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季江云
垃圾分類已在全國多地展開,并大幅促進了垃圾減量化,更便于資源化利用,還能有效提高居民的公共環境素養。各地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多措并舉,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四川省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作為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他們在推動當地垃圾分類過程中走出了一條新路。

參與此次宣傳活動的志愿者與垃圾回收車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地球日了,但不知道它最初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在校生丹尼斯·海斯提議發起的民間環保運動。
1969年,美國深陷越戰泥淖,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籌劃在第二年的4月22日舉辦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在籌備會議上,活動組織者之一的哈佛大學征求民意,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活動定位與其是反對半個地球外的越戰,不如改為立足美國國內且以環保為主題。海斯隨后到首都華盛頓向尼爾森參議員談了自己的設想,尼爾森有意聘請并鼓動他專心從事環保運動。隨后,海斯辦理了停學手續,全力投入這個在美國各地展開的民間環保活動。
上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正處多事之秋,在越南戰場上被打得灰頭土臉,在南卡羅來納州一家核工廠發生核泄露,當時的美國人終日呼吸著豪華轎車的含鉛尾氣,成千上萬家工廠肆無忌憚地排放著濃煙和污水,卻從不擔心會被起訴或受到輿論譴責。環保專家數量非常稀少,而且他們的話也不被重視。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丹尼斯·海斯組織的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極大成功。
1970年4月22日,全美有2000多萬人、1萬所中小學、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個社區以及各大團體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人們舉行集會、游行和其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畫高呼口號,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護環境。這次活動是現代環保運動誕生的標志之一,推動了美國環境署的建立,以及清潔空氣,清潔水和瀕危物種保護法案的成型。
在談起為何選擇在地球日這天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時,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主任王元順對《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說:“我們之所以在地球日這天舉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也是希望借鑒當年地球日的成功模式,讓民間環保組織在推動垃圾分類中發揮更大作用,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老百姓從自身做起,做到垃圾減量化、精準分類投放,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便于下一步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努力做到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4月22日上午,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組織了6輛垃圾分類收運車,集結在市人民廣場。天空下著雨,參與宣傳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駕駛著收運車,在馬路上形成了一條長龍,為城市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車隊不斷循環播放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口號。
“綠行、綠行,揚帆起航;垃圾分類,乘風破浪。”十幾位志愿者激情洋溢地喊出了宣傳口號,啟動了垃圾回收宣傳車緩緩前行。這時宣傳車里傳出來清脆的童聲“珍愛地球,垃圾分類”。隨著車輛的前行,聲音傳遍了南充城區的大街小巷。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四川省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舉行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宣傳活動。

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主任王元順接受當地電視臺采訪

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組織大小6輛垃圾回收車在市區宣傳

在垃圾分類后,不同垃圾的數量大幅減少,這種小型回收車更適合。
一位帶著孩子出行的年輕媽媽說,“通過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倡導和宣傳‘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能引起廣泛的重視和關注。尤其是對孩子們,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給垃圾分類的興趣,幫助他們從小樹立垃圾分類意識,養成好習慣,爭當地球小衛士。”還有市民說,“這個活動很不錯,很有意義,讓我進一步增強了對保護環境和垃圾分類的意識,愛護環境真的要從我做起。”
王元順主任還對《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說:“在世界地球日開展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倡導宣傳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全面增強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的意識;努力營造全社會人人愛護環境,個個保護環境的濃厚氛圍,使我們南充的天更藍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幸福。”
王元順還說,此次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除了開展垃圾分類收運車游行宣傳線下活動外,還特別策劃了“我為大自然代言”短視頻評選、“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繪畫創作評選等線上活動,并根據評選結果對優秀參與者發放獎品。
作為民營非盈利單位,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當初是怎么成立的?這些年又是如何走過來的?
王元順對《環境與生活》記者介紹,6年前的2014年,帶著對環保事業的熱愛和情懷,他創立了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并獲得當地民政局審批通過。作為一家民辦非營利公益性單位,該中心主要從事垃圾分類的倡導、宣傳、咨詢、經驗總結、技術研發和推廣等工作。“那一年,我們在南充市30多個小區以可回收物換蔬菜、換日用品的形式大力宣傳垃圾分類,強化廣大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從組建團隊、完善設施、購置設備、開展活動、印制資料等費用,半年就花了70多萬元,這是當時我家中的所有積蓄。此時,要么放棄,要么繼續。放棄違背我的初心,如果繼續下去,錢又從何而來呢?”他接著說:“當時國家層面上還沒有大力推廣垃圾分類,但我覺得垃圾分類一定會前景光明。只不過我們開展宣傳活動需要好多錢,卻沒有造血功能,也沒用補貼和資助。為使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推進,我在2015年1月注冊成立了南充市綠源環保有限公司作為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的造血和資助企業。”

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的工作人員記錄垃圾分類和回收情況
從2016年起,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與具有環保發展理念和意識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結成垃圾分類“1+N”大聯盟。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還研發增添垃圾分類線上線下操作系統、大數據統計查詢設備等,先后花掉300余萬元。這時綠源環保公司的盈利還很少,經費無法維持,又出現經費瓶頸問題。
王元順說:“那個時候,家人都勸我不要做了,怕萬一做不出來,錢花完了怎么生活?面對家人的擔心,我也進行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但還是不忘初心繼續做下去。2017年,我賣掉了一個門面房和一套住房,就是想有足夠的經費作保障,一心一意把垃圾分類工作做好做實、做出特色、做出亮點、做出成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社會責任感為南充的垃圾分類探索路子、總結經驗,為南充的碧水藍天做出貢獻。”
六年奮斗直到今天,王元順說:“我們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創建了具有南充特色的垃圾分類‘綠行模式’,成立了南充市垃圾分類環境教育與科普基地,與50多個小區、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組建了垃圾分類‘1+N’大聯盟,共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3000余場次,實現垃圾減量2000余噸,受益人數達十余萬,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認可和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當然,走到這一步,離不開(南充)市委宣傳部、統戰部、發改委、民政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生態環境局、機關事務管理局、教育和體育局、國土資源局等領導親臨現場關心和指導工作,特別是市民政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關心支持。”
說到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這幾年工作中亮點,王元順和記者講了一個7歲小女娃當“行長”的故事。
“那是在2017年,我們這里天府明珠小區的一個7歲小萌娃叫唐夕雅,她當上了我們‘綠色銀行天府明珠支行’的‘行長’。當時,我們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好在這個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推廣活動。”

通過“小手拉大手”宣傳活動,這位7歲的小女孩唐夕雅當上了“綠色銀行天府明珠支行”的“行長”。

考慮到疫情因素,工作人員為志愿者測量體溫。

這種小車專門用來收運小區的可回收垃圾
連續幾天的一大早,她就開始忙碌,收拾塑料袋、塑料瓶、飲料瓶、廢紙張……
她像過家家一般,分門別類把它們歸納好。一開始,大家也只當她玩心大起,也就是幾個小時的熱度。可沒想到幾天下來,她的興趣只增不減,雖然分垃圾是辛苦活,而且收集的紙殼、瓶子也就能賣出幾元錢,她居然樂此不疲。除了自己收集,她還給小區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成立的“綠色銀行天府明珠支行”在當地頗具人氣,圖為唐夕雅“行長”在小區門口帶領員工做垃圾分類。
“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決定邀請小夕雅成為‘綠色銀行天府明珠支行’的小行長,讓她來帶動小區居民做這項利國利民、回饋社會的好事。”2017年7月,“綠色銀行天府明珠支行”正式成立,地址就設在天府明珠小區,員工3人,小夕雅是“行長”,全盤掌控,兩個員工聽她指揮。
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小夕雅說:“大家都應該參與垃圾分類和回收,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用實際行動改善我們的家園,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世界更加美好,我喜歡這件事,也希望大家加入進來!”小區的居民也深受感染,紛紛表示,“當我走在路上經過一個瓶子時一定會把它撿起來,而不是不聞不問了。”“我家的垃圾也分類整理起來,不再隨意扔了!”
王元順說,“剛才說的綠色銀行其實是我們的‘綠行模式’,我們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借助互聯網探索出了將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的垃圾分類模式。居民只需通過給垃圾貼上二維碼然后投入垃圾分類站點的可回收箱中。工作人員會對垃圾進行回收稱重,再根據可回收物的實際價值轉換為積分,再存入居民個人賬戶。居民可使用積分在我們的線上商城或線下指定地點兌換蚊香、洗滌劑、香皂、牙膏、牙刷、毛巾等生活物品,以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從試點效果來看,我們南充市的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離更高標準和全面覆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王元順說:“我們現在的垃圾分類,大部分還停留在簡單分類,而且參與的人員還不夠廣泛。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思想,同時做好末端處理的相關服務,健全垃圾精細化治理與管理政策,還要加快垃圾分類的標準建設。”
最后,王元順強調,抓好源頭治理仍是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根本之策,垃圾分類意識應從小培養,特別是要從娃娃抓起。就南充市而言,需要鞏固好現有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成果,拓展試點范圍,急需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并加快中小學生環境教育科普基地建設,努力做好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工作,讓全市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參與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