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評選結果揭曉。
自2018年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以來,全國共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945件,涉及金額超過29億元,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做法。經過地方推薦、專家評審、公眾投票,綜合考慮案件的代表性、典型性,生態環境部最終確定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分別為:山東濟南章丘區6企業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貴州息烽大鷹田2企業違法傾倒廢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浙江諸暨某企業大氣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天津經開區某企業非法傾倒廢切削液和廢礦物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江蘇蘇州高新區某企業滲排電鍍廢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湖南郴州屋場坪錫礦“11·16”尾礦庫水毀災害事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深圳某企業電鍍液滲漏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安徽池州月亮湖某企業水污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上海奉賢區張某等5人非法傾倒垃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重慶兩江新區某企業違法傾倒混凝土泥漿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
此次發布的10個典型案例,涉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包括賠償磋商涉及多個賠償義務人的程序、第三方調解組織主持磋商、賠償磋商與環境公益訴訟的銜接、簡易案件的損害賠償磋商、磋商不成提起訴訟等主要內容。

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報告稱,新冠肺炎導致全球經濟滑坡,繼而引發能源需求和相關碳排放量下降,甚至在疫情消退后,還可能改變世界能源的獲取方式。
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比上一年下降6%。最大的變化或將發生在發達國家,如美國下降9%,歐盟下降11%。
國際能源署先前進行了100 天的研究,分析在疫情影響下的能源需求,發現2020 年全球能源需求下降6%,是二戰以來降幅最大的一年。細看每個區域的能源需求,美國能源需求下降 9%、歐洲降幅更達 11%。
這或許有助于降低全球的碳排放。截至4月30日,國際能源署估計今年的全球碳排放量將下降8%。根據巴黎協議目標,各國得在本世紀結束前,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攝氏1.5 度到2 度,各國每年得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7.6%。
各國的天空變得干凈許多,歐洲的二氧化氮和PM2.5 濃度分別下降37% 和10%。在中國,在最嚴格的封鎖期間,北京二氧化氮和PM2.5的濃度分別下降了25%和40%,湖北省的降幅更大。與同期相比,歐洲因空氣污染死亡的人數減少了11000人。
關于煙草和新冠病毒之間的關系,世界衛生組織5月11日發表了基于目前研究的最新聲明,表示吸煙者發展為重癥和死亡的風險更高,且目前沒有足夠信息證實煙草或尼古丁對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有關聯。
吸煙是許多呼吸道感染的已知危險因素,還會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嚴重程度。據澎湃新聞報道,世衛組織于4月29日召集公共衛生專家所做的研究綜述發現,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更有可能患重癥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主要侵襲肺部,而吸煙造成肺功能損害,使人體更難抵抗病毒和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