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紡織品眾多的檢測項目中,采用化學溶解法檢測紡織品成分最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問題,這是由于實驗室里面大多數的化學試劑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毒性,如果防護不得當,會噴濺到檢驗員身上,對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對于殘液的處理,部分實驗室不按照國家標準執行,直接將化學殘液倒入下水道沖走,不僅污染水資源,對環境也有污染。因此實驗室對化學分析殘液必須采用正確的收集、貯存裝置及處理方法。針對試驗過程中的問題,我所改進現有技術,設計了一種殘液收集裝置,讓化學實驗室收集殘液變得更容易,更方便。
我國現行標準中規定殘液的收集要求操作需在通風櫥內進行,在殘液收集的過程中,相關實驗室的通風能力應當與當前實驗室運行情況相適應,應符合GB 50736—2012或GB 50019—2015對通風的要求,因此化學實驗室應配備局部排風系統,通風櫥排風罩性能應滿足AQ/T 4274—2016的要求。此操作最好在通風櫥內進行。檢驗人員應按照規定穿戴防護服、長褲、手套、護目鏡、口罩等必要的防護用具,在有化學品沾染的情況下,長發應盤發或戴帽,不能穿高跟鞋、涼鞋、拖鞋、短褲、短裙等露手腕、腳腕部位的衣服進實驗室。
當前使用的殘液收集方法是將紡織品殘留物過濾到玻璃砂芯坩堝,真空抽吸排液,再加入少量的試劑清洗燒瓶,真空抽吸排液,加入新的試劑至坩堝中清洗殘留物,重力排液至少1min后再用真空抽吸;接著,冷水連續洗滌若干次,稀氨水中和兩次,再用冷水洗滌,每次洗滌先重力排液再抽吸排液。最后將坩堝和殘留物烘干,冷卻,稱重。這種方法操作復雜,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對于一些小型的普通實驗室不容易辦到。基于此,我們制作了一個簡易的,既方便又安全的收集殘液的裝置,能有效地解決當前紡織品化學溶解法殘液收集的一系列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發現此裝置操作簡便、快速,具有較高的應用及推廣價值。
裝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化學試驗案板上開一個孔,將漏斗放置于臺面孔上,漏斗下面連接一個塑料管,該管與一個專門存放殘液的桶連接,在進行化學試驗時,把準備好的試樣放入三角燒瓶中,每克試樣加入一定量的化學試劑,在一定條件下溶解完成以后,將殘留物用極細的網篩過濾到一個專門收集廢液的桶內,這里建議各種不同的試劑用不同的桶來收集,防止不同試劑在一個桶內反應發生危險。在重力排液的同時,用玻璃棒按壓殘留物,使殘液充分排出,隨后,將裝有殘留物的網篩放入清水中沖洗,稀氨水中和兩次,再次清水洗滌,最后收集殘留物烘干,冷卻,稱重。試驗結束以后,將漏斗取出,蓋住試驗臺上的孔,防止化學試劑味道散發在空氣中,對環境造成污染。注意,一定要經常檢查殘液桶,切不可等殘液裝得過滿的時候更換,容易溢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圖1 殘液收集裝置簡易圖
實驗室的廢棄化學品應按照GB/T 31190—2014的要求進行收集分類、收集貯存和日常管理。實驗室危險廢物應按照GB 18597—2001、HJ 2025—2012的要求進行收集貯存和處置。實驗室廢棄化學品應按照GB/T 31190—2014中第4章的要求分類收集,注明廢棄化學品種類,參照GB 15258—2009A1樣例或GB 18597—2001附錄A樣例編制安全標簽,該安全標簽應做好防腐蝕措施,并粘貼于收集容器遠離開口面的位置,同時詳細填寫《實驗室廢棄化學品收集記錄表》。如需對實驗室廢棄化學品進行混合收集,收集之前應明確廢棄化學品的成分,根據廢棄化學品具有相容性,一般可分為相容性表及化學品安全說明書的有關安全數據進行收集并如實進行標識。不明成分的實驗室廢棄化學品嚴禁與其他廢棄化學品混合收集。最后收集的殘液進入殘液桶,殘液桶必須使用密閉式容器收集貯存,貯存容器應與實驗室廢棄化學品具有相容性。若殘液桶中有多種相容的廢棄化學品混合貯存時,每次向容器中放入廢棄化學品時,均需登記廢棄化學品名稱、數量、時間等,并同樣附有《實驗室廢棄化學品收集記錄表》。若實驗室廢棄化學品被錯誤放置到容器中后,不應通過取出廢棄化學品來改正分類的錯誤,也不應隨意轉移到另一容器中,應按照混合廢棄化學品收集。收集貯存容器保持良好情況,如有嚴重生銹、損壞或泄漏,應立即更換。實驗室廢棄化學品不可置入收集生活廢棄物的垃圾桶內。殘液桶的存放時間不能過長,定期檢查殘液桶,不可等殘液裝得過滿再處理,定期送到具備處理化學品資質的化工廢液處理機構處理,且每次送液要進行記錄,做好臺賬,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