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 要:土地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也是一種生態資源,而我國當前的建設路線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了讓不可再生的土地,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我們做了許多工作。然而在過去的這些工作里,往往忽略了土地的生態效應,既罔顧了大自然的平衡性,又偏離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路線。比如出現了土地污染、土壤侵蝕等許多土地退化的現象。因此,當前土地工程應該以實現生態化的效益為目標。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項目
引言
土地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也是實現經濟發展、國家發展的關鍵。這就需要做好土地資源的統籌協調,其中,土地開發整理以及復墾是重點。在具體工作開展中,需要能夠做好項目特征的把握,通過科學模式的應用來提升管理水平。
一、我國現在的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剖析
現在我國土地整理工作基本進入正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還是有很多管理體制不完善的情況,管理制度不規范,同時還有一些質量事故、工期拖延、費用超支等問題,給國家帶來很大的損失,同時也在社會上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的土地整理項目管理比起國外的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能源、交通、化工等土地整理項目增多,建設標準和現代化水平也不斷的提高,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對于增加建設質量、建設進度、投資效益等也越來越明顯,過去的土地整理管理模式無法滿足現在的土地整理管理項目管理的要求,所以應不斷的完善土地整理管理模式,建立和健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積極解決現在存在的問題。
二、目前我國土地整理項目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一)耕地資源有限,土地開發管理不到位
大多數沒有經歷開發的農村土地資源都保持著較好的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對于大多數地形比較崎嶇的縣城來說,由于大多數地形為丘陵,山地,荒地等,農業生產的回報率太低,這樣的地貌是不適合進行農業生產的。對于企業來說,這樣的地形開發利用的難度太大,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不是很好的企業用地選擇。而且,想提高耕地的生產質量,就必須根據耕地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保護措施。比如:在耕地建設過程中要重視農田水利,不可久旱;如果土地農田的肥力不足,是長不出品質良好的莊稼的,必須對土地進行合理的施肥,使土地變得更加肥沃。
(二)各個階段的變更問題
由于現在的大部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是國家專項資金投入的,對資金使用有嚴格的管理要求,因此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要滿足農民迫切需要修建和整改的道路、渠道等配套設施,村委會和農民在項目可研階段、設計階段、變更階段提出不同的意見,從而影響了工程施工的項目管理。
(三)缺乏完善的后期管護體系和資金保障
部分工程項目實施完成后,管理目標、辦法、責任人不明確,項目區受益人群管護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夠,后期管護缺少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時,項目后期管護是一個長期投入的過程,沒有專項資金的投入,很難開展后期管護工作。
三、土地開發整理與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優化建議
(一)開拓籌資渠道,匯集多方力量
土地整理資金的充足與否是土地整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必要前提。目前籌集資金的渠道主要來自土地整理專項資金。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的資金渠道還可作進一步拓展,以爭取充足的資金:一是組織農民投資、投勞,以及按照“誰整理誰受益”的原則,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二是利用國內金融部門貸款;三是積極引用外資、如亞洲銀行等國際性投資。
為了克服同一項目上存在不同部門投資,不同理念的規劃,必須盡快構建起一個將管理行為與跨部門協作聯系起來的組織架構,匯集各方有效力量,凝聚各方投資資金,合力攻克諸如項目防洪堤、引水干渠之類涉及項目安全隱患的重點工程,有系統、有保障地全面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確保項目實施后安全穩定地運行。
(二)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優化對策
針對目前我國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現狀分析,為了能夠優化當前的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促進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實,就需要我們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根據實際的管理發展信息,來進行新型管理模式的選擇。目前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了DDB模式和CM模式,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些新型的管理模式進行簡要的分析:①DDB管理模式,在這個管理模式下,我們需要重點對項目實施的設計、施工方式以及招標這三個層面入手,并且這三個環節需要按照順序進行,在完成后才可以進行工程的轉交;②CM管理模式,也就是快捷路徑模式,在該模式下,我們可以通過相應管理控制方法以及施工路徑的改變來實現工程周期的有效縮減,從而滿足不同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的需要。
(三)項目實施控制
第一,加強區域分析。在具體實施重大項目時,需要能夠對主體功能區劃進行充分參照,在保證符合區劃成果的基礎上開展實施。同時,需要能夠從區域視角對項目實施的必要性以及基本條件進行審視;第二,加強評估論證。在該項工作中,即在可行性報告基礎上對專家庫體系進行建立,綜合考評項目涉及的預算、環保等相關要素。一個項目實施的科學與否,做好評估論證十分關鍵,如果項目在建設完成后在效益方面無法滿足要求,則將因此影響到國家利益。對此,即需要能夠在工作中加強項目論證,首先要做好區域論證,使其同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政策具有協調特征,由具備資質的單位對項目生態環境、經濟農業發展以及水土資源狀況相關因素進行論證。其次,要做好方案的論證工作,對項目實施中的資金、建設內容以及施工組織等進行論證。
結束語
土地開發整理對土地可持續利用有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我國土地資源相對缺乏,人口眾多,所以我國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得到管理,結合國內外的先進模式,創造和改進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的模式,對我國現有土地進行有效的利用和開發,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對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田鑫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現代農村科技,2019(07):93-94.
[2]李超.關于我國土地工程開發整理項目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9(20):195-196.
[3]阿依努爾·買買提伊力.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方法初探[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