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彧成,梁健,2,王培,鄭妮,洪敏 ,郭永軍,2,李永仁,2
(1.天津農學院水產學院,天津市水產生態及養殖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4;2.天津市海洋牧場技術工程中心,天津 300457)
外套膜分布在兩片貝殼內面,是包裹內臟團的薄膜,其背面與內臟團的上皮組織粘連在一起。外套膜分泌形成貝殼的分泌機理一直是研究熱點。特別是其外側緊貼貝殼的珍珠層,可形成珍珠,長期以來備受青睞??O蟶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屬于雙殼貝類,俗稱“蟶子”、“青子”,殼較其他貝類脆,生長較快,是一種重要的養殖貝類[1,2]。關于櫛孔扇貝Chlamys farrei[3,4]、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5]、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6]、紫彩血蛤Nuttallia olivacea[7]、文蛤Meretrix meretri[8]等貝類的外套膜已有研究,但縊蟶外套膜的組織學和組織化學研究較少。
本研究采用HE 染色等組織學方法研究縊蟶外套膜的組織結構,采用Gomori 鈣-鈷法染色、汞溴酚藍染色和阿利新藍-PAS 染色方法分析其內在化學構成,旨在從組織結構和細胞內主要成分上找到縊蟶與其他貝類的不同點,為解決縊蟶貝殼易破損、運輸中大量死亡等問題提供參考。
實驗用縊蟶取自于天津市王頂堤水產批發市場,平均殼長為(53.24±2.23)mm,暫養于實驗室水箱中,選擇個體完整、規格相近、活力良好的縊蟶作為實驗對象。
將縊蟶放在解剖盤中,測量和記錄殼長、殼寬、殼高和體質量。用手術刀沿外套膜與貝殼交匯處插入,輕輕滑動解剖刀使外套膜與貝殼分離,用剪刀剪取約1 cm 長的外套膜,用貝類生理鹽水[8]清洗之后,置于固定液中。外套膜組織較薄,為防止固定時發生蜷縮,先將組織放在濾紙上緩慢滴加固定液,再將組織連同濾紙一同放入固定液中固定。
1.2.1 組織學方法
將組織塊在Bouin’s 液中固定12h 后,取出移入70%乙醇中保存備用。脫水劑為叔丁醇,各級脫水時間為1h,常規石蠟包埋,切片厚度6μm,H·E染色,常規方法封片。
1.2.2 組織化學方法
將組織放于Carnoy 氏液中固定,脫水、包埋及切片同上,用改良Gomorri 鈣鈷法顯示堿性磷酸酶(對照組切片于90℃的熱水中處理10min 使堿性磷酸酶失活),AB-PAS 染色法顯示糖類,汞溴酚藍染色法顯示蛋白質,中性樹膠封片。采用Motic BA600-4 數字切片掃描與應用系統高精度掃描切片,用Motic 數字切片助理Lite 1.0 觀察組織,采集圖片。
組織學觀察顯示,縊蟶外套膜無邊緣膜突起,上、下殼外套膜的邊緣膜直接愈合,有明顯的愈合點(圖版1-ⅰA)。邊緣膜(圖版1-ⅰB)較厚,顏色深,中央膜較薄,近似透明。
2.1.1 邊緣膜
如圖版1-ⅱ所示,邊緣膜顏色深,較厚,由結締組織(C)、肌纖維(D)、外側上皮(E)和內側上皮(F)組成,還分布有粘液細胞(向下箭頭)。
2.1.1.1 外側上皮
靠近縊蟶外殼一側的上皮層被稱為外側上皮,主要由單層柱狀纖毛上皮細胞(圖版1-ⅲ,向右箭頭)組成。細胞核位于底部,呈卵圓形,無粘液細胞分布。
2.1.1.2 內側上皮
靠近縊蟶外套腔一側的上皮層被稱為內側上皮,主要由單層柱狀上皮細胞(圖版1-ⅳ,向左箭頭)組成;內側上皮分布著大量細胞核明顯的粘液細胞。
2.1.1.3 結締組織和肌纖維
上皮層下分布的結締組織十分豐富,主要為疏松結締組織,內分布有較多肌纖維,肌纖維由內環?。▓D版1-ⅴG)和外縱?。▓D版1-ⅴH)組成,主要維持外套膜的伸縮,與外套膜的運動相關。
2.1.2 愈合點
縊蟶上殼和下殼的外套膜已愈合,沒有其他灘涂雙殼貝類所具有的邊緣膜突起,這是縊蟶外套膜的特殊之處(圖版1-ⅵ)。
2.2.1 改良Gomorri 鈣鈷法顯示堿性磷酸酶
