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英 張曼麗 藍嵐
摘要:2019年4月29日,國家公布重慶(主城區)成功入選“11+5”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或地區之一。本文通過梳理重慶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基礎,提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重點、難點及預期成果,以期為其他試點城市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經驗。
關鍵詞:無廢城市;建設重點;預期成果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5-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5.145
Research on the key points and expected results of “no waste city” construction in Chongqing (main urban area)
Cai Hongying,Zhang Manli,Lan Lan
(Chongqing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Chongqing 400017,China)
Abstract:On April 29, 2019, the state announced that Chongqing (the main urban area) was successfully selected as one of the “11 + 5” pilot cities or regions without waste construction.By combing the basis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ongq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difficulties and expected results of the “waste free city” construction pilo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plicable experience for other pilot cities.
Key words:No waste city;Construction focus;Expected results
2019年4月29日,國家公布重慶(主城區)成功入選“11+5”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或地區之一。本文通過梳理重慶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基礎,提出重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重點、難點,預期成果,以期為其他試點城市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經驗。
1 重慶“無廢城市”建設重點和難點
目前,固體廢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難點:如立法優勢未充分發揮、頂層設計仍需強化、規劃設計不夠系統、源頭減量措施不足、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協調機制不夠暢通、智慧管理水平不高、精準施策尚有差距、創新技術尚未突破、循環利用缺乏支撐、設施保障不匹配、難以實現全量處置、宣傳教育有待普及、公眾參與還需強化。后期建設重點包括:
1.1 強化規劃引領
推進農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建筑垃圾治理試點、綠色礦山建設和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等現有規劃落地。
1.2 實施工業綠色生產
推廣綠色生產工藝,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和創建綠色工廠。
1.3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用品,創建“無廢學?!薄盁o廢社區”“無廢機關”“無廢酒店”“無廢商場”“無廢景區”。
1.4 完善體制機制
從總體設計、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智慧管理和風險管控上下功夫。
1.5 總結凝練試點經驗
梳理生活垃圾、城鎮污水污泥、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等優勢領域經驗做法,形成地方特色經驗。
2 重慶“無廢城市”預期成果
2.1 政策制度體系方面
啟動重慶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立法調研和重慶市建筑垃圾立法調研,預計后期的成果是編制《重慶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立法建議》《重慶市建筑垃圾立法建議》,統籌各領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重慶市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率先將一般工業固廢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開展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轉運試點,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置進一步規范;推進危險廢物綜合收集貯存試點,小微企業和非工業源危險廢物收集難、貯存難、轉移難等問題得到緩解;實施危險廢物精細化管理試點,建設危險廢物“一物一碼”管理體系,實現危險廢物產生、入庫、轉移、運輸、處置全過程信息追蹤管理;率先制定危險廢物填埋場封場后維護管理資金預提制度,落實危險廢物填埋場封場后環境整治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維護資金保障;重新調整生活垃圾、餐廚垃圾購買服務或補貼價格;開展快遞包裝廢物回收試點,打造重慶綠色郵政;構建再生資源回收統計制度,開展再生資源和生活垃圾回收融合。
制定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預處理產品質量標準研究》《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預處理技術指南》《重慶市危險廢物填埋場封場技術指南》《重慶市危險廢物填埋場封場后維護管理資金預提研究制度》《重慶市廢棄包裝材料污染防治研究》等一系列技術標準。
2.2 機制體制建立方面
修訂《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建立跨部門聯防聯控機制。建立與四川建立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快捷通道,強化跨省協作,探索制定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牽頭建立長江經濟帶上游省市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
2.3 利用處置上求亮點
依托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垃圾焚燒發電全套技術國產化和網管式膜處理系統自主設計制造,主要煙氣排放指標僅為現行歐盟標準的1/10,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了技術與裝備雙輸出。主城區累計投運生活垃圾焚燒廠3座,處理能力8 100t/d,在正常情況下已實現原生垃圾近零填埋,焚燒率近100%。構建“區收運、市處理”的主城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理模式,3.6萬余家餐館納入收運體系。日均收運處置餐廚垃圾1 800t,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100%。構建以水泥窯協同處置、堆肥、生產建材等為主的多元處置模式,主城區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理規模達1 770t/d,無害化處置比例達到100%。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聯動,將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情況與醫療機構執業校驗掛鉤,規范醫療廢物源頭分類、貯存及轉移等管理,全市鎮級及以上5 900多家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實現全覆蓋。
2.4 短板設施建設方面
新建5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場,全市一般工業固廢集中處置能力達1.444×107m3。建成工程渣土填埋場28個,主城區工程渣土全部無害化處置。投運2 100t/d的渝北區洛磧餐廚垃圾處理廠,主城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100%。加快《重慶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布局規劃》的實施,全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1.665×106t/d。
2.5 循環產業構建方面
打造兩江新區園區循環化改造,突出重慶產業特色,以汽車行業為重點,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模式。開展固體廢物虛擬產業園,實現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處置等信息共享。發揮大渡口環保產業園,打造固體廢物循環產業鏈。
2.6 宣傳教育營造方面
創新開展“無廢細胞”示范創建。制定完成“無廢機關”“無廢商圈”“無廢飯店”“無廢社區”“無廢公園”“無廢學校”及“無廢景區”等七類“無廢城市細胞”評價標準,明確了創建流程。創新各種宣傳模式和宣傳效果。
2.7 監管平臺打造方面
創新打造固體廢物“六網”協同融合。新建或改造走馬、界石、夏家壩等3處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完善了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和裝修垃圾收運消納體系建設。創新打造智慧管理“固廢云”,依靠生態環保大數據系統來實現收集、運輸、轉移、利用、處置等環節全過程監管。
3 結語
雖然當前重慶市在重慶(主城區)“無廢城市”建設上具備良好的基礎,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難點仍然不少,在未來還有許多需要進行改進的地方。希望通過上述論述可以為重慶(主城區)“無廢城市”的進一步建設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孫常云,張金科.開啟無廢城市建設“雙車道”的環保技術[J].今日科技,2020(01):48-49.
[2]胡學敏.從“無廢城市”看高能環境的“大固廢”版圖[J].城鄉建設,2020(01):46-47.
[3]徐揚.固體廢物綜合管理與無廢城市建設[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9(12):68-70.
[4]羅亮雄.固體廢物污染對環境的危害與防治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9,37(10):142-144.
收稿日期:2020-04-11
作者簡介:蔡洪英(1986-),女,漢族,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