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凱 韓小麗
摘要:環境監測工作能夠保障后續環境管理方案的執行質量,提升整體管理質量,促進管理計劃的實施,能夠實現對環境的高質量管理。本文對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通過綜合污染指數法、模糊評價法、灰色評價法等方面做一深入探討,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環境監測;綜合分析;環境監管
中圖分類號:X8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5-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5.084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Wang Hongkai,Han Xiaoli
(Zheng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ngfeng Sub-Bureau,Zhengzhou Henan 452470,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n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follow-up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 improv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qualit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plan,can achieve the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of high quality management.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is analyz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method,fuzzy evaluation method, gray evaluation method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ople.
Key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omprehensive analysi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1 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的重要性
環境監測數據能夠約束監管內容的具體實施范圍,一旦超出限制數據,就會導致后期監管效果不明顯,整體污染監管數據不準確。在監測的過程中,代表性和完整性是其兩個關鍵特點,能夠保障后期數據的精準性。但是在實際管理中,環境數據的管理存在諸多不足,經常會出現數據的遺失狀況。工作人員在后期的管理過程中,應當保證數據的代表性以及完整性,以便于開展下一環節的環境治理工作。由于現階段城市化進程加快,促使國內工業化發展較為迅猛,早期環境監管工作不嚴格造成后期環境中存在大量污染物,導致污染狀況較為嚴重。要想保證環境管理工作的具體發展質量和效果,就應當以強化環境監測工作為前提,采用綜合分析數據的方式,實現對社會生態環境的高效監管[1]。
2 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具體方法
2.1 綜合污染指數法
綜合污染指數法能夠計算出空氣各類污染因素的具體濃度,再經過系統性分析,得出污染物的具體指數,根據污染物指數就會得出相對應的綜合評價數值,工作人員可以依照后期結果實現對生態污染狀況的總結。我國環境污染治理專家對1990-1998年間國內河流總體污染狀況數據進行了分析,利用具體的水質樣本做研究,發現綜合污染指數評價水質狀況與普通類水質類別判斷數據存在差異性。出現此類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兩種指數評價方式以及分析出發點不同,從而導致后期的標準值出現較大差異。但是經過多年的分析研究,在綜合污染指數法運算中加入全系數,就可以緩解上述狀況,實現對污染的高效分析。
2.2 模糊評價法
模糊評價法本質上是采用一種模糊的數學應用方式,其具體的分類主要有模糊聚類法、模糊距離法以及模糊貼近度法。因為外部環境狀況較為復雜,導致水體外部環境會涵蓋多方面的決定性因素,加大對水體質量狀況的評價難度。而模糊評價法能夠在此條件下實現對水體質量的高效檢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此類評價法可以對具體的因素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通過確立評價級的方式,明確函數聯系,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從而了解模糊關系矩陣,在此前提下,建立模糊全重集,從而實現模糊綜合評價。
2.3 灰色評價法
灰色評價法是以一種灰色系統理論研究而得出的環境監測方式,其本質上是將內部信息已經明確的系統稱之為白色系統,將外部涵蓋大量未知系統稱之為黑色系統,而灰色系統介于上述兩種系統中間區域,會涵蓋大量的明確內容,但是也存在較為不確定的因素。工作人員在對外部環境做以環境總體監測管理時,如果外部干擾因素較多,收獲的信息值涵蓋不確定因素,就需要工作人員采用灰色評價法的方式,實現對當地環境質量的監測,灰色評價法會涉及聚類法、切進度分析法以及后期的關聯評價法。例如,某地工作人員對甘肅金昌地下水體污染狀況研究時,經過系統性分析,在實際測量過程中,采用灰色評價法的方式,所得數據準確性高,后期信息利用率大,能保障監測管理的精準程度,實現對水質狀況具體分級處理。在利用此類方法開展空氣監測管理時,采用灰色評價法的方式,能夠實現高質量的監管,與傳統的分析方式相比,最后數據精準度較高,尤其是在監測因子多的狀態下,灰度評價法能發揮其主要的監測優勢,實現對空氣污染環境的有效判斷[2]。
2.4 物元分析法
物元分析法是近幾年國內有關專家所制定的方法,能夠全方位解決多處不兼容問題,在目前環境總體監管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環境監管中,工作人員發現外部環境監測的指標數量較大,僅僅采用單一化的布點方式,會導致最后運算存在不兼容的狀況[3]。但是采用物元分析法的方式,就能緩解上述狀況,根據實際外部環境情況,實現對布點的精準化處理,提升監管內容的代表性,確保整體監測管理環節效率,減少對人力資源的依賴,降低政府對當地環境監測工作的物力和財力投資。
2.5 集對分析法
集對分析法是我國環境研究人員在1989年所創立的,其具體優勢是能夠判斷監測過程中的確定因素以及不確定因素,通過兩者之間的對比分析,從而實現對環境的高質量監測[4]。集對理論是一個由兩個存在某種聯系性的對子所構成的集合,即對問題分析方式的創建想法是將兩種不同的元素對子,存在同一性或者相反性的特質,此類特點就能展現出兩種集合的具體關聯性。在開展環境質量管理過程中,采用集對分析的方式,能夠促使樣本值和后期質量評價標準構成一個對子,全面分析兩種集合存在的聯系性,通過二者之間的平均聯系度,從而分析環境質量。
2.6 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將外部多種環境污染狀況區分為多個層面,劃分多種干擾因素,并采用有針對性分析的方式對比內部存在的聯系性,從而實現對質量的高效監管。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層次分析法會主要分為四方面,第一,創建層次結構模型;第二,建立判斷矩陣;第三,從后期的數據分析得出特征值以及完整向量;第四,層次排列。工作人員能夠采用此類分析方式研究當地的水體質量狀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數據表明能夠高質量判斷當地生活污水的影響狀況,并詳細區分工業污染因素,有利于后期工作人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效地開展環境管理工作。
3 結論
要想提升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質量,就應該強化環境監測環節,采用多種分析環境質量的方法,實現對物質內部污染元素的合理研究,從而強化對外部環境的有效監管。
參考文獻
[1]彭暉.環境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11):39.
[2]劉曉武.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與評價技術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8(24):58-59.
[3]邢昱,趙穎,秦紅偉,等.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方法與評價技術[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36(02):148-150.
[4]何躍君,韓秀茹,凌盼.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與評價技術研究[J].青海環境,2016,26(01):16-20.
收稿日期:2020-02-19
作者簡介:王泓凱(1982-),男,漢族,本科學歷,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保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