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對于農村環境進行的治理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求農村生態環境具有更高的質量。目前來看,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并不高,沒有治理環境的經驗,治理的速度比較緩慢,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以為什么要對農村環境進行治理,農村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該采取哪些對策來解決農村環境治理中的問題等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到農村進行環境治理,提高環境質量。
關鍵詞:農村環境治理;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5-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5.148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Liu Xiaodong
(Tianji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At present,it is urgent to manage the rur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quired to have a higher quality.At present, because the economic level of rural areas is not high,there is no experience in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the speed of governance is relatively slow,and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is not ideal.In this paper,why should the rural environment be treat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ur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what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rur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re studied,hoping to help? To help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Key words: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Problems;Countermeasures;Research
1 為什么要對農村環境進行治理
1.1 有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環境問題是經濟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后遺癥。由于大力發展重工業,出現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部分失衡等現象,產生了嚴重的危害,為此,必須要建設生態文明,以生態文明為理念對經濟進行發展[1]。要加大對農村環境進行治理的力度,加強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保障農村所提供的蔬菜、糧食、牲畜是綠色安全,讓人能夠放心食用的,確保人民的飲食安全。
1.2 能夠幫助實現鄉村振興
我國目前大力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它要求農村的環境是生態的、適宜人們居住的。所以,對農村的環境進行治理,能夠給人們提供更適宜的生活環境,保證農村居民的生活是安全的、健康的;對農村的環境進行治理,形成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農村,使農業可以持續穩定的進行發展。
1.3 能夠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目前,我國大部分貧困鄉村的環境都有著一定程度的污染,減輕環境的污染能夠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以此來消除貧困,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2 農村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當地政府過度重視經濟發展,忽視了環境狀況
過去,我國為了能夠快速發展經濟,一直使用比較粗放的發展模式,以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為了提高地方的經濟水平,地方政府過度重視經濟發展,忽視了環境狀況[2],在農村大力發展重工業,對農村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這種舉措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對于農村環境治理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2.2 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過大,為提高農村經濟采取了不恰當措施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都比較的閉塞,地廣人稀,將種植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這個時期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就是過度使用土地所導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的荒漠化。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加大了工業化建設力度,逐漸對農村展開了改革,使農村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發展的重點仍然是城市,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過大。為了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提高農村的經濟水平,地方政府采取了不恰當的措施,在農村引進了大量的污染型企業,嚴重危害了農村原本的生態環境[3]。除此之外,城市還在治理環境時將產生的污染轉移到了農村,使農村原本的狀況雪上加霜,更加不知從何處來下手開展環境治理工作。
2.3 沒有形成完整的對于農村環境進行執法的體系
我國環境保護的核心法律是《環境保護法》,它能夠作為法律依據來幫助地方政府開展環境治理工作,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有著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很大的差異,對于環境進行的治理工作也并不相同[4]。國家在進行環境立法時,側重點主要放在了城市,沒有形成完整的對于農村環境進行執法的體系,很多條例都不適用于農村環境的治理工作。再加上地方政府過度的追求經濟水平的提升,環保部門不能發揮出自己的實際作用,無法開展農村環境治理工作。
2.4 農民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
一個地方它的環境如何和當地人如何對待它脫離不了關系。農村之所以會臟、亂,主要是因為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水平偏低,缺乏對于環境進行保護的意識。農村接受的教育不如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眼前利益,愿意利用環境來換取利益。除此之外,農村居民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夠直接影響到環境。比如說,隨手亂扔垃圾、濫用農藥、對于污水采取不當的方式進行處理等[5]。
3 應該采取哪些對策來解決農村環境治理中的問題
3.1 改變政府職能
在進行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時,政府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6]。要轉變政府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同時借助市場的作用來促進社會企業與個人積極參與到農村的環境治理工作中。
3.2 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
在對農村環境進行治理時,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使農民能夠主動參與到治理工作中,保障農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建設適宜農民居住的美麗鄉村。
3.3 加大環境治理的成本投入
3.3.1 政府給予扶持
政府要鼓勵農民對傳統的生產方式進行創新,對于使用綠色節能環保技術的企業和農戶進行扶持,讓他們享受到優惠,更好地進行發展,起到帶頭作用,帶領更多的農戶去對環境進行治理。
3.3.2 公開資金的使用情況
在對農村環境進行治理時,資金使用應有的放矢,從根本上解決問題[7]。除此之外,政府要對群眾公開資金的預算以及使用情況,減少貪污情況的出現,使農民增加對政府的信任感。
3.4建立完善的環保法律體系
在《環境保護法》的基礎上,增加對農村環境治理的內容,使農村環保工作能夠有法可依[8]。在執法時,要嚴格遵守法律規定,明確環保部門的責任,對于違法行為進行懲處。
3.5提高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
對學生普及環保知識,讓學生能夠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對農民群眾進行宣傳,增加他們的環保意識,讓他們了解到對環境進行破壞是違反法律的,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主動對環境進行保護[9]。
參考文獻
[1]李佳,胡子君,房建恩.分散式農村垃圾治理研究——以美國分散式農村的垃圾多元治理為例[J].農業經濟,2019(02):32-35.
[2]張珊珊,張彩玲.“美麗中國”視域下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研究——以盤錦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為例[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04):38-40.
[3]賈小梅,王亞男,陳穎,等.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對策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43(06):108-112.
[4]賈小梅,趙源坤,于奇.關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農村環境治理思考與建議——以貴陽市紅楓湖沿湖村寨生活垃圾治理為例[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43(02):11-13.
[5]韓冬梅,次俊熙,金欣鵬.市場主導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美國經驗及啟示[J].經濟研究參考,2018(33):33-39.
[6]張明月,鄭軍,高志峰.山東省農村生活環境污染治理:政策特征、成效、困境與路徑優化[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3):66-71+91.
[7]白楊,布和礎魯,張銳薛,等.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的對策研究——基于重慶市3個區縣的實地調查[J].科技促進發展,2017,13(04):262-266.
[8]彭中遙,鄧嘉詠.法治視野下農村環境現狀調查與保護對策——基于湘中地區9個行政村的實證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04):47-53.
[9]趙紅,王維幸.基于激勵理論的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投入機制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0):223-226.
收稿日期:2020-03-05
作者簡介:劉曉東(1988-),男,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村相關規劃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