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主筆 劉國偉
在環保事項中的優先級不斷上升
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全國醫療廢物處置的壓力。5月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在2020年底前,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成一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實際上,妥善處理醫療廢物在各國環保事項中的優先級一直在不斷上升。幾十年來,各國在醫療廢物管理上一直都在摸索適合自己的路線和技術。

美國崔姆費雷特公司用來運送醫療廢物的專用車輛

2009年日本在迪拜建立的醫廢焚燒裝置,符合歐盟排放標準
各個國家和地區在醫療廢物的定義上并不統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醫療廢物是醫療設施、醫學實驗室和生物醫學研究設施產生的所有廢物,以及次要或分散來源的廢物。雖然醫療廢物四個字讓很多人非常敏感,但一個不引人注意的事實是,通常醫療機構產生的廢物中有75%至90%是非危險性(非傳染性、無害)的普通廢物,與我們日常家庭生活產生的垃圾相當。具備危險性的廢物主要指傳染性廢物,即被懷疑含有足以引起易感宿主疾病的濃度或數量的病原體(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或真菌)的廢物。
在醫療廢物的產生量上,有科學評估表明,世界各地的醫院每張病床日均產生約0.5千克廢物。但是,這項數據以及廢物的基本構成在各國相去甚遠。例如,高收入國家產生的醫療廢物里,塑料的含量要高得多,通常占全部醫療廢物的一半以上。由于廢物種類繁多,因此沒有單一的最佳解決方案來處理醫療廢物問題,選擇符合需求的回收利用模式和處置技術成為各國重點考量的問題。
日本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比較有效地抑制了廢棄物的產生,通過再使用、循環利用、熱回收等技術,逐步建立起廢棄物有效利用的技術體系。但是在上世紀中后期,日本也發生過因為多人使用同一注射器造成大規模的肝炎感染,也有過醫護人員在醫院內被使用后的注射器刺傷,感染乙型肝炎導致死亡的事故,類似的事故喚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以這些事故為契機,日本社會加深了對醫療廢物滅菌處理必要性的認識。
根據感染性垃圾的處理規程,日本醫療機構在處理感染性垃圾時按程序進行分類、消毒、放理和燒毀。目前,日本醫療廢物處理系統分為五個階段,即排出、貯存、收集運輸、中間處理和最終處理。排出階段、貯存階段主要是指,將感染性醫療廢物按照不同類別放入對應的專用容器,然后再把這些專用容器集中在專用的貯存設施。在回收階段,醫療廢物處理單位主要負責收集運輸、中間處理及最終處理。最后,這些醫療廢物會被送往相關專業處理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結束后,相關單位會將產業垃圾回收管理票返回到醫療廢物處理的委托單位。
在處置環節,因為僅通過單純的焚燒難以清除氯化氫和二惡英類物質,日本的醫療廢物焚燒爐根據二惡英類排放標準,在焚燒爐構造、運行方法、二惡英類清除系統等方面采取措施,在運行過程中抑制了煙氣中二惡英類物質的產生量。目前,醫療廢物的焚燒爐采用的是完全燃燒,能抑制二惡英排放、能安全焚燒的氣化爐、窯爐、立式爐等爐型。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在使用焚燒、熔融方法處理時,日本規定應使焚燒設備燃燒室內的煙氣溫度保持在800攝氏度以上,燃燒室處理能力不滿2噸/小時的時候,煙氣中二惡英類的排放指標應在5納克毒性當量值/立方米以下。雖然小型焚燒爐是主流的處理設備,也有很多醫院開發了各種滅菌處理設備,如干熱滅菌器及高壓蒸汽滅菌器等。
日本在境外建設的醫療廢物處理設施很能反映其技術能力。菲律賓的奎松城以及阿聯酋的迪拜市都建有日本的醫療廢物焚燒裝置。位于迪拜市的處理設施是海灣國家中第一個大型醫療廢物專用處理設施。該設施2009年竣工,符合歐盟標準,日處理能力為19.2噸/天,采用豎式爐排焚燒爐。該焚燒爐配備了煙氣過濾除塵裝置,助燃時不使用重油,因此能滿足嚴格的歐盟排放標準,是一個高效率、環保型的新型焚燒廠。
在1986年,美國環保署就提出了專門針對感染性廢物的處理方案,但1年多后的一起環境災難給公眾和環保部門上了難忘的一課,這就是“注射器浪潮”。
1987年和1988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新澤西州和紐約的海灘上,大量醫療廢物,包括皮下注射器等,隨著潮汐被沖上海岸,大西洋沿岸大片的海灘因此被迫關閉,往年興盛的海灘旅游行業受到重創。彼時公眾正因為艾滋病流行陷入恐慌,當局震怒之下追查到底,發現巨量的醫療垃圾來自紐約斯塔滕島上的弗萊士丘斯垃圾填埋場和布魯克林區的垃圾焚燒廠等地。
參與調查的新澤西州環保部門官員表示,他們相信這次污染事故并非偶然,可能是有意為之。理由是合法處置這些廢物的成本高達約1500美元/噸,而“密封的塑料垃圾袋在頂部被切開,以使廢棄物在海洋中擴散”。為緊急應對醫療垃圾處理不善的問題,美國聯邦制定了《醫療廢物追蹤法》,涉及非法傾倒人體組織、血液廢物和其他受污染的廢物的處理問題,該法為觸犯法律者規定了嚴厲的懲罰。1988年11月,該法經時任總統羅納德·里根簽署,于1989年6月正式生效,兩年后到期,負責管理和通過有關處置醫療廢物的法律的責任歸還各個州。

