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時,工作人員需嚴格制定評價工作規范,保證評價等級的可信度。本文就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評價等級確定過程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評價等級;工作分析
中圖分類號:X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5-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5.010
Analysis on the determination process of assessment grade in the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Ling Wei
(Zhejiang Dongtian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Hangzhou Zhejiang 310000,China)
Abstract:Whe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is carried out,the staff should strictly formulate the assessment norms to ensur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assessment level.In this paper, the determination process of assessment grade in the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analyzed.
Key words:Atmospheric environment;Impact assessment;Assessment level;Job analysis
在以往開展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工作人員依據國家2008年頒布的評價標準開展相關工作。我國2018年12月1日實行的新政HJ2.2—201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新政出臺后則替代了以往的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統一采用2018年實施的評價規范標準。
1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1.1 基本定義
在2018年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新政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評價要求,工作人員基于對應評價項目開展初步的工作分析,即對項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在最大地面質量濃度的占標率Pi進行分析,Pi指大氣環境污染物當中第i個污染物質。同時,計算該第i個污染物,在地面質量濃度限定值10%以內時,相關污染物對應的地面最遠距離D10%。因此,Pi的定義為:Pi=Ci/C0i。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公式中的Pi指,第i個大氣環境污染物在地面最大質量污染濃度的實際占標率,單位%;Ci指工作人員采用估算的方式,計算出該污染物的最大1h地面空氣質量濃度,單位為mg/m3;C0i指第i個污染物對應的大氣環境質量濃度標準,單位為mg/m3[1]。
1.2 評價標準
開展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具體的評級工作需要嚴格依照表1的分級進行界定,以確保該項工作開展的質量與安全。基于上文的公式進行計算得出表1中的最大地面質量濃度P值。如大氣環境最大污染物的i值大于1時,此時可以將P值取其為最大值。
1.3 新舊對比
新舊對比指,將2008版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標準與2018版評級標準進行對比。HJ2.2—201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與HJ2.2—200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進行對比可知,修訂后的大氣環境技術導則、評價等級與評價范圍,主要出現了以下幾點變化[2]。
第一是新的評價標準,開展估算工作時,采用升級后的AERSCREEN技術模型進行估算,以考量到地面的復雜性,提高大氣環境影響評級工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第二是原一級、二級的環境影響合并為“一級評級”,而原本“三級評價”的工作內容等價為新標準的“二級評價”。在2018版的新規中增加了新的“三級評價”,即地面質量濃度最大P值小于1%,則可以判定為大氣環境影響很小,將其作為“三級評價”。而具體的新舊對比變化情況,如下表2所示。
2 工作分析
在對大氣環境影響開展評級工作時,不僅需要遵守表1的工作評級要求,同時需要遵循2018版評級標準中的新規定。下文通過一則案例,對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確定的工作過程進行分析研究[3]。
2.1 研究對象
某機加工企業的廢氣產生情況,如表3和表4所示。
2.2 評級準備
在評價工作評級工作開展前需開展評級準備,筆者對該企業進行的評級研究,采用國標3095標準,測定1h內企業周邊大氣環境的二級濃度限值。如該企業的廢氣排放標準,處于一級濃度限值,則采取一級評價工作標準,開展對企業連續排放8h后,大氣環境的質量濃度限值測定,一級單日與年平均質量濃度,以評估1h廢氣造成的大氣環境污染[4]。
由于各個評價因子的不同,需要基于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內容,開展相關評級工作。如該企業所在地區行政部門公布了統一的地方環境影響質量標準,則需要執行地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標準進行評級,以確保評級工作開展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若地方部門沒有進行統一約束,則可以基于GB3095的標準進行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具體評級工作開展時,工作人員可以參考HJ2.2—201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當中的部分規定,以確保對企業排放廢氣進行科學嚴謹的評估。
2.3 計算過程
基于新舊評價工作標準,對企業最大污染源進行最大落地濃度計算,并進行相關的對比分析。新規2018版采用AERSCREEN技術模型進行數據計算,而舊規2008版則采取SCREEN3技術模型進行計算。基于A企業表3的廢氣調查參數進行計算,則可以得出如下表4的數據計算情況。
2.4 結果分析
基于2008版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標準的計算分析可知,當二氧化氮的估算值達到地面質量濃度占標率的20.9%時,此時占標率為10%的距離出現了相關污染物,直線的距離為650m。基于該企業的生產排放要求,已經超過了審核的邊界范圍。通過新規對企業的廢氣排放進行影響評級,則可以得出該企業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評價[5]。
基于2018版新規進行工作評價,則可以發現二氧化氮的地面質量濃度占標率為49.4%。通過對比新標準的評級要求可知,該企業的評價等級應當為一級評價。
通過上述的機加工企業廢氣排放案例分析可知,我國2018年頒發的環境評級導則標準中,一級評價的相關工作內容,等同于2008年出臺的二級評價標準,很好論證了本文開頭對新舊標準對比,提出的工作評級等級論點。
3 結論
在大氣環境影響評級工作開展時,確定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等級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后續環境評級工作的質量。工作人員開展大氣環境評價工作評級時,必須嚴格執行2018版的工作標準,以確保工作開展可靠性。在評級工作進行時,需對新舊標準進行對比,避免部分工作人員對標準混用,影響到后續工作開展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劉金花,鄭璐,董光龍,等.平原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短板要素分析——以山東省平原縣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02):79-88.
[2]饒未欣.從2018版新導則的發布淺析石化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的新思路[J].石油化工安全環保技術,2019,35(02):26-31+6.
[3]吳波,李大梅.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評價等級確定過程分析[J].江西化工,2019(03):8-11.
[4]郭武,陳鵬.新導則規范下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要點與方法[J].環境與發展,2019,31(09):28+30.
[5]陳培喜.淺談陶瓷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以潮州普晶陶瓷廠為例[J].能源與環境,2016(01):67-68+78.
收稿日期:2020-03-11
作者簡介:凌瑋(1987-),女,漢族,碩士研究生,中級,研究方向為環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