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 劉翹楚 王傳龍|文
拉美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銅、鋁、鐵、鉭、鈮、鋰、金等多種金屬儲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近幾年,我國礦產資源開發“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大,但是,大部分集中于非洲地區,而拉美地區資源開發項目相對較少。海外礦產資源開發應均衡布局,而非過于集中,其穩定供應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要保障。
拉美地區共有33 個國家,是“一帶一路”倡議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截至目前,已有19 個拉美國家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我國與拉美地區的貿易關系持續向好,2019年,中國與拉美國家貿易額達到3000 億美元,其中,礦產貿易占比60%以上。
當前,盡管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沖擊,所有行業及進出口貿易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但是,疫情是暫時的,當疫情過后,全球經濟向好發展的方向不會改變,因此,從長期來看,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要保障。

拉美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優勢礦種為銅、鐵、鋰、金、銀、鉭、鈮等。智利、巴西、秘魯都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國,其中,智利的銅、錸、鋰、銀等資源儲量豐富,分別占全球總量的29%、52%、54%和13.5%,尤其是銅的儲量占世界第一。巴西的鉭、鈮、錫、鎳等資源優勢明顯,分別占全球總量的36%、90%、15%和13%。秘魯的銀、銅等資源優勢明顯,全球占比分別為21%和11%。在加勒比海附近的國家中,墨西哥的優勢資源為白銀,牙買加的優勢資源為鋁土礦。另外,拉美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程度相對較低,在安第斯山沿線的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阿根廷等國家有較多區域尚未進行礦產勘查,資源潛力較大。
我國礦產資源供應能力不足,對外依存度較高,其中,鐵、銅、鋁三大金屬礦產品對外依存度分別為80%、69%、53%,鉀鹽、鋰、鈷、鎳等品種的對外依存度分別為52%、76%、97%、86%。同時,鐵、銅、鋁、金等礦產資源靜態保障年限逐年下降,預計2025年總體保障年限在10年左右。另外,我國一些重要礦產資源品質條件不佳,使得國內企業“走出去”開發礦產資源成為必然,資源安全保障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目前,我國在拉美地區開展礦產開發的國家主要有秘魯、智利、巴西、厄瓜多爾、阿根廷等。典型的礦山資源項目有中國五礦在秘魯的邦巴斯銅礦、Galeno 銅金礦,中國五礦在阿根廷的希拉格蘭德鐵礦項目,中國鋁業在秘魯的特羅莫克銅礦,首鋼集團在秘魯的鐵礦項目,中國寶武在巴西的寶華瑞鐵礦項目、鈮礦項目,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在智利的卡爾門銅礦項目,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在厄瓜多爾的PATO 金礦項目,中國鐵道建筑有限公司在厄瓜多爾的米拉多銅礦項目等。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我國在拉美地區的資源項目比例略顯偏低。根據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的120個項目,拉美地區僅占到9 個,相比非洲49 個項目,比例偏低。我國礦產資源進口依賴度高,但是進口來源地過于集中,這種情況下,不利于我國資源供應安全。二是缺乏資源開發戰略系統設計。當前,我國在拉美地區的礦產開發項目多是在2007年之后進駐的,與在拉美進駐多年的歐美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相比,中國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整體而言在資金實力、公司治理等方面仍處于劣勢,同時,在戰略性布局方面考慮偏弱,存在一定的無序競爭現象,缺乏資源開發戰略系統設計。三是專業人才緊缺。一般情況下,當地政府要求企業管理本地化,提高當地就業率,但當地的礦業專業人員嚴重短缺,而我國礦業人才受語言限制和工作簽證辦理等原因難以長期駐守項目所在地。四是拉美地區民風散漫、政府懈怠、民主泛濫、社區罷工現象嚴重,多是小政府、大社區、高度民主化的國家。社區民眾常采取罷工、游行等手段反對礦業企業進駐或要求其他權益。

厄瓜多爾銅礦石運回中國
拉美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同時政策門檻相對較低,為尋求礦產資源的有效供應,確保我國礦產資源保障安全和經濟安全,積極研究拉美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布局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一是進一步加大對拉美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的力度。開展對阿根廷銅礦、金礦開發研究,對墨西哥銅、銀等資源的開發研究,對智利銅礦、鉬礦、鋰礦的開發研究,對圭亞那金礦、鋁土礦的開發研究等。二是從國家和企業層面開展拉美礦產資源開發戰略系統設計,從資源的戰略性、市場性、資源潛力等多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合理推進資源開發布局,避免混亂無序的同質化競爭。三是注重培養專業人才。專業人才不僅要充分熟悉當地的政策、法律法規和礦產資源,還要了解當地社區人文環境,推動我國與重點國別企業之間的貿易暢通、人心相通,開展好國際產能合作任務。四是做好前期調研分析工作。我國礦產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對項目前期調研分析工作普遍不足。在項目投資前,應充分做好對投資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法規、人文環境等因素的分析,降低投資風險。五是以拉美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為契機,加強中國與拉美地區國際產能合作,促進雙向貿易投資,深化人文領域交流,努力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格局。