縊蟶外套膜邊緣膜的外側上皮細胞經改良Gomorri 鈣鈷法顯示為陽性,細胞內含物有棕褐色沉淀,表明該部位有較強的堿性磷酸酶(ALP)活性(圖版2-?。?,對照組縊蟶同一部位的上皮細胞顯示為陰性,細胞內無棕褐色沉淀(圖版2-ⅱ)。而其他部位,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顯示為陰性,細胞內無棕褐色沉淀(圖版2-ⅲ和圖版2-ⅳ)。
2.2.2 AB-PAS 染色顯示糖類
縊蟶外套膜的邊緣膜內側和外側上皮細胞都被AB-PAS 染成藍色,說明含有酸性黏蛋白;外套膜邊緣內側的上皮細胞質(圖版2-ⅴ,向上箭頭)被染成淺紫紅色,說明含有少量糖類,分布有中性粘液物質;結締組織和肌纖維PAS 染色呈陽性,被染成紅紫色,染色相對較強,說明糖類含量較多。
2.2.3 汞溴酚藍染色顯示蛋白質

圖版1 縊蟶外套膜組織學觀察(橫切,H·E 染色)Plate 1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mantle membrane of razor clam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Transversal section,H.E.staining)

圖版2 縊蟶外套膜組織化學觀察Plate Ⅱ 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 of mantle membrane of razor clam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汞溴酚藍染色法顯示,縊蟶外套膜的邊緣膜外側上皮細胞染色較深,說明蛋白質含量較多,內側上皮染色較淺,說明蛋白質含量較少。而結締組織染色較淺,說明蛋白質含量較少,肌纖維染色很深,說明蛋白質含量很多(圖版2-ⅵ)。
組織學觀察表明,縊蟶的外套膜主要由邊緣膜和中央膜組成,但組織結構與雙殼貝殼類外套膜基本組織結構的特點有所不同??O蟶上、下殼外套膜的邊緣膜愈合而無邊緣突起結構,而文蛤[8]、紫彩血蛤[7]等雙殼貝類均有邊緣膜、中央膜和邊緣膜突起結構。
H·E 染色表明,縊蟶外套膜內、外側上皮分別為柱狀纖毛上皮和柱狀上皮,外側上皮細胞間分布一定量的粘液細胞。邊緣膜的外側為單層柱狀纖毛上皮,外側上皮染色比內側上皮深,因為內側細胞內有大量的粘液細胞,可以分泌大量粘液物質,說明位于內側上皮的細胞有一定的分泌功能。邊緣膜上皮下有大量泡狀疏松結締組織,其中還分布有大量肌纖維。縊蟶外套膜中含有較多粘液細胞,但是,外套膜不同部位粘液細胞的數量不同,形態也不盡相同。對櫛孔扇貝和文蛤的研究發現,外套膜和鰓絲等部位受水流沖擊影響較大,含有較多的粘液細胞[10,11]。縊蟶的外套膜中也含有大量粘液細胞,主要分布在外套膜的內側上皮細胞間,而且在邊緣膜處較密集。推測縊蟶的外套膜中粘液細胞的分布情況與外界接觸情況有關,即接觸越頻繁粘液細胞的數量越多。
組織化學方法顯示,在外套膜邊緣膜外側上皮細胞中堿性磷酸酶(ALP)活性較強,其余各部位均無明顯反應。背角無齒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外套膜的表皮細胞中,堿性磷酸酶反應很強,結締組織中只有游走細胞為陽性,其余細胞為陰性,肌細胞活性不明顯[12]。AB-PAS 染色法顯示:縊蟶外套膜的邊緣膜內、外側上皮均具較少糖類,結締組織和肌纖維中含有大量糖類。紫彩血蛤外套膜中,外側上皮含糖量多[6]。汞溴酚藍染色顯示蛋白質法的研究結果則表明,縊蟶外套膜內側上皮和肌纖維蛋白質含量少,外側上皮和結締組織蛋白質含量多。海灣扇貝Argopecten irradians 外套膜同樣也富含蛋白質,但是肌纖維和上皮組織含量多,結締組織中含量少[13]。
縊蟶上、下殼外套膜的邊緣膜愈合,無邊緣突起結構??O蟶的外套膜中粘液細胞的分布與外界接觸有關,即接觸越頻繁粘液細胞分布數量越多。糖類大多分布于結締組織和肌纖維中,上皮層中分布較少;蛋白質大多分布于外側上皮和結締組織中,內側上皮和肌纖維中分布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