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莎瑪
在崇尚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者和家長都改變了以往的教育觀念,從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轉化為對孩子習慣的培養,其中的道理知道甚多??墒鞘聦嵚鋵嵉骄唧w的行為上,就困難重重了,特別是對大班孩子的家長來說,他們往往更關注的是學拼音、學英語、學珠心算的情況,而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習慣的狀況卻熟視無睹。而孩子入學前的心理和能力的準備,以及獨立自信的良好意志品質卻恰恰是影響今后學習生活乃至終身的重要因素。
一、現狀分析
(一)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知識文化素質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動手能力差也沒關系,從而忽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二)家長過于低估孩子的能力,認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甚至擔心孩子損壞東西,于是包辦一切,凡事自己動手,剝奪了孩子鍛煉自己動手能力的機會,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三)孩子缺少必要的反復練習的機會。孩子剛學會系蝴蝶結時興致很高興,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后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二、研究過程
(一)培養大班孩子自理能力的目標與內容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什么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它關系到孩子未來成長和進步,以及自信心的樹立。要想讓孩子能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新《綱要》在健康領域中明確指出:“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弊岳砟芰δ繕税ā盎镜淖岳怼焙汀坝须y度的自理”。
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遵循目標的整體性、層次性、操作性、基礎性的原則,制定出大班年齡段的自理能力培養目標。大班自理能力培養的內容有:整理儀表;收拾自己的碗筷;會拉拉鏈;會穿鞋帶和系蝴蝶結;會擦皮鞋;會洗手帕和熨手帕;梳辮子;整理書包;縫紐扣等。將蒙臺梭利生活教育與主題教育相結合,形成了具體的教育活動內容。
(二)課程的實施
影響孩子發展的不僅僅是教師直接指導與組織的顯性課程,還包括孩子自身的需求、生活常規、環境材料、操作教具等隱性課程;不僅僅是集體教學,還包括日常與游戲;不僅僅是園內活動,還包含家庭活動。所以,我們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孩子自理能力發展。
1、結合蒙臺梭利日常教學
蒙臺梭利博士就十分重視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所以蒙臺梭利日常教具為我們提供了孩子操作機會。如:拉鏈衣飾框、蝴蝶結衣飾框、鞋帶衣飾框等。我們通過示范操作具體過程讓他們學會各個技能,再通過觀察進行個別指導,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孩子能掌握自理技能。
2、與主題教學相結合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與主題教學相結合。如:主題教學活動“我要上小學了”,我先激發孩子當“小學生”的美好愿望,再引導、鼓勵他們學習整理書包。通過自己動手整理書包,孩子懂得了有序整理書包,如按書本的大小取放;學習用品、輔助用品(如剪刀、膠棒、雙面膠等)擺放的位置等。
3、做好隨機教育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應“善于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分析大班孩子年齡特征和他們的學習需要,及時激發他們學某項自理活動的欲望和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
4、家園攜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優勢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焙⒆拥莫毩⒛芰Σ⒉皇侵辉谟變簣@中靠教師教育鍛煉就行的,因此,幼兒園必須與家庭攜手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我們通過家長會,專家講座使家長明白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們必須端正教育觀念,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進步。在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時,家長還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征和生長發育規律。
通過我們教師對家長介紹的蒙臺梭利教學理念,讓家長知道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家長放手了,才能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做點家務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對于一些孩子不會做的事,家長可以耐心地輔導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會得到發展。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指導家長要采用正面教育,否則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從而使教育適得其反。
我們還會定時把階段性自理能力的培養目標與內容寫在家園聯系欄里,同時,讓家長在家里為孩子創設自理的機會,進行同步培養,并請家長將孩子在家的自理的情況用照片式和文字記錄式記錄下來,反饋給老師,老師將這些好的實踐例子充分引用和開發,把成功的經驗進行推廣,用失敗的教訓進行反思。
(三)實施的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還應與各領域教學相結合。我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故事法、表演法、娛樂法等激發孩子的興趣,從而促進自理能力的發展。
2、梳理總結,圖文展示
在自理能力培養中,有些比較難掌握的自理內容,如:“系蝴蝶結”、“編辮子”等,于是我采用圖文展示法。這是幫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經驗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習的一種方法。用圖文的形式把系法步驟展示在墻上,發揮了環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這樣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老師,同時也誘發孩子良好學習慣的形成。
3、鼓勵為主,為孩子樹立信心
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孩子生活自理的動力。當他們取得點滴進步時,適時的夸獎和鼓勵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他們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就如我們班的陳暢小朋友,他是個聰明的小男孩,特別喜歡數學,但缺乏自信心。有次,他在練習系蝴蝶結,初嘗失敗后失去了信心,我對他的“你很聰明,一定能行的”鼓勵,表示了對他的信任,使他消除顧慮,建立信心。并以積極的情感引導他,當他有了點滴的進步時及時給予肯定,讓他體驗到動手操作帶來的樂趣。
4、多多贊美,鞏固自理技能,夸出孩子的自信
關愛、欣賞、鼓勵、贊美,正是一個孩子自信的源頭。表揚能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樹立起孩子的自信。我班的洋洋小朋友在學會擦皮鞋技能后,我誠懇地表揚了他,并為他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互相學習的機會,請他當另一組小朋友的“小老師”,他在教其他小朋友擦皮鞋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技能,還給了他展現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使他獲得了成功的滿足感,增強自信心。
5、拓寬培養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
有趣的比賽活動促進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我園舉行的“慶六一自理能力比賽”活動,通過穿衣、穿褲、穿鞋襪;整理書包等比賽項目,讓孩子們在比賽中感受到自己長大了,體驗到了生活自理的樂趣。同時,通過比賽活動,相信孩子們今后會更自立、自信,并且充滿活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從小培養出來的。我們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生活,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只有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才能很好地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才會對自己充滿自信,戰勝一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