2019年7月,美國新澤西州海灘因出現醫療垃圾被關閉

泛濫的醫療垃圾是現代醫療事業的副產品
目前,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將傳染性廢物概括為5種物品,即血液、動物類、病理類、生物類和針頭。醫院的廢棄物收集系統大致可分為三類:手推車、重力滑道和氣力輸送管。工作人員通常將廢棄物裝入袋中,并將染有微生物的物品單獨隔離起來以供特殊處理。收集到的廢棄物必須迅速從發生地運到收集點,以供加工或作適當的處理。大部分醫院廢棄物在離開醫院前需要在醫院的初級處理點進行適當的集中和整理,包括壓縮體積、磨碎或打漿。除了現場處理可由生物醫學廢物處理公司處理外,回郵處理選項還允許廢物產生者將其返回制造商,包括歸還廢舊藥品和設備。盡管在美國的50個州都可以使用郵政服務,但回郵醫療廢物的處理受到非常嚴格的法規限制,收集和運輸容器必須獲得郵政部門的批準才能使用。
印度在1998年就通過《生物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置)規則》及其他有關生物醫療廢物管理的法規。2016年3月,印度政府公布《生物醫療廢物管理規則》,每個邦的污染控制委員會負責實施。新法規的頒行體現了印度加大力度整治本國醫療廢物管理亂象的決心。盡管針對不同的醫療垃圾規定了不同的處置方法,但許多醫療機構并不遵守規定。醫療廢物分類不當,或被傾倒到海洋中的事情時有發生。在印度邦迪切利等地,家畜穿行在有醫療廢物的垃圾場里,這大大增加了食用畜肉和奶制品的人類的染病幾率。
一項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醫院、療養機構進行的調查發現,有26%的醫生和43%的醫務人員沒有意識到與醫療廢物有關的風險。實際上,在該國大部分地區,對醫療保健設施工作人員開展培訓以普及對醫療廢物危害的認識仍是一項挑戰。世界衛生組織在2018年的一份報告中很好地概括了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醫療廢物管理上進展不力的原因:缺乏對與醫療廢物有關的健康危害的認識,關于妥善管理廢物的培訓不足;沒有廢物管理和處置系統,財政和人力資源不足以及對此問題重視不夠都是與醫療廢物有關的最常見問題;許多國家或者無法可依,或者有法不依。
世界衛生組織對此開出的“藥方”包括如下要素:建立一個綜合系統,明確處理責任、資源分配、處理和處置。這是通過逐步改進而持續下去的長期進程;提高對醫療廢物的相關風險以及安全做法的認識;選擇安全和有益于環境的管理方法,以便在收集、搬運、儲存、運輸、處理或處置廢物時防止人員受到危害。上述建議值得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實際工作中參考和采納。

