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梅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閱讀教學的效果不理想。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教師可以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活動,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優越性
1.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小,身心發育不完善,對很多事物的理解與認知有局限性,所以,閱讀時不能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對文章的解讀不到位,這種情況在閱讀說明文與議論文時尤其明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按照“讀課文、識生字、總結文章中心思想”的流程教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采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整理要重點掌握的生字,嘗試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提高教學效率。
2.有利于文章情感的挖掘,感染學生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認為小學生年齡小,如果讓學生自己理解、探究課文,不僅浪費課堂時間,還無法保證學習效果,因此便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點,學生只需死記硬背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這樣的教學方法可能短期內會使學生的考試分數有所提升,長此以往,卻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失去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其潛能
很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差,不僅因為缺乏閱讀興趣導致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也因為缺乏閱讀技巧導致閱讀效率低。在新課改背景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也在嘗試給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和時間,但實際效果不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閱讀技巧,導致閱讀過程中存在誤區與盲點。而“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學習閱讀技巧,讓學生掌握閱讀文章的方法,明白閱讀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單元主題閱讀教學”
1.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
小學生通常對借景抒情、描寫景物的文章不感興趣,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實施由點到面的坐標式教學。具體來說,就是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興趣愛好,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時,就可以先借助多媒體,通過視頻、動畫以及圖片等呈現教學內容,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如臨其境。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大聲朗讀文章,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邊讀邊思考。最后,再交流與總結,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生活閱歷理解文章內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結合生活實際
語文與生活聯系密切,教師在實施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生活中的美。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夢想的力量》一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夢想,有的學生想成為教師,有的學生想成為醫生,還有的學生想成為運動員,等等。接著,教師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在教學中融入生活中的相關事例,如“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紀清,他化名“炎黃”,不圖回報,默默捐款27年,成為一座城市的良心符號。這樣平凡的人也有著偉大的夢想,就是讓更多貧苦、無依無靠的人幸福一點。學習完這節課,學生們受到很大鼓舞,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要注意,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形式,如情境教學、游戲教學、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活動,將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懂得閱讀的好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基金項目: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第二批立項課題《培養和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實踐研究》GS[2016]GHB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