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洪林
(云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心實驗室,云南 昆明 650217)
最近幾年,國家經濟日趨發展,這也給工程施工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造就了諸多的現實成就。就地質勘察行業而言,有著迅猛的發展勢頭,不論是地質勘察的工作量,還是技術要求,都增長迅速,如此,對于地質勘察的質量和安全也是巨大的挑戰,需推進其不斷規模化和結構化的發展。另外,一些地區因為自然地形存在著一定的限制,使得地質勘察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并且獲取了諸多的成果,同時也積累了諸多的寶貴經驗。而怎樣較好的將不同工程地質勘察階段地質體的測試方法進行科學的應用,也是業內相對關注的熱點,本文將對不同工程地質勘察階段地質體的測試方法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
如果即將施工的工程較為重要,在其施工場地上進行地質勘察,是為了對前期工程的地質材料、施工設計以及修正的施工圖進行檢驗。在完成上述這些勘察任務時,進行工程地質測試工作,其目的和任務隨勘察階段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進行巖土試驗的時候,要基于動觸探、靜觸探,將快速試驗法、測井試驗法貫入,使得巖土相關資料可以獲取。上述資料能夠從可壓縮性特征等層面對于巖土性質以及成分的資料進行補充,利于科學的進行最佳方案的選擇。如果估計值可以通過一級單一巖性地質體的分類指標進行表示,給出的模式應該是幅值。類似極限抗壓強度、貫入指標等,如果就統計材料的一致性進行了校驗以后,給出平均值。就巖土性質的相關資料而言,其有著0.8左右的置信概率。此置信概率可以通過如下模式進行表現:第一,通過圖直接將野外現場方法獲得的分類指標幅值以及估計值標記出來。第二,在劃分一級單一巖性地質體的邊界上,用連續性未遭中斷的指標回歸平面表示。
進行工程地質單位以及相關特征劃分的時候,可以依據測試結果。這個測試是通過有序系統在施工場地范圍深度內(最簡單的情況是在有效影響帶深度以內)進行。從工程設計師角度來看,要對工程配置的各類計劃進行校核,因而要充分了解場地中的每一個地段中的地質材料,從而對建設工程地基設計進行精確的計算。測試工程地質的時候,通過擾動土樣將分類指標明確出來。結合這些指標的評價結果和工程施工的規范及相關標準,對于使用的巖土性質指標的標準值進行初步的計算。如果是施工位置所在的最佳配置地帶,要利用原狀式樣對巖土的可壓縮性和強度進行測定。

圖1 場地施工的分類圖
選定工程項目具體分布的位置后,完成項目工程施工地基的最后設計與計算,同時進行施工實施設計的編制。要將有關工程施工影響范圍內地質環境特征(地質結構、水文地質條件、巖土性質)等相關地質資料提供出來。上述資料是基于特定范圍進行地質勘察而得,在進行勘察工作過程中,除了鉆探等工作,還包括了工程地質的測試。
在工程項目進行系統勘查過程中,我們的主要測試工作有:第一,獲取巖土性質指標的相關資料,為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將工程地質單元進行準確區分;第二,采用規定的置信概率對工程地質體和地質體進行平均值的估算;第三,工程項目施工中出現斷面巖土體進行不同等級的劃分。
通過對工程地質勘察數據資料分析得知,工程勘察成果的圖式要滿足實際施工需求。基于數據資料,將工程地質勘察成果制作成模型,將垂直斷面之間互相影響區域進行區分。地質勘察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獲取和計算出影響巖土性質的相關數據資料。從項目施工角度來說,它的設計規模、平面布置、施工具體位置等都需要在施工前完成規劃與設計。因而全部的工程勘探、巖土性質測試,都需要根據項目工程施工計劃做好相關布置。為了確保地質斷面圖制作的準確性,建立起計算圖式。
所有勘探工程均應揭露至建筑物影響范圍的下界。從鉆孔(試坑)里采取原狀樣,除巖土的其它性質指標外,尚需用其測定強度和可壓縮性指標。測試工作量應足以獲取置信概率為0.85~0.95的平均值。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地做好不同工程地質勘察階段地質體的測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是有效改進和提升勘察質量的重要手段,因而,需要做好對其的管理和控制,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將其技術優勢充分的顯現出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勘察管理、工藝技術、工程應用等,在具體應用不同工程地質勘察階段地質體測試方法的時候,還伴隨很多層面的不足和缺點,使得地質勘察測試工作的成果還有可以完善空間。對于勘察工作者而言,需要基于地質勘察工作的實際需求,結合勘察技術的基本原則和規律,重視勘察流程的不斷優化,不斷更新勘察理念,加強優化勘察模式,為提升勘察成效提供相應的技術參考,為更好的推進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