1985年的紐約斯塔滕島弗萊士丘斯垃圾填埋場,當時正處于垃圾處理的頂峰,日填埋量2.9萬噸。兩年后這里的醫療垃圾席卷多地海灘,造成了“注射器浪潮”。

可重復使用的規范的銳器處理容器,是現代醫療機構存放針頭等醫療垃圾的“神器”。
醫療廢物污染防治和回收處理的首要目標是消除其感染性、保護人體健康。盡管各國家、地區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處置能力、自動化和減量化程度存在差異,但都通過各種方法實現對醫療廢物的處置,這包括四個基本過程:熱過程、化學過程、輻射過程和生物過程。在回收運輸環節,發達國家采用的關鍵技術以無線射頻識別(RFID)、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為主。在這些技術的支撐下,將醫療廢物從產生地運到處置地,通過一系列操作分解,成為無害廢物和循環利用材料。下文介紹近兩年來有代表性的兩家企業的做法和產品。
考慮到醫療廢物總量中約有3/4以上屬于無害廢棄物,這部分廢棄物使部分新銳企業產生了回收的想法。在北美洲,絕大部分醫療廢物經歷嚴格消毒后被填埋或焚燒。但有一家名為崔姆費雷特的環保材料公司不走尋常路,發展出自己的回收路線。該公司總部位于馬薩諸塞州薩默維爾,這家危廢和醫療廢物管理公司在2014年收購了兩家公司后,回收塑料含量高的醫療廢物,將其消毒分離出金屬后,再把剩下的塑料和紙張等加工成木塑復合板材。不到兩年時間,該公司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工廠銷售額就從零增至每月大約60萬美元。

在印度邦迪切利等地,牛在夾雜著醫療廢物的垃圾堆里覓食是常見的景象。

經過美國斯特利美得公司的醫療垃圾無害化設備處理后的醫廢,變成了無毒無害的殘渣。
醫療廢物的一個共性是其中的塑料含量很高,絕大部分都是高密度聚乙烯,但也有各種其他的塑料。混合物的塑料加上還含有紙張和紙板,使得分揀材料的成本高昂。大部分塑料再生企業不希望看到不同塑料混淆,也不希望有太多其他的非塑料材料。
相比之下,崔姆費雷特公司的工藝包容性很強。不僅可以對塑料進行滅菌、粉碎、復合和擠出,伴隨塑料的其他一切材料,如紙張、木材或紙板也可一并處理。有美國媒體報道稱,該公司對采購的原料嚴格把關,該公司總裁約翰·麥奎蘭表示:“我們注意到了制藥公司和醫院客戶在處理廢棄物方面的需求。整個制藥行業都力爭到2020年實現零填埋的目標。他們在尋找各種可行的再生方法。醫療用材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包裝,而這些包裝材料大部分是塑料。最重要的是,它們含有可供再利用的高品質塑料。這種材料的問題在于,塑料的質量等級往往不盡相同,并且混雜著非塑料材料,如紙張和紙板。所以,這種材料很難通過普通的手段來實現再生。但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污染嚴重的材料實現再生。'
而另一家名為斯特利美得(SteriMed)的美國企業從2002年創立至今,專注于為醫療產業提供醫療垃圾管理解決方案,到去年已成功在世界各地設置600個醫療廢物處理設施。為廣大醫療客戶群體提供服務。他們不僅為各級醫院、實驗室等機構提供垃圾收集、處理和處置等多種服務,還可針對包括尖銳性、感染性廢物在內的各種醫療廢物毀形處理。與主流的焚燒方式相比,斯特利美得的方案是把所有的醫療廢物都放入一臺機器中,全自動進行消毒和粉碎,無空氣污染,廢物也會減少90%的體積。同時,機器可以進行垃圾即時就地銷毀,不會產生細菌。

在馬來西亞,大部分中醫藥執業者僅僅是用餅干桶裝滿一次性針灸針后蓋好再丟棄,這種處理方式顯然是不夠安全的。

美國猶他州藍山醫院的工作人員正使用斯特利美得的設備對醫療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去年3月,斯特利美得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17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該公司總裁表示,作為醫療垃圾服務供應者,該公司處理醫療垃圾的解決方案基于自己開發的科技設施和其他可持續性科技。據他披露,斯特利美得在美國設立的垃圾處理中心一般會距離客戶80公里以內,因為這樣可以收取較低的費用,不用讓運輸公司加收燃油費等,而且他們的設施獨特又簡潔,可在90天之內為客戶提供模塊化快速安裝,具備可拓展性。
創新無止境。在對醫療垃圾的科學有效處理上,各國在管理、技術和執法上應該加大合作力度,持續探索,不斷改善和創新,守護人類的健康和地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