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營 王真真
摘? ? 要:隨著新時代迅速發展,建筑行業得到了長足進步,常規建筑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發展的要求,所以裝配式建筑就孕育而生,其具備建設快、品質高的特點,然而對于裝配式結構的設計而言也有著諸多的難題存在。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設計要點;問題
1? 引言
裝配式施工是一種將建筑主要構件進行預制,并在施工中通過安裝、膠連焊接等方式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施工形式,在進行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工作時,不僅要根據工程建設區域的情況、工程建設需求等進行科學設計,還應做好工程成本精算、流程布置以及各專業班組與構件供應方的配合布局,以保證裝配式建筑的有效推進。
2? 裝配式建筑的特點
預制混凝土結構就是在構件預制廠內,大規模的生產梁、板、柱、墻板等各種建筑中的結構構件,通過運輸然后經過焊接、螺栓連接以及澆筑等,將其加以連接,繼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筑。預制裝配式建筑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批量化的生產,將批量化生產的構件運輸至工程施工現場加以組裝,這種建筑設計形式與傳統建筑結構形式相比,不管是在施工質量還是施工效率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顯著的優勢。由于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的應用,減少了施工企業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人力和施工成本投入,促進了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降低了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安全隱患發生的幾率。此外,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自身具有的顯著的環保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揚塵和噪聲等現象的出現,降低了工程項目施工對周邊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產生的影響,促進了工程建設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全面提高。
3? 裝配式建筑設計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前期準備
裝配式建筑防水節點施工時,為了確保其具有更強的防水性能,必須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施工之前,針對建筑及其周邊環境的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防水材料,以使防水材料在實際當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其次,詳細對各構件進行檢查,及時發現不合理的構件,并予以更換,確保每一個構件的質量,為防水節點施工打下良好基礎。其中,主要觀察以下幾個方面:①平整度,構件的表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凸起或凹槽等,若不平整,會影響與其他構件的裝配,增加防水難度,并降低建筑質量,因而需要將其更換。②質量,在構件的表面,是否出現裂紋,若存在裂紋,會受到內部張力的作用而不斷擴大,最終對建筑的防水與質量造成破壞,也應將其更換;③預埋膠條,膠條質量是否達到標準,位置選擇是否合理,粘貼是否牢固等,若其中一項不符合要求,則予以處理。
3.2? 提升設計人員的綜合能力
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工作具有綜合性強、設計精確性要求高的特點,要求設計人員針對裝配式建筑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而后根據建筑承載能力需求、建筑所處環境情況的綜合考慮成果進行裝配式建筑優化設計。因此在設計工作開展前,要對設計人員進行裝配式建筑特色化技術培訓,保證設計人員掌握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技能,為裝配式建筑優化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3.3? 重視裝配式構件及連接設計
預制構件應進行承載力、變形、裂縫驗算,還應進行地震工況下的承載力計算,況此外還要注意短暫設計工況(如翻轉、起吊、運輸、堆放堆放//安裝等安裝等))下的驗算。因為各工況下構件的受力模式不同或是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等原因,造成構件的最終截面和配筋不同。此外預制構件設計時應選位擇合理的連接部位(一般在受力較小的部位),劃分合理的構件尺寸和形狀等。預制構件設計在對整體結構進行設計過程中,要重點把握各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設計,保證各節點安全可靠,符合規范的各項要求,滿足結構承載力設計及抗震設計的要求。防止由于節點的缺點而致使整個結構不合理及安全隱患等。如:疊合構件的疊合面粗糙度占比要求,疊合梁的對接連接要求,主次梁之間的連接構造,預制柱與預制梁之間的連接節點構造等要求。
3.4? 用信息化技術提升設計科學性
在當前數據信息化時代的潮流下,建筑設計的工作也脫離不了信息化的需求,因此在裝配式建筑設計中,我們可以有效的通過信息化軟件提升設計工作參數檢驗的效果。要更全方面的保證裝配式建筑在設計上的科學與可靠性,這就需要設計工作者對于信息化軟件有著熟練的操作,通過可視化手段對于設計中不科學的問題展示出來,進而為問題的解決找到更具有科學性的方法。所以,信息化軟件的操作能力也是設計管控團隊和設計工作者們不得不重視的一點。
3.5? 防水材料與混凝土的黏結效果
對于混凝土來說,是一種堿性材料,采用過去的密封膠對其進行裝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加之施工時,墻體表面存在很多凸起或凹槽,也會對裝配造成一定干擾。因而,在裝配之前,應加強對防水膠市場的調查力度,獲取多種防水膠的信息,并針對工程的實際需求,選擇最佳的防水膠。如施工場所環境惡劣,或者是空氣水分占比較高,很容易產生泛堿的情況,影響模塊間的裝配效果,因而需要選擇抗泛堿能力強的密封膠。同時,選擇出相應的密封膠后,還應針對其具體特點,合理地進行應用,如采用雙組分改性硅烷密封膠時,需要在墻體的表面,涂抹相應的底液,之后才可涂抹密封膠,只有這樣,才會使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3.6? 結構節點的設計
設計人員在進行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時,必須嚴格的按照建筑功能、需求等進行建筑構造、連接方式的設計,才能確保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的規范性與準確性。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開展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工作時,必須以國家頒布實施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要求,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構造連接技術方案與連接形式融合在一起,確保建筑構造連接合理性,提高預制裝配式建筑構造的承載能力。比如,設計人員在設計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時,必須對構造連接中的受力問題予以充分的重視,在設計過程中仔細的檢查各個連接部分的受力能力,保證建筑結構的承載應力與傳遞應力滿足裝配式建筑結構的要求,才能達到促進預制裝配式建筑構造連接設計安全性有效提升的目的。
3.7? 裝配式建筑技術的施工組織管理措施
實際施工是完成裝配式建筑搭建的核心環節,其管理組織需要管理人員加以規范,在此環節中同樣可分為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是做好工序交底工作,在各個建筑環節結束后都要進行交底工作,以保證每一個建筑環節的質量都能夠得到檢驗,降低建筑質量出現問題的幾率,其中包括斜支撐技術交底,各種接縫處理交底,防水防開裂工藝交底等。第二是保護現成成品,成品包括已建成的裝配式建筑,以及未投入使用的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保護成品不被損壞能夠保證工程進度如期完成。第三是引入精細化管理,此管理主要以人為目標,實行作業實名制與責任終身制并舉的管理措施,使建筑責任落實到個人并永久跟隨,使全體工作人員在享有應得的權利時,也承擔起應盡的義務,此方法可以提高工人對建筑工程的重視程度,并保有敬畏之心以提升建筑工程質量。
4? 結語
在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發展中,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工業化程度高、管控效果好的建筑形式,與我國建筑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重合。因此,要大力提升裝配式建筑設計及建設的科學性,在實際工作中針對裝配式建筑設計的關鍵點進行嚴格把控,同時還應提升建筑設計人員對于裝配式建筑設計的認識,保證其設計能力,為裝配式建筑向著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提供助推力。
參考文獻:
[1] 陳春濤.裝配式建筑結構的設計要點及相關探討[J].建筑技術開發,2019(19):3~4.
[2] 尹祚會.裝配式建筑設計要點分析與優化策略[J].居舍,2019(2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