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迎合人們對服裝的審美需求,服裝款式的設計在不斷創新,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拼接服裝,有機織面料與針織面料拼接、深色面料與淺色面料拼接、深色面料與深色面料拼接等。不同組織結構、不同染色方法的面料拼接在一起后,各自的色牢度存在差異,這些紡織品在洗滌后容易出現淺色部分被沾色或者深色部分交叉互染現象。由于染料通常由深色部位向淺色部位遷移,從而淺色部位易產生沾色現象;同時,深色與深色相拼接時,如果兩種深色面料的色牢度質量不好,也會出現交叉互染現象,影響紡織品的外觀。
有很多消費者反映拼色服裝在進行日常洗滌過程中,常常發生染色現象。比如,由黑白純棉面料拼接而成的拼色衛衣,在洗滌后白色面料往往會沾到黑色面料的顏色;或者由黑色面料和深橘紅色面料拼接而成的純棉服裝在洗滌干燥后,橘紅色面料會變得偏粉色,黑色面料也會出現變色。
對于以上現象,我們可以通過纖維本身的染色機理對以上這種拼接互染問題進行分析。以棉纖維為例,染色過程中棉纖維的部分基團與染料結合,或者大分子之間結合,在潮濕環境下,棉纖維會發生劇烈的溶脹,纖維間隙會增大,染料分子會通過這些間隙滲進棉纖維內部。然而在常規洗滌中這一過程是可逆的,深色染料會脫離纖維而滲透在淺色面料纖維中,在干燥后淺色面料部分就會出現沾色現象。所以純棉類拼色服裝比較容易產生拼接互染現象。然而,對于滌綸類拼色服裝來說,其染色工藝為纖維分子鏈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劇烈運動,纖維分子間的空隙瞬間擴大,染料分子從而能夠滲透進來。完成染色后染液會逐步降溫,直到降溫至滌綸的玻璃化溫度以下,此時染料分子會凝固在纖維固體中,在一般用常規洗滌過程中染料分子不會脫離纖維,因此,純滌綸拼色服裝不易出現拼接互染現象[1]。另一方面,日常洗滌時自來水中的氯物質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衣物上的染料分解;常用洗滌劑多為堿性成分,這類的堿性殘留也會導致染料分子從纖維上分解下來,最終導致拼接面料互相染色等現象。此外,喜愛穿牛仔服裝的消費者反映,牛仔服裝在穿了一段時間后,白色口袋面料往往會被牛仔面料染色,尤其是在縫接部分,染色最為嚴重[2]。在日常穿著中,我們身體會產生溫度和濕度,并且衣服也會產生摩擦,染料會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和摩擦振動下慢慢從深色面料中脫落下來,從而依附在淺色的拼接面料上,尤其是在深淺面料拼接處,染料遷移[3]最為嚴重,最終導致淺色拼接面料被沾色。
鑒于拼接服裝出現的拼接互染現象,國家及服裝行業修訂了相關標準來檢測拼色服裝的拼接互染色牢度及考核拼色服裝的拼接互染色牢度的質量。表1為常用標準中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檢測方法和判定方法,表2為常用標準中耐皂洗色牢度和拼接互染色牢度的考核要求。
從表1可以看出,GB/T 31127—2014規定了兩種測定紡織品拼接互染色牢度的試驗方法:洗滌法和浸泡法,最終評定淺色試樣的沾色級數,此標準適用于由深、淺色織物拼接而成的各類紡織品,非拼接的紡織品可參照執行,應用該測試方法可在發生拼接互染現象之前進行預測性評估,以幫助紡織服裝企業進行質量控制,防止質量事故的發生,還能在發生拼接互染現象之后進行質量事故診斷,為商家貿易摩擦提供仲裁依據。
除GB/T 31127—2014以外,其他標準是通過GB/T 3921—2008方法A(1)進行試驗測試,并且都適用于由兩種不同顏色織物拼接而成的紡織品,即可以是由深色、淺色拼接而成,也可以由深色、深色拼接而成。其中,GB/T 22849—2014、FZ/T 73020—2012、FZ/T 73025—2013、FZ/T 73026—2014、FZ/T 73045—2013、FZ/T 73052—2015是通過評定淺色面料的沾色情況來判定拼接互染色牢度,FZ/T 81007—2012、FZ/T 21294—2014、FZ/T 26385—2011、FZ/T 22853—2009是通過評定兩種不同顏色面料的沾色情況來判定拼接互染色牢度。
由表2 可以得出,常用標準中的拼接互染分等要求都大于等于耐皂洗色牢度的分等要求,這就表明在設計拼接服裝的時候,不能只關注每一種面料的耐皂洗色牢度,更要注重兩種面料的拼接互染色牢度。因為如果每種面料的耐皂洗色牢度都是3級,而通過試驗測試,發現兩種面料的拼接互染色牢度等級小于4級,這樣的話,由該兩種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裝往往拼接互染色牢度會不及格,這種服裝就存在質量問題,不允許出現在市場上。一般來說,耐皂洗色牢度大于等于4級的面料,其拼接而成服裝的拼接互染色牢度也會比較好,而耐皂洗色牢度差的面料,拼接互染色牢度很有可能會不合格。
拼色服裝中也包括西服、風衣、羊毛絨大衣、撞色針織毛衫等,部分紡織品需要進行干洗清潔,比如西服、領帶、羊毛衫等,由于“撞色”服裝的拼接色差、染色試劑、染色方法、纖維成分等不同,因此很可能造成衣服干洗過程中顏色遷移、深色互染、淺色沾色等情況,而目前我國的服裝標準中并沒有規定耐干洗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測試方法。
建議可以先嘗試將GB/T 31127—2014《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拼接互染色牢度》中的普通拼接互染中制備試樣方法與GB/T 5711—2015《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四氯乙烯干洗色牢度》耐干洗方法結合起來,提出全新的耐干洗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測試方法,對不同面料在不同干洗劑條件下進行拼接互染測試,為建立紡織品耐干洗拼接互染色牢度測試標準提供參考。然而,標準GB/T 31127—2014的適用范圍是由深色與淺色織物拼接而成的各類紡織品。但是對于適用耐干洗拼接互染測試的紡織品來說,秋冬裝比較多,顏色較深、較亮的衣服種類多,因此,建議耐干洗拼接互染的適用范圍還應該包括深色與深色拼接的紡織品,比如,GB/T 5711—2015與GB/T 26385—2011等標準結合起來,或按實際情況進行拼接互染測試[2]。

表1 常用標準中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檢測和判定方法

表2 常用標準中耐皂洗色牢度和拼接互染色牢度的考核要求
通過以上對拼色服裝中拼接互染色牢度問題的討論和分析,不同顏色面料的拼接組合,對服裝色牢度產生了影響,尤其是服裝的拼接互染等色牢度,通常表現為洗滌后或在存放中,由于染料通常由深色部位向淺色部位遷移,淺色部位易產生沾色現象或者染料從一種深色面料遷移至另一個深色面料,從而產生交叉互染現象,影響紡織品的外觀。因此,建議在設計拼色服裝時不僅要考慮所用面料的耐皂洗色牢度,更要注重對所用面料的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檢測和把控。與此同時,要嚴格控制拼色面料的色牢度,選用色牢度好的面料,或者改善所用面料的色牢度,降低拼色服裝出現交叉互染或染料遷移現象的可能性,從而提高拼色服裝的質量。此外,也需要對服裝色牢度考核標準進行完善,針對拼色服裝以及拼色部位設置專門的要求,確保其滿足要求。再者,當長時間浸泡拼色服裝或者存儲不當、洗滌不當甚至晾曬不妥時[4],都有可能會產生面料的變色或沾色,所以建議消費者遵循洗滌要求和存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