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史兆偉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1)
隨著科技的發展,煤礦救災機器人應用受到關注,礦山救災機器人有很高的要求。設計適用的礦山移動機器人是研究者面臨的緊迫問題。近年來智能機器人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全局規劃與動力學計算等模塊應用技術推動機器人智能能力的增強,為保證智能系統擴展,要求機器人控制系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使得機器人控制系統研究成為亟待研究解決的復雜問題[1]。
針對集中控制結構具有速度慢、耗時大、花費高、可靠性差等缺點,本文提出一種總線型分布式體系結構,此研究主張系統結構完全分散,每一種功能都采用一片單片機或者其他微控制器來完成,并通過總線將幾個系統進行連接,該系統共有5個節點,分別為:中央控制模塊節點、超聲避障模塊節點、導航定位模塊節點、圖像處理模塊節點以及其他執行機構節點,其整體硬件結構如圖1所示。
主要模塊的功能如下:
(1)中央控制模塊:是整個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機器人的運動控制、運行軌跡的規劃、各種傳感器信息的處理均由嵌入式微處理器ARM來處理完成。
(2)CAN總線接口模塊:CAN總線把ARM中央控制模塊、超聲避障模塊、導航定位模塊等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個分布式控制系統。
(3)超聲避障模塊及導航定位模塊:通過各種傳感器完成對周圍環境的信號采樣,并把采集到的信號處理成特定信號送到ARM處理模塊中以供其控制使用。

圖1 移動礦山機器人控制系統流程
近年來,我國煤炭產量超過10%的速度增長,礦難事故頻發,百萬噸死亡率為4.17,全國煤礦發生死亡人數占世界的80%,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煤礦事故高發,重大事故頻發,事故后井下救援工作任務繁重。
目前我國采用救援方式基本為救護隊下井搜救,搜救方式時間長,我國煤礦重特大事故高發,要求必須及時進行快速有效的井下救援工作,煤礦井下環境特殊,井下環境會受到不同程度破壞,井下與地面救援不同,搜救人員基本在巷道被破壞,高瓦斯惡劣條件下開展救援工作,工作難度大,礦難事故發生井下救援最佳時間較少,礦井中巷道縱橫交錯,要想實施有效的救援,關鍵是準確確定井下曠工的具體位置[2]。
礦井是機器人相關研究發展緩慢的領域,各國對煤炭需求日益增長,將機器人技術引入礦業,主要用于掘進,采煤等方面,國外很少有國家進行機器人研究,美國,英國等是開展礦山救援機器人研究的最早國家,研究礦山救援機器人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煤礦生產經常受到火災等災害的威脅,井下事故分為火災事故,運輸事故等,及時有效的救援搶救工作是減少事故損失的重要任務,如果井下作業礦工不能及時升井會被困在一些局部區域內,搶救工作第一要務是搜救井下遇險礦工。我國煤礦企業超過兩萬座,國有重點煤礦基本有自己的救護隊伍,我國歷來重視礦業生產安全,國家安全生產成立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礦山救援網絡形成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模式。
井下救援工作與地面救援不同,礦山救援工作主要由救護隊與消防部隊救援,災后井下環境條件特殊,一些搜救方法不適合井下使用,礦井發生損毀為搜救工作帶來困難,精確定位井下人員位置是搜救工作的首要任務,救援設備缺乏加大了搜救工作的難度。
井下礦山搜尋機器人設計中應基于礦山事故特點考慮相關因素,要滿足礦井特殊工作環境,要有快速搜尋井下人員功能,具有簡單的急救功能,煤礦井下環境復雜,事故發生后井下地形,氣候條件惡劣,機器人需要具備快速搜尋的軟硬件,災后發生前后井下特殊環境要求,機器人需要運動靈活,具有越障礙的能力,能通過一些狹小空間,具有耐高溫,具備簡單急救功能。
礦山搜尋機器人主要滿足井下事故后工作環境要求,礦山搜尋機器人主體結構采用履帶式,設計四履帶結構[1]。
井下搜尋工作對機器人外形尺寸有要求,應考慮電源,控制電路的布置,有小的質量與轉動慣量。
礦山搜訓機器人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車體,視覺識別系統,控制系統等。車體是機器人系統的運動平臺,承擔機器人井下行走功能,傳感器系統主要由超聲波傳感器及氣候參數檢測傳感器組成,用于收集井下氣候情況,機器人視覺識別系統由單目黑白CCD與數據采集卡組成,進行圖像處理與礦工識別。為井下救援決策工作提供現場數據。控制系統承擔機器人運動控制等工作。通訊系統完成內部系統數據傳輸,機器人后方井下臨時基站數據傳輸,可采用光纖傳輸方式。
礦山搜尋機器人運動控制通過履帶單元運動協調控制,包括對直流伺服電機驅動主動輪轉動速度控制,對第二輪直流伺服電動機轉動支架轉動速度控制。
采用上下位機控制模式,通過通信系統與底層控制器作用,機器人控制系統由控機,電極驅動器等部分組成,機器人上位機根據傳感器采集狀態數據發出指令,調整運動狀態參數。
上位機是控制系統的核心,主要是規劃機器人系統動作,處理傳感器信號,視覺信息與圖像處理等,通過PCI總線接口連接多軸運動控制卡,采用八軸運動控制卡作為系統底層控制器,接受編碼器反饋信號,控制驅動電動機速度,腿式轉動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進行伺服控制,實現履帶單元行走等基本動作,履帶單元基本動作組合實現機器人運動,DSP芯片適用于數據量大的數據采集系統,較好滿足機器人運動精度的控制。
針對集中式控制結構具有速度慢,花費高等缺點,提出基于CAN總線的分布式體系結構,每個功能采用單片機完成,通過CAN總線連接子系統,系統有中央控制模塊節點,導航定位模塊節點,及其他執行機構節點系統。
中央控制模塊是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機器人的運動軌跡規劃由嵌入式處理器ARM處理完成,CAN總線將ARM中央控制模塊,導航定位模塊等聯系,導航定位模塊完成對周圍環境信號采樣,將采集信號處理成特定信號供ARM處理模塊使用[2]。
中央控制模塊系統采用周立功單片機公司開發實驗平臺,是功能強大的32位ARM開發板,核心控制芯片采用ARM7TDMI-S內核,具有JTAG調試功能。提供鍵盤,LED等常用功能部件,具有CF存儲卡結構等,方便了在ARM嵌入式系統織進行開發實驗。CAN總線是支持分布式控制的串行通信網絡,在自動控制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支持差分收發,傳輸距離較遠。
導航等模塊節點CAN接口電路系統采用獨立的CAN控制器SJA1000,主要完成CAN通信協議,實現接受信息的過濾等。由于使用中央控制模塊開發板提供串行RS232接口,系統采用CSM100芯片,實現UART串行數據的雙向透明轉換。
實驗通過超聲波傳感器進行周圍環境采樣,發送梳子信號流到接地CAN總線接口模塊,對信號流進行拆分形成CAN總線報文幀,中央控制模塊經過節點的CAN接口??简炇請笪膸?,確認報文幀由超聲波模塊送的信號流,ARM分析決定機器人運動,發送控制信號,驅動模塊轉換完成PWM信號控制電機速度。
本文基于移動礦山機器人要求,設計CAN總線分布式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系統中央控制模塊硬件電路,實驗論證系統可靠性,控制系統具有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