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據美國媒體報道,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合作開發一種口罩,可以檢測佩戴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對媒體表示,研究人員正在調整他們在2014年開始開發的用于檢測埃博拉病毒的傳感器,以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2016年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當時他們調整了這一技術以應對寨卡病毒。據稱,當佩戴者呼吸、咳嗽或打噴嚏時,如果他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這款正在研制的口罩將會發出熒光信號。柯林斯表示,該項目還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但結果是有希望的。他們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周內證明這個概念是可行的。
該研究團隊正在測試傳感器用極少的唾液樣本檢測病毒的能力。研究人員還在試驗在口罩內安裝傳感器,以及開發一個可以連接到其他非處方口罩的模塊。這一病毒識別技術據稱已經證明可以用于其他病毒,包括SARS、麻疹、流感、丙肝和西尼羅河病毒。柯林斯表示,隨著疫情限制措施的解除,這種口罩可能用于診斷新冠病毒患者,以及在公共運輸領域的篩查。他說:“當我們開放我們的邊境時,你可以想象當我們經過安檢時,當我們等待上飛機時,它會被用于機場。你或我可以在上下班途中使用它。醫院可以在病人進來或在候診室等候時使用它,作為誰被感染的預篩。”柯林斯表示,該實驗室的目標是在今年夏天結束前開始生產這種口罩,并向公眾發放。(來源:新浪網)
5月19日,國際生物學領域知名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了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夏慶友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并運用該平臺建立了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鑒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等。這一研究對于功能基因組學和動植物品種改良具有重要價值。
以家蠶這一鱗翅目模式昆蟲為對象,該研究團隊進行了全基因組文庫的構建與篩選研究,構建了覆蓋家蠶幾乎全部基因的CRISPR載體文庫和家蠶細胞文庫。在構建好CRISPR細胞文庫之后,他們進行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遺傳篩選,比如對家蠶在正常生長條件下必需基因和生長抑制基因的篩選,獲得了1006個必需基因和838個生長抑制基因,發現兩者在生理功能、代謝通路和細胞定位上具有完全相反的規律;在極端溫度刺激下的非生物脅迫篩選,發現了3013個響應極端溫度的基因及其潛在的機制等。

據了解,這項研究的意義在于,這種基于全基因組的突變文庫構建和篩選研究,對于功能基因組學和動植物品種改良都具有重要價值,將極大地推動家蠶功能基因研究進入規模化、自主知識產權化的新階段,促成家蠶遺傳育種的精準化、規模化、工程化和多元化,為產業創新升級提供新的思路。(來源:重慶日報)
5月20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通過網絡視頻形式組織召開了由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原工學院(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共同承擔的“120頭高效率超細氨綸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項目鑒定會。
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中國昆侖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的7位專家組成了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由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聚酯工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蔣士成擔任,副主任委員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工程專家張鎖江擔任。
鑒定委員會審閱了相關資料,聽取了承擔單位的匯報,觀看了生產現場視頻,委派專家組成員考察了生產現場。鑒定委員會經質詢和討論,對該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
項目開發了超細氨綸制備成套技術及裝備。通過分子結構設計和聚合工藝與裝備的集成創新,開發出聚氨酯高效聚合技術,成功制得超細氨綸用高品質聚氨酯;創新設計120頭高密度紡絲系統,自主研發氨綸卷繞頭,開發出高密度多頭紡絲和高精度低張力卷繞干法高速紡絲關鍵技術,實現了超細氨綸的高效穩定生產;開發了氨綸生產過程智能控制軟件,實現了全流程智能監控。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任務書的要求,一致同意通過鑒定。建議加大推廣力度,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日前,據外媒稱,位于西班牙卡斯特利翁省海梅一世大學科技園區的Nob166公司已開發出一種功能強大的消毒劑“NOB166”,擁有長達7天的防護能力,能夠阻止新冠病毒在紡織品表面復制。這種消毒劑可用于旅館、醫療機構或家庭中,以確保紡織品表面在一周內無病毒。Nob166公司總經理諾埃利婭·貝爾特蘭表示,此前市場上還沒有能夠防止新冠病毒在紡織物上復制的產品。衣物、床單、毛巾、餐巾、窗簾、拖把、桌布、睡衣、制服等紡織品僅在清洗后得到消毒,但可能很快就會受到在其周圍工作的人員或使用者的污染。例如,酒店鋪上干凈衛生的床單后,酒店員工可能會咳嗽或打噴嚏導致床單受污染,顧客在隨后使用床單時就有可能被傳染新冠病毒。而使用了NOB166消毒劑后,病毒在7天內無法在床單上復制。報道稱,目前,該公司正在向酒店業推廣該產品,該產品可以保證針對所有紡織品(包括枕頭和床墊填充物)的消毒,從而有望大大減少病毒的傳播。
貝爾特蘭指出,這款消毒劑起到了“裝甲”的作用,在一周的時間內釋放出離子,離子與包圍新冠病毒的脂質層結合,并將其溶解。使用這一消毒劑后,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因“多靶點”效應而暴露和遭破壞,防止保護膜的形成、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和DNA的生成,從而在一周時間內阻止病毒復制。公司研制這款產品的初衷是利用納米技術進行冷消毒,偶然間,在一次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抑制病毒的時間延長了,織物受到持續保護。結果表明,該產品的微粒能夠以可控方式釋放銀離子長達一周時間,并干擾任何微生物的蛋白質,從而阻止其復制。
報道稱,目前該公司已經在大型商超中銷售該產品。此外,隨著新冠病毒危機的蔓延,研究人員在多次測試中證實,僅需極少量的產品就能很大程度上遏制新冠病毒在織物上的復制。(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