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奎江
(大慶石化公司化工一廠,黑龍江 大慶 163714)
各個裝置中離心壓縮機組的高效、穩定、長周期運行始終是裝置設備管理人員研究的方向及追求的目標,目前,我們國家的化工、化肥、煉油等裝置在運行的離心壓縮機組還有20 世紀進口的部分機型或國產相對落后的機型,在裝置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的運行要求下,離心壓縮機的改造首當其沖,在各裝置中離心壓縮機往往處于核心位置,因此,成功的改造尤其重要,在提高效率同時,離心壓縮機的改造往往伴隨新技術的應用及產能的提高。所以改造的前期論證、工藝系統設計、壓縮機系統設計、施工、試車及最后的標定等各環節,如何實施,有哪些要點,注意什么,如何達到最終效果,這些都是設備管理人員首先需要考慮的。本文就離心壓縮機改造部分要點進行闡述,僅作參考。因為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沒有談及或不足之處請諒解。
內件改造通常適合小范圍改動,例如,更改某級隔板及葉輪或某段隔板及葉輪,以達到提升效率、提高產能、降低振動或降低推力的目的。
整機改造通常適用于大范圍改動,但整機改造需要考慮的更多,例如,如何設計機組、基礎是否利舊?技術確認更為復雜,但是可以解決一些內件改造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缸體存在問題、軸承箱存在問題、干氣密封改造等。
表1 內件改造與整機改造的不同關注點對比表
無論選擇內件改造還是整機改造,都需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選擇最優方案。
工藝數據對改造成功至關重要,因為機組是在系統內運行的。運行參數可以理解為壓縮機與系統共同的工作點,而離心壓縮機大多為透平驅動,是變工況操作的,這就要求壓縮機必須存在一定的適應性。因為是改造,管網及系統內其他設備均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他設備性能,例如,壓力損失、效率、結垢情況等也與全新狀態截然不同,這些都需要考慮在內。
圖1 管網阻力、操作點變化及操作范圍變化的關系圖
工藝數據是綜合確定的,既要考慮產能及系統要求,還要綜合考慮系統存在的工況變化,參考改造前的運行數據,盡量多的提出運行工況,涵蓋以后的操作范圍,在機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機組的變工況適應性。
提出工藝數據后,整個裝置及系統的改造也應同步進行,否則,極易出現機組與工藝系統不匹配的情況。最后,確定的壓縮機運行點應該是在曲線中間位置,壓縮機效率最高,管網適應性最好,同時遠離喘振線。
外圍條件主要包括機組基礎是否利舊,管線管口方位是否需要變更,管口載荷考慮足夠,與驅動機的配合包括聯軸器間距、中心高、轉速等,透平控制系統的匹配,機組潤滑油系統、干氣密封系統參數的匹配等。
一般情況下,基礎重新施工工期很長,多數選擇利舊。因此,就需要考慮基礎強度問題。壓縮機作用于基礎上有靜載荷和動載荷,取決于壓縮機的轉速、總體質量、重心與質心的偏離程度等,結合標準規范,基礎能否利舊,往往需要壓縮機設計與基礎校核反饋迭代核算,最終確定機組型號。
對于整機改造,在原則上新機重量、重心、轉速等不應偏離太大,最好不高于原機。
管口載荷及熱位移對于控制機組振動也很關鍵,尤其是汽輪機,汽輪機在熱膨脹時如果管線應力過大,或管線熱膨脹與汽輪機不一致時,相當于限制了汽輪機的熱膨脹,汽輪機脹差的出現是非常危險的。
在確定機組改造單位后,應該對原有機組測繪并進行數值模擬,測繪包括轉子和隔板及其他部件。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原有機組進行流場、氣動性能、性能曲線的繪制,效率的計算。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原有機組的特性,新設計機組的特性不應相差過多。
機組設計完畢后可以進行試制,并進行氣動性能試驗,以驗證機組性能。
離心壓縮機一般的擴容改造主要有以下途徑:改變進氣壓力;改變流道的幾何尺寸和角度;采用導葉產生負預旋、提高轉速、更換壓縮機等。
因此,在壓縮機設計選型時,在測繪原有機組的基礎上,壓縮機葉輪和隔板流道設計及內部結構優化是非常關鍵的。
依據工藝數據,壓縮機結構設計要充分考慮各個工況。除此之外,壓縮機管口布置、軸承箱結構等,均應該統籌考慮。
表2 某機構對壓縮機性能與入口導葉預旋關系的試驗結構統計表
施工前,施工方案與吊裝方案是必須的,尤其是吊裝方案。整機改造時,一般分體拆裝,但機組底座多數為整體結構。需要一次吊裝就位。在某化工廠,三缸聯合底座(12m×3m×1.5m)采用多點吊裝法,由2 臺汽車吊與2 臺行車多點吊裝接力倒運的方式通過機房側面吊裝就位。
施工進度統籌控制這里不再贅述。
最后是壓縮機試車,有了良好的設計基礎及安裝質量控制,試車就有了保證。在試車過程中,尤其是新機組試車,必須關注機械性的參數變化,例如,汽輪機的熱膨脹左右脹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內、蒸汽管線的熱膨脹方向與膨脹值、壓縮機的缸體溫度、喘振流量等。第一時間收集數據,第一時間分析。
通過上面的闡述,本文對離心壓縮機改造的要點進行了簡單介紹,希望文中提到的個別要點對即將進行壓縮機改造的人員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