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琳芳
摘 要:就業是民生之本,落實“六穩”要求,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拓展就業空間,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措并舉促進就業。
關鍵詞:六穩;就業;措施
促進就業是一個永恒主題,做好就業工作永無止境。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強調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六穩”工作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我國有9.1億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力供給處于高位,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必須做好“六穩”工作,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做好就業工作,維護好就業這個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涵蓋了我國目前經濟生活的主要方面。穩金融的底線要求是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而在此之上的要求仍然是穩步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側重于實體經濟層面。穩預期是一個兜底性的要求。對千家萬戶的普通上班族而言,就業狀況是自身感受國民經濟的最貼身的“尺度”。就業既是經濟賬,也是社會賬、政治賬。保障就業狀況的良好,既能帶來社會的穩定,也能令在職者安心工作,促進經濟發展。穩就業就是要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要“穩”字當先,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穩就業是 “六穩”工作的首要目標
在“六穩”工作中,居首位的是穩就業,這是因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也關系到整個經濟社會穩定的大局。要高度重視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要出臺更多鼓勵就業創業的措施,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返鄉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字成為關鍵詞,“穩就業”被列為重點工作,會議還明確提出,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近幾年來,各地把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放在突出位置,積極開展“穩就業”行動,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積極拓展就業空間,切實兜牢民生“底線”。
從民生角度來看,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關鍵時期,就業的“穩定器”作用尤為重要。經濟增長源于有效需求增加進而推動擴大再生產,有效需求特別是內需的持續增加,則依賴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穩定增長,就業正是確保居民擁有工資性收入、擁有足夠購買力的源泉。因此,穩就業既是一個社會問題、穩定問題,又是一個經濟問題、發展問題,必須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及國際國內各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穩定和擴大就業面臨較大壓力。因此,穩就業需要各個領域的社會政策全面系統推動,需要同步推進經濟與社會體制改革,實現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加快建設實體經濟與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穩定和促進就業。
三、穩定和促進就業的對策措施
必須把穩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深度聚焦就業扶貧和穩就業工作,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和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積極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進一步增強政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盡早盡快落地見效。
1、“大創客”帶動“小創客”,新動能帶來新就業。創業帶動就業成為新經濟下的新探索,近年來靈活就業成為穩就業的“壓艙石”。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為共享經濟提供服務的人數為750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77586萬人的9.7%,比上年增加約500萬人,同比增長7.1%。科大訊飛通過將底層技術開放給創業者,形成了“大創客”帶“小創客”的新模式。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副總裁于繼棟說,訊飛開放平臺開發者團隊總量從2017年的47萬、2018年的86萬,到截至2019年10月31日超過108萬,總應用數超過70萬,累計終端數超過26億。
2、繼續加大援企穩崗力度。企業穩則就業穩,企業能拉長就業產業鏈條。制造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是吸納就業的“穩定器”。因此要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做好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工作,延長階段性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實施期限,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
對符合產業升級方向、產品技術較為先進,但受國際國內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影響遇到暫時性困難的企業,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員或少裁員的,繼續實施援企穩崗護航行動,鼓勵企業盡力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引導企業按照“保崗位、保生活、保穩定”的原則,保障職工生活。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力度、發放援企穩崗補貼,還有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增值稅稅率下調、社保費率降低等一系列“減負”措施紛紛落地,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全力闖關。
3、民營經濟是吸納城鎮就業的主力部隊。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至10月,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增速保持在7%左右,并且前三季度累計增速均超過7%,持續高于全部工業平均增長水平,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增速高2.6個百分點。2019年1至10月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5.3%。我國城鎮就業中民營經濟的貢獻率超過80%,而根據全國工商聯的統計,在城鎮新增就業中,民營經濟的貢獻率更是超過了90%。這充分體現出民營經濟在穩定宏觀經濟和工業景氣中的重要作用。
4、要提高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各地政府部門要積極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提高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提升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形成促進擴大就業的綜合效應和持續動力。建立技能培訓與產業需求變化聯動預警機制、培訓課程動態調整機制、資金投入與培訓效果評估掛鉤機制,加快培養適應市場用工變化的技能型勞動者隊伍;整合職業院校和企業實訓資源,加大實際操作比重,培養更多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實用人才;深入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充分發揮大國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傳幫帶作用,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以此提高就業率。
5、進一步健全完善失業監測體系。完善就業失業監測預警體系,制定風險應對預案,建立分級預警、分層響應、分類實施應對機制。緊盯關鍵指標和重點地區、企業、人群苗頭隱患,深入細致做好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充分利用就業補助資金,按規定及時將因產業結構調整、國際貿易摩擦等受影響的人員納入相關就業扶持政策和公共就業服務范圍。規范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和管理,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就業。甘肅省失業監測城市及企業已經擴大到覆蓋14個市州、18個行業、1152戶企業,涉及67.5萬余人。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進行摸排,精準鎖定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相關從業群體,建立工作臺賬,隨時跟蹤掌握情況,做到了精準全面監測。
“六穩”是一個整體概念,穩就業就是守底線。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手段。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落實“六穩”要求,扎實做好就業工作,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多措并舉促進就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