,在房間里大多數工人都不戴口罩,吃飯時也不能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
隨著客工確診病例暴增,新加坡政府已陸續推出多項措施:已出現感染群的宿舍全部被封鎖,封鎖期間客工必須留在房內,減少和他人接觸;客工將接受身體檢查和病毒檢測,受感染的人會被隔離,當局也會觀察其他客工的情況。
新加坡政府還著手從大型宿舍疏散健康客工到一些臨時住所,以減少客工宿舍的居住密度。據《紐約時報》報道,安置健康客工的設施包括新加坡博覽中心、空置組屋、武裝部隊軍營、內政部下屬的內政團隊學院、尚未啟用的小學校舍、兩座海上浮動宿舍等等。但安置點的容量與龐大的客工數量相比,似乎還遠遠不夠。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已表示,隱藏在社群中未被檢測出的病例仍令人擔憂,“未來數日將是抗疫關鍵”。
那些叫“客工”的特殊群體
疫情將新加坡客工這一特殊群體帶到了大眾視線之下。“客工”一詞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英國殖民新加坡后便招收了大量中國來的勞工,那時起他們就有了一個名字“客工”。
相關資料顯示,新加坡總人口大約 570 萬,外籍客工就占了近 25%。新加坡給外國人發放的就業許可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從事高層次管理或技術工作的 EP(Employment Pass),一類是具備某一方面知識和技術專長并對學歷有一定要求的 SP(S Pass),還有一類是發放給非技術類工人的 WP(Work Permit)。
根據 BBC 報道,持WP 的外國建筑工人數將近30萬,他們主要來自東南亞和南亞國家,比如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和泰國。還有約 25 萬是家庭幫傭,其余分布在服務業、制造業等領域。另據統計,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人有46萬之多,多數人拿的也是申請門檻最低的工作簽證WP。
《紐約時報》文章就曾指出新加坡的“兩重天”現象,雖然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的美譽,街上從來看不見垃圾,培養了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但這個人口密集的島國長期以來一直依賴100多萬低薪工人。他們蓋起了新加坡的摩天大廈,把城市打掃干凈,維持著繁忙港口的運行。
新加坡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對這些外籍勞工的態度是矛盾的。有的人覺得這些素質參差不齊的外籍客工是新加坡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他們是社會不穩定因素的一份子。但也有很多人表示,是客工們的血汗成就了這座舉世聞名的花園城市,即使人們遺忘了這個群體的存在,也抹殺不了他們對這座城市所作出的貢獻。
一位新加坡當地人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道:“來到新加坡的這些外籍客工,與雇主簽署的基本都是短期雇傭合同,從事的大多是些骯臟(Dirty)、危險(Dangerous)和困難(Difficult)的工作,我們俗稱為‘3D的工作。”他也坦承,但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導致的人口老齡化,新加坡的勞動力市場缺口非常大,加上高度發達的新加坡提供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所不具備的收入水平,導致了大量的外籍客工存在于新加坡。他說:“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加坡當地人是不會在低工資的苛刻條件下去干這些‘3D工作的。我們需要他們。”
·聯系編輯:3